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荷蘭花車遊行85年文化傳承密碼

北青熱點 發佈 2021-09-28T10:11:27+00:00

◎李婷婷世界上最大的大麗花車遊行、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荷蘭津德爾特大麗花車遊行(Corso Zundert),於9月5日、6日在津德爾特(Zundert)小鎮精彩亮相。

◎李婷婷

世界上最大的大麗花車遊行、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荷蘭津德爾特大麗花車遊行(Corso Zundert),於9月5日、6日在津德爾特(Zundert)小鎮精彩亮相。雖然由於疫情影響,延續了85年的遊行展示傳統今年被改為集中停放展覽,但至少,創意十足的花車重又登場了。不少荷蘭人認為,這是經歷了新冠疫情之後提振人心的一件事。而對於津德爾特居民來說,花車遊行得以重新舉辦更是恢復了祖祖輩輩傳承至今的大事業。荷蘭各大媒體一如既往地全程轉播,老百姓如往年一樣蜂擁而至,一覽眾多花車的風采。

今年摘得頭魁的花車展示了過去一年美國社會在疫情、政治方面的亂象,用幽默的方式打趣時政。名為《畫》的花車則用鮮艷的色彩、富有張力的藝術造型打動了評委以及觀眾,獲得第二名。第三名的造型是印在牛奶盒上的尋人啟事,展示了牛奶工廠幫助擴散尋人信息的傳統。

本文作者花了幾天時間實地考察津德爾特,從花田採花、和社區人員一起製作花車,再到與花車遊行組委會工作人員近距離接觸,全方位揭秘這一荷蘭小鎮自娛自樂的非盈利活動,在85年裡如何代代相傳,成為凝聚津德爾特居民人心的文化傳統。

20個村子爭奇鬥豔 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兒

1936年9月,津德爾特居民將大麗花裝飾在自行車、小推車、馬車等各種移動裝置上,在小鎮的主街道遊行,以此來慶祝當時的荷蘭女王Wilhelmina的生日。從那以後,花車遊行成為當地傳統沿襲下來,每年9月的第一個周日和周一為遊行日,兩個星期後的周日則是當地兒童的大麗花車遊行日。從1936年至今的85年裡,除了二戰和新冠疫情導致活動被迫取消,細細算來,津德爾特已舉辦了78屆花車遊行。

1947年,一個叫Poteind的村子製作了一種用人力推動向前的花車,被認為是最好的設計,從此在津德爾特各個社區廣泛流行起來。這種人力推車一代接一代傳承至今,也成為花車遊行最重要的吸睛元素之一。

隨著花車製作經驗的積累和審美觀的不斷發展,參與花車遊行的村子形成了越來越激烈的比拼關係,花車也越做越大。1989年,花車遊行組委會不得不開始限制花車尺寸,長不得超過19米,高不得超過9米,並沿用至今。組委會認為,必須停止不必要的「內卷」行為,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花車主題創意、藝術效果和造型上。

2008年之前,參加大麗花車遊行的團隊全部來自津德爾特的19個村子,後來離津德爾特七公里距離的schijf村也決定於2008年加入其中,因為它們都屬於Rucphen政府管轄。所以,現在每年共有20個團隊精心製作20輛花車,且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名稱、Logo和隊旗。

「這是我們的傳統,也是值得引以為傲的事情」

津德爾特人一手打造了世界一流的大麗花車遊行,成為荷蘭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對於津德爾特居民來說,這更是愛的傳遞和凝聚力的傳承。每個出生、居住在這裡的人都會把一年一度的花車遊行視為自家最重要的大事,並根據各自的愛好和特長來進行分工,所有人都全程義務參與,沒有人會置身事外。

八十多年來,津德爾特花田裡的大麗花年年盛開,從未間斷。各個村莊都有屬於自己的花田,每年4月是播種大麗花的季節,花苗一直長到9月,鮮花才會成片盛開。

作為傳統的分工方式,花田的日常施肥、除草、灌溉通常由村里年長的居民來完成。5月至6月,每個團隊的設計師和管理人員開始擬定當年的花車主題和設計方案,並將方案上報至花車遊行組委會。在方案獲得批准後,他們會製作一個同比例的花車模型向公眾展示。來自「互相幫助」團隊的設計師Louisa joosen是一位獨立雕塑藝術家,擁有多年的花車設計經驗。從女性視角出發,她總是喜歡溫馨歡樂的主題。她告訴筆者:「今年我們的主題名叫『你好嗎?』。在過去一年的疫情里,我們不能和朋友、家人擁抱,甚至不能見面,社交軟體成了我們唯一的問候工具。今年我們的設計靈感來源於過去一年裡我們用得最頻繁的社交軟體表情,這些表情色彩靚麗、充滿辨識度,我們希望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告別這艱難的一年。」Louisa整個夏季都利用業餘時間在工棚里指導花車製作,可以說是團隊的靈魂人物。

7月,所有團隊紛紛開始搭工棚、製作花車的底模,這一階段的工作強度大、技術含量高、藝術性強,比如焊接、混凝土澆築、泡沫雕刻和糊紙漿、在底模上做一些藝術加工……這些任務基本由村裡的青壯年來完成,大家協調分工、排班。來自「互相幫助」團隊的管理人員John Van Doremalen說,從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參與大麗花車遊行的工作,像現在的孩子一樣去花田裡採花;到了十幾歲的時候,開始向父輩們學習製作花車。如今,他已是經驗非常豐富的花車製作者了,現在也以同樣的方式把技藝傳給新一代的製作者。「我們津德爾特人,每一個人從小就開始學習花車製作,這是我們的傳統,也是值得引以為傲的事情。」

整個7月到9月,如果在夜裡或周末隨便找一個花車製作工棚走進去,你就會看到熱火朝天的景象。村子裡的人們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泡在了這裡,在外上大學的學生們也會在暑假回到村里來幫忙,有的甚至拉上自己的同學、好友一同參與其中。19歲的Sanne和17歲的Evi是兩姐妹,她們談起記憶里最喜歡的花車時仍眉飛色舞——那是在八年前,當時她們都還是小學生,幫助大人們採花,也參與了兒童大麗花車遊行的花車製作。現在Sanne已經成為Tilburg大學的一名大學生,學習人工智慧專業,而Evi則在附近的城市學習護理專業。今年暑假,她們把時間都放在花車製作工棚里,她們認為自己已經有能力加入更需要體力的工作中去。除此之外,她們還非常希望加入推花車的團隊,也很樂意在花車展示現場做臨時演員。

坐在花堆里工作的幸福 沒點力道可消受不了

9月,進入整年最忙的時候,遊行將在這個月的第一個周日舉行。這一周要完成花車的組裝工作,做好遊行前的一切準備,而最重要的任務是到花田裡把大麗花一朵一朵手工摘下來運往花車製作工棚里。這項工作的主力是村裡的老人、婦女和孩子們,採花不能太早,因為要保持花的新鮮程度;也不能太晚,否則就來不及插上花車。Nina Leznina來自拉脫維亞,她和津德爾特原住民的先生結婚後也自然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分子。在這裡居住的20年裡,每一年她都加入花車製作的行列。她說:「我喜歡大家湊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完成同一項工作。我18歲才來到荷蘭,荷蘭語並不好,但和大家一起製作花車讓我的荷蘭語進步飛快,而且也能迅速和村裡的每一個人建立起聯結,融入其中。這讓我覺得生活在這裡很幸福。」目前,她不僅幫助村子做一些工作,同時還加入了大麗花車遊行組委會,在遊行當天義務為工作人員端茶送水。

平均一輛花車需要大約50萬朵大麗花,採回工棚的鮮花還有兩道工序要完成:一群年輕人坐成好幾排,每朵花從花芯中間插入一顆鐵釘,以便在最後一道工序中將花穩當地固定在底模的泡沫上。在旁人看來,坐在一堆色彩艷麗的花堆里工作,實在是一種幸福。但當筆者坐下來體驗的時候,才釘上十幾個鐵釘,手指就會感到疼痛。而50萬朵大麗花,每一朵都要這樣釘下鐵釘,最後一道工序也多半是由男性來完成,因為這需要不小的力道才能將花固定上去。我仔細看,每個負責固定花的工作人員都在大拇指上用膠帶纏了一枚硬幣來幫助他們將鐵釘推進泡沫里,一朵一朵,直到花車全部穿上漂亮的大麗花衣。

一切準備就緒,花車遊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即將開啟。平均每輛花車重達20噸,在花車製作完成後由各村的青年靠人力從工棚推往遊行的街道,並最終完成整個遊行活動。這項工作實在需要耗費強大的體力,而年輕人都希望自己能承擔這一光榮的任務。即使離津德爾特七公里距離的schijf村,每年也按照這個傳統,要推著重達20噸的巨型花車從七公里外的地方趕來加入遊行隊伍,但是很多人仍然爭先恐後地爭取推車。

在大麗花車遊行的當天,站在街上隨便拉一個當地人問他為什麼熱愛這個活動,投入這麼多精力,他們都會給你同樣的答案,「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傳統。」花車遊行組委會主席Jos Jochems說:「在我們小鎮以外的人來看,我們有些瘋狂,但這就是祖輩留給我們的傳統和一種團結的精神,也是維繫我們相親相愛的紐帶。」

獲勝的團隊當然有一些獎金,但數量並不多。成員們會激動地相互擁抱,笑著流淚。按傳統,大家會把獎金直接放到下一年花車製作的資金庫里。大家更在乎的是團隊的榮譽,為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而感到驕傲。

花車遊行組委會主席Jos Jochems介紹,花車評審來自於專家和大眾的打分,花車的主題概念、造型設計、藝術效果是評審考核的幾大重點。組委會倡導各團隊在設計主題時放眼全球,關注社會問題和世界文化、時政,鼓勵大家在花車製造過程中使用大麗花原本的色彩,染色花越多,評分將越低。除了花車的觀賞性,表演性、互動性、音樂和聲音效果也是構成藝術效果的主要元素。

以花結友 向世界敞開

津德爾特雖然是以當地村莊為單位進行比賽的大麗花車遊行活動,但一直保持開放的姿態來迎接所有感興趣的朋友。每年製作大麗花車的季節,20個團隊的工棚隨時開放。只要你感興趣,就可以聯繫他們的村委會,你可以參觀或是加入他們的製作團隊義務勞動,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感受他們的文化。筆者今年就加入了「互相幫助」團隊,和大家一起從花田裡採花,在大棚里製作花車。即使你的荷蘭語不好也沒有關係,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會用英語和你溝通,實在不行,肢體語言也不妨礙友善和快樂的人們心與心的交流。

擁有85年歷史的津德爾特大麗花車遊行也影響了世界不少國家,比利時、法國、美國、中國等國家都曾來取經,更有不少國家每年從他們的花田裡購買大麗花用於自己的花車遊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江蘇的大豐荷蘭花園近幾年頻繁與津德爾特合作,今年也會將大麗花車遊行帶入中國。

儘管這麼多人來取經,津德爾特人仍然義務提供幫助。他們傳授種花的經驗,花車的製作技能,卻並沒有任何商業企圖。正如組委會主席Jos Jochems所說:「大麗花車遊行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用它聯結津德爾特人的心,並不希望它成為一個商業化運作的活動。」

所有人都憑著對團隊的熱愛而義務投入

津德爾特大麗花車遊行不僅是非盈利性的活動,而且全部工作人員都是憑著自己對團隊的熱愛而義務投入,從組委會的每個成員到基層的花車製作團隊,沒有一個人拿薪資。這麼大型的活動,運作資金從哪裡來?又由誰來管理這20個龐大的團隊?

花車遊行組委會主席Jos Jochems告訴我,資金一部分來源於銀行、媒體和一些企業的贊助,一部分來自於當地居民的自願捐款,還有一些來自於賣花的收入。這些錢夠他們支撐整個活動的成本,不過還談不上盈利。組委會的財政部門有非常嚴格的管理機制,當然也有監管部門對財務狀況進行審查。

花車遊行組委會承擔著活動的統籌、組織、資金管理、招商、推廣和行政管理等職能,津德爾特居民根據各自的特長在組委會擔任相應的工作。而每一個團隊也都有自己的管理人員,他們與組委會密切聯繫,按組委會的計劃完成每一項工作。

9月的年度遊行結束後,組委會要立即總結本年度工作,並開始下一年的計劃,所以這個機構的工作貫穿全年。組委會工作人員並沒有薪資,所有人都要協調好自己的業餘時間來做貢獻。

孩子們從小就浸泡在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中

按慣例,在大型花車遊行結束後的兩周里,來自津德爾特的孩子們以相同的流程來製作他們自己的大麗花車。這些小學生們根據年齡段從小到大分為三個班:南瓜班、大麗花班和星星班,在評比的時候同樣也按照年齡段來比較。

今年的兒童花車作品一共106個,作品天真爛漫,充滿童趣,主題內容豐富多彩,充分展示了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比如南瓜班今年的《冰淇淋公主》,以鮮艷的紅色和黃色作為主色調,歡快又明亮。三個男孩拉著冰淇淋販賣車,公主在車上表演為大家製作五顏六色的冰淇淋。一個名叫Moos的小男孩用他的花車告訴大家,他多麼盼望快點長大,他的花車名為《我已經在這裡開派對了,因為我明天四歲了》。大麗花班的九個孩子一起製作了《車輪轉向器》,他們的花車結構相對複雜,個頭也更大,其中一個小夥伴因為太累了,在推車的途中都幾乎要睡著了。不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還是完成了任務。當然,星星班的孩子們年齡更大一些,他們的主題更多的是從自己的視角來看世界。比如作品《這個世界在改變》,表達了要以開放的眼光來看待快速變化的世界。

花車遊行組委會主席Jos Jochems說:「我們讓孩子們加入這項活動,除了傳承文化以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這個世界,知道這個世界都發生了什麼,同時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建立團隊合作意識。他們按照與大型花車遊行同樣的流程來完成整個活動,也為將來製作大型花車積累了經驗。」

據筆者了解,在津德爾特的全部7所小學裡,都設立了粘貼、泡沫雕刻等課程,孩子們從小就浸泡在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中。雖然今年的106個兒童花車遠沒有大型花車那麼精美,但是從創意到製作過程,都是孩子們自己的主意,大人們只是在必要時給予一些幫助,並不主導和破壞他們的想法。

荷蘭鄉村派對樂逍遙

儘管津德爾特大麗花車遊行活動早已聞名全球,但根本上它其實是荷蘭的一個鄉村派對。在荷蘭,這種派對在每個村莊、小鎮都會存在,它們通過比賽或表演的形式把居民們聚集在一起,啤酒加薯條都可以讓大家快樂好幾天。

比如荷蘭南部小村莊Made,一年一度的農用車技能大比拼,農場主們紛紛把自家的農用車開出來各顯神通,村里男女老少一起助威吶喊。那些威武的家用車被駕駛人故意搞出震天的發動機響聲,隔著幾公里都能聽到,好不熱鬧!還有一個Galder村莊,每年夏季會有一場音樂會,樂隊和歌手均來自本村居民。他們在村莊的開闊地帶搭起帳篷,調好音響設備,村裡的居民紛紛來音樂篷里聽歌、跳舞。

這些鄉村派對無一例外都是非盈利活動——不管什麼形式的派對,荷蘭人覺得最重要的是把大家聚集起來,聊天、唱歌、喝啤酒,增進感情。很多在外工作和學習的荷蘭人,在村里一年一度重要活動的時候也會趕回去,只是為了和家人、老朋友相聚。

(荷蘭語翻譯Corné Zandbergen對本文采寫也有幫助)

本版供圖/李婷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