有一些「好」永遠不會被感激

有書快看 發佈 2021-08-03T07:47:58.874468+00:00

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是一位大家熟悉的女性人物,也是一位悲情的善良人。而在現代社會,扮演著「祥林嫂」這樣角色的人到也不少見。

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是一位大家熟悉的女性人物,也是一位悲情的善良人。而在現代社會,扮演著「祥林嫂」這樣角色的人到也不少見。

每天一起床,就開始抱怨自已的丈夫,先按財富排行榜把丈夫和熟人比較一番,再按勤勞模範榜把丈夫和其他男人比較一番,還會根據體貼、性格等等做比較,最後得出自已丈夫窮、懶、不關心家庭、脾氣壞的結論來,隨後又把念叨轉到兒女身上,覺得大女兒長得太矮、二女兒學習太差,小兒子身體太弱。

只要一有機會,她就不斷地跟人訴苦,說自已家人這裡不行,那裡不好,一個典型的「怨婦」就這樣煉成了,雖然她是家中最辛苦的一個,卻也是引發家裡所有衝突的那一個。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好人,相信也沒有人有膽量接受她的好。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到朋友家去做客,對方父母非常歡迎你,一定要留下來吃飯,看著你身材瘦小,便將一大堆葷菜放在你跟前,更熱情的還有往你碗裡拚命夾肉,而平時喜愛吃素菜的你本對大葷大肉不感興趣,而在對方的熱情之下,你根本沒有機會辯解,也沒辦法拒絕對方的善意,正不知道怎麼辦時,朋友及時制止了,大聲說:「媽,人家不吃葷,你逼人家吃幹嘛?」當時,現場一度尷尬到極點,本是對方的一番好意,硬是弄得雙方下不了台。

你的喜好不一定是別人的喜好,你的愛也不一定是所愛的人希望的愛。你不能以為你的這種「善行」就像錢存進了銀行,別人必須在某天根據你所期望的利率還清本息。

生活之路,總得自已走,沒有人能理解我們最真實、最具體的感受和需求,哪怕是心理學家或是情感專家也只能為我們作分析,提供建議,他們不能代替我們去理解我們經歷的一切。決定權最終在我們自已手裡。

「愛與被愛」的需求,只能由自已去滿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