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瑜

字知字明 發佈 2021-09-28T11:21:05+00:00

《說文:玉部》:「瑜,瑾瑜,美玉也。從玉,俞聲。」《說文》玉部,形聲字。但是在小說《三國演義》裡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對歷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較大的改動,並虛構了較多的情節,如赤壁之戰,周瑜的主張不太明確,是戰是和躊躇不定,諸葛亮借曹操修築銅雀台欲奪小喬之事,智激周瑜,堅定周瑜抗曹的決心。

《說文:玉部》:「瑜,瑾瑜,美玉也。從玉,俞聲。」

譯文:瑾,瑾瑜,美玉。從玉,堇聲。

《說文》玉部,形聲字。今為王部。

「瑜」小篆從玉,俞聲。隸變後楷書寫作「瑜」。「瑜」的本義為美玉,如「瑕瑜互見」。進而引申指美好。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瑜伽」,但是不知道「瑜伽」的意思,「瑜伽」是梵語的音譯。指印度教的一種修行方法,意為「結合」、「一致」、「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即「天人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的這首詞,說的是三國周郎,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人 。東漢末年軍事家、謀略家、東吳名將。且人物俊美,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年輕的時候與孫策交好,興平二年(195年),幫助孫策渡江擊劉繇。

建安三年(198年)起正式隨孫策平定江東。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責權送質,周瑜諫阻納質,粉碎了曹操挾制江東的企圖。

建安十三年 (208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為孫權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後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大敗曹操。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

後又率軍於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提出取蜀,並張魯,聯馬超,再以襄陽為根據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略,在整裝取蜀途中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中周瑜 「雅量高致」、「實奇才也」,他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但是在小說《三國演義》裡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對歷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較大的改動,並虛構了較多的情節,如赤壁之戰,周瑜的主張不太明確,是戰是和躊躇不定,諸葛亮借曹操修築銅雀台欲奪小喬之事,智激周瑜,堅定周瑜抗曹的決心。曹操命周瑜同窗好友蔣干勸降周瑜,周瑜設下計策,假裝友善,偽造了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讓蔣干發現,上演了一出「蔣干盜書」的好戲,為赤壁之戰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後來周瑜勸誘諸葛亮投吳不成,下定決心必除之而後快。正巧劉備甘夫人去世,周瑜向孫權提出假意要把孫權之妹許配劉備,實則引誘劉備來東吳的妙計。然而在諸葛亮的三個錦囊和吳國太喬國老的「胳膊肘往外拐」的態度下,周瑜的計策被一一化解。諸葛亮三氣周瑜,致使周瑜吐血而亡。

這是小說里的情節,雖然膾炙人口,但終是虛構事件,與歷史不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