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 黎姿嫁殘疾富豪成笑話,卻連張柏芝都甘拜下風:「她憑什麼?」 黎姿嫁殘疾富豪成笑話,卻連張柏芝都甘拜下風:「她憑什麼?」90年代的香港女星,提起黎姿,基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雪膚花貌,出塵如仙,梨渦淺笑,一眼萬年。金庸說她面瑩如玉,眼澄似水。張柏芝說這個世界上,她只承認黎姿比自己漂亮。曾經,黎姿被稱為「香港第一美女」。
90年代的香港女星,提起黎姿,基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雪膚花貌,出塵如仙,梨渦淺笑,一眼萬年。 ![]() 金庸說她面瑩如玉,眼澄似水。 張柏芝說這個世界上,她只承認黎姿比自己漂亮。 曾經,黎姿被稱為「香港第一美女」。 當年她在《倚天屠龍記》里扮演的趙敏,淋漓盡致地詮釋了什麼叫做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帶雨俏佳人。 那時的她,成了人們心中最美的蒙古郡主,許多人說黎姿之後再無趙敏。 ![]() 「黎姿」這個名字,在那個年代一度是香港娛樂圈的金字招牌。 不過,她的生活卻頻頻遭遇變故,悲苦到令人唏噓…… ![]() · 01 · 1971年,黎姿出生於香港一個電影世家。 爺爺是電影編劇、導演,有「香港電影之父」之稱。奶奶則是香港第一代電影明星,6個伯伯和4個姑姑大多也是演員。 可謂是出身電影豪門的公主。 ![]() 黎姿9歲那年,爺爺奶奶相繼去世,家族陷入爭奪財產大戰,家道從此中落。 她的父親患有先天性腦膜炎,只有三分之一的聽力。 加上為人忠厚老實,在其他家族成員的歧視和排擠下,不僅沒爭到一分財產,還被趕出了黎宅。 一家人只好搬到20平米都不到的小出租屋居住,生活捉襟見肘。 走投無路之際,母親只能去開小貨車維持生計。 父親求爺爺告奶奶,最終才在一家健身房勉強找到一個打雜的活兒。 還有比黎姿小四歲的弟弟黎嬰正在上學,處處需要錢。 那時他們究竟有多窘困? 住的房子到處都是老鼠,沒有獨立衛生間,只能在廚房邊搭一個簡陋的便池,做飯的時候都能聞到廁所的味道。 為了減輕母親負擔,改變家裡窘迫的現狀,黎姿10歲起,就一直在學習之餘擠出時間,以童工身份演出舞台劇。 來回奔波於學校和片場,黎姿經常疲憊到倒在哪就能在哪睡著,有一次直接在垃圾堆旁就睡著了。 1985年,十四歲的她索性把讀書計劃讓給弟弟,自己則輟學開始了跑龍套的生涯,扛起賺錢養家的重擔。 在此後的十年里,她當過通告藝人,出過唱片,為賺錢甚至來者不拒,出演了一堆爛片。 1996年,憑藉《古惑仔》中小結巴一角,黎姿終於被人所熟知。 ![]() 之後,她的戲約不斷增多,不過大多以「花瓶」形象示人,雖然每次現身都扮相驚艷,讓人眼前一亮。 但演技上總是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直到2004年,她終於憑實力,一舉摘掉「花瓶」的帽子。 這一年,步入而立之年的黎姿,迎來了她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部作品:《金枝欲孽》。 ![]() 其中她所飾演的玉瑩,憑藉單純與心機並存的複雜性格,以及與孫白颺之間的虐戀,俘獲無數人心。 最終也幫助她獲封TVB雙料視後。 領獎台上,黎姿幾度哽咽: 「奮鬥了18年,我終於沒有丟家人的臉,終於可以為我的家族揚眉吐氣」。 接著,黎姿又迎來了第二個好消息,一路被她供讀的弟弟,終於學有所成,頂著碩士頭銜回到了香港。 還成為一名醫生並開了一家美容醫院。 ![]()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黎姿以為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可沒想到造化弄人,2007年5月30日這一天,黎姿的世界一下子坍塌了。 弟弟在一場車禍中頭部重傷,腦幹中央被切了一辦,半身不遂。 一想起弟弟從此癱瘓在床,黎姿徹底崩潰了,失聲痛哭:「演藝圈可以沒有黎姿,但是黎家不能沒有頂樑柱。」 為了安心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拍攝完《珠光寶氣》後,黎姿含淚宣布退出娛樂圈。 隱退之後,她一邊要籌備高額的治療費用,一邊要照顧家人和弟弟,一邊還要接管弟弟的美容生意。 各種繁忙事務,加上心理上的負擔,將孤軍奮戰的黎姿徹底推向了崩潰邊緣…… ![]()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向她伸出了援手。 這個人就是殘疾富豪馬廷強。 ![]() · 02 ·
![]() 有一次在一場宴會上,黎姿扶了一下馬廷強,馬廷強因此對黎姿心生好感,念念不忘。 此後的日子裡,便對黎姿展開了猛烈追求。 奈何當時黎姿一心撲在事業上,一直未曾答應。 黎嬰癱瘓後,之前對黎姿有好感的男人瞬間都躲得遠遠的。 只有馬廷強挺身而出,不僅忙前忙後幫忙找最好的醫生,還斥資半億成立基金,專門供黎嬰治療。 並始終守護在黎姿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黎姿及其一家人。 這讓黎姿本是充滿冰霜的心感到異常溫暖。 弟弟出車禍第二年,黎姿突然宣布結婚。 並在四個月後通過音頻告訴眾人,她已與比自己年長15歲,且肢體有殘疾的馬廷強成婚。 「我非常感恩,因為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很疼我,可以託付終身的人。」 ![]() 一時間,輿論譁然,有人說她為了錢,有人說她純粹是為了「報恩」,才會選擇嫁給「殘疾富商」馬延強。 但又有誰知道,黎姿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小女孩了。 一場車禍,她深切體會到了患難見真情,看到了馬廷強的真心,明白了他對自己的深情。 這樣一個全心全意,不顧一切愛自己的男人,黎姿不想錯過。 因為,曾經經歷過一段痛徹心扉的痴心錯付,她早已長大,懂得理智對待愛情。 當年,黎姿16歲時,香港赫赫有名的漫畫家黃玉郎愛上了她。 情竇初開的黎姿,很快就被這個比自己大了整整21歲的大叔的才華給折服了。 不顧身邊人的反對和黃玉郎走到了一起。 ![]() 那時的她,愛情至上,愛上一個人就飛蛾撲火般奮不顧身。 黃玉郎上班,她就在辦公室外面等,哪怕有時候要等足足8個小時,她也樂在其中。 甚至為了黃玉郎,她甘願放棄事業。 可當黎姿還陷在愛河裡憧憬著美好未來時,黃玉郎卻失蹤了。 消失了一段時間再次出現後,黃玉郎向黎姿提出了分手。 原因是經濟上出現了一些問題,並且要跟前妻複合。 ![]() 黎姿一下子傻眼了,瞬間感覺失去了整個世界,她苦苦哀求黃玉郎: 「哪怕你沒有錢,我也會跟著你的,無論什麼我會跟你一起熬,你不要走……」 ![]() 可惜,一個人的痴情,換不來兩個人的圓滿。 這段維繫了兩年的感情,還是夭折了。 分手之後,黎姿萬念俱灰,甚至一度想不開產生輕生念頭。 之後,黎姿先後談過兩場戀愛,但最後不是性格不合走不下去了,就是對方出軌了。 歷經人生磨難,情感浮沉,慶幸的是,黎姿最終等來了能夠知冷知熱,死心塌地愛她的知心人馬廷強。 2009年,黎姿和馬廷強的愛情結晶一對雙胞胎公主呱呱墜地。 兩年之後,她再度誕下一名小龍女。 一家五口的生活其樂融融,羨煞旁人。 ![]() · 013 · 如今49歲的黎姿,婚姻幸福,家庭美滿,事業更是更上一層樓。 2017年,經過多年努力,黎姿的公司成功上市,一躍成為身價過10億的商界女強人。 ![]() 回顧她這一生,父親聾啞,弟弟癱瘓,丈夫瘸腿,生命中最重要的3個男人都是殘疾。 前半生,她一度悲苦到讓人心酸,後半生,她卻把自己活成了令人欽佩的傳奇。 ![]() 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人這一生不得不承認的幾個戳心「真相」:
黎姿十四歲就出社會打拚,早早就感受世間冷暖的她,一直渴望有個肩膀可以依賴。 甚至在上學的時候,她的願望就是「做人老婆」,被人保護。 ![]() 黃玉郎的出現,讓她以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最後卻栽了跟頭。 後來嫁入豪門,黎姿完全可以安心當個豪門闊太,大可不必再拚命努力。 但她偏不。 而是靠著不懈努力,擁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把自己變成了自己最大的豪門,最好的人脈,最穩的依靠。 因為她明白,伴侶有錢,並不代表自己就可以底氣十足,只有自己強大,富有,才能獨當一面,活得硬氣。 否則,哪怕身在豪門,也只能不被尊重,受人擺布。 正如楊冪所說:「我不把前任當人脈,我才是前任的人脈」。 ![]()
在同齡孩子還在無憂無慮享受童年生活時,黎姿又不得不扛起賺錢養家的重擔。 即便後來終於闖出一番名堂,卻又遭遇弟弟車禍癱瘓這樣的毀滅性打擊。 她的命運,要比許多人複雜曲折得多。 可命運若不公,能怎麼辦呢? 黎姿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那便和它斗到底。 ![]() 哪怕註定要被按在地上摩擦,她也要逆天改運! 沒有妥協和認輸的她,一路摸爬打滾,終究勵志成了無數人無法企及的鏗鏘玫瑰。 反觀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失敗了,歸結為命中注定。 沒辦法出人頭地,歸因於別人有後門,自己沒靠山。 甚至把「再怎麼努力也就那樣」常常掛在嘴邊。 卻忘了,成功的路上其實並不擁擠,只是大多數人,死在了勸自己放棄的那一刻。 命,從來都是強者的自謙,敗者的藉口。 人生路上,總有意想不到的禍,猝不及防的難。 是勸自己放棄,妥協認輸得過且過,還是孤注一擲奮力拚搏,找到一己容身之處。 選擇權,永遠在你自己。
年少時的黎姿,愛得熱烈,痴情。 跟黃玉郎在一起的時候,只要黃玉郎開心,她什麼都願意做,根本不會考慮自己半毫。 可惜黃玉郎並不懂得珍惜。 失去黃玉郎後,黎姿雖然在一段時間內一蹶不振。 卻也明白了愛是雙向的陪伴和珍惜,而不是單方面的執著付出。 和馬廷強結婚後,兩人一直都互相支撐,恩愛相守。 馬廷強出行不便,她就當他的拐杖。 黎姿忙的時候,馬廷強就靜靜陪伴在一旁,耐心等候。 ![]() 這樣的雙向珍視,讓他們即使結婚11年,卻依然恩愛如初。 婚姻的意義,就是息息相關的兩個人,互相關照,抱團取暖。 兩個人在一起,最怕一個認認真真維護雙方的關係,一個卻漫不經心從不經營彼此的感情。 婚姻之路,說簡單不簡單,說難倒也沒那麼難。 不需要飛蛾撲火,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兩個人互相珍惜,恩愛相守,日子,便能有滋有味。 因為,幸福的婚姻,靠的從來都不是一人惜,而是兩人守。 看完黎姿的故事,或許你有種感覺——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自我成長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如果沒有身邊人的鼓勵和支持,自我改變就很難發生。 為什麼有的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千瘡百孔」,卻照樣可以活得很瀟洒? 其實,是因為他們身上有一股很可貴的「生命力」。 有時候,決定我們命運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 學習心理學,從覺察自己的行為模式開始,幫助自己成長,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塑造出全新的自己。
文章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