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空拍攝影師齊柏林 眼中的台灣地景變遷

欣新聞 發佈 2012-11-19T12:12:32+00:00

圖說:八八風災之後,齊柏林決心離開公職,全身投入空拍攝影的工作。(記者葉穎攝)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成為空拍攝影師的機緣,齊柏林說,最初的動機無非就是因為空拍後眼見的景色是那樣的壯闊,且超脫於地面所見的任何尺度,那樣的震撼,懾動着他

圖說:八八風災之後,齊柏林決心離開公職,全身投入空拍攝影的工作。(記者葉穎攝)

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

成為空拍攝影師的機緣,齊柏林說,最初的動機無非就是因為空拍後眼見的景色是那樣的壯闊,且超脫於地面所見的任何尺度,那樣的震撼,懾動着他!但反覆討論跟辯證,讓他漸漸理解也建立起自己對待這些景象的觀點,某些初期以為美的悸動,如今轉換成為反思怎麼樣可以讓自然常美,而人跟自然可以更順遂相處。他說,這真的是個難題!

「很多人其實是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或者為了生計的關係,在不知不覺中做出許多傷害這片土地的行為」。在他的鏡頭底下,原本曾經在早期教科書裡被一再傳頌著,可以坐著阿里山小火車層層爬高看到台灣多種林相之美,就在人為的破壞下,如今,中高海拔或高海拔只見得到茶葉或檳榔樹,再往上爬,高海拔的原相沒有了本該蒼蒼鬱鬱的景象,只見坍方與大地受虐後的傷口,卻不見人們覺醒,懂得去疼惜並且幫助舔拭或撫慰。由於濫墾和河川汙染,台灣高山除了因此成了失落的山峰,台北大漢溪也因為重金屬汙染而變成了橘紅色。高空下望的台灣西南沿海,看似排列井然有序、宛如幾何抽象繪畫構圖的,竟然是養殖場魚塭,這樣的景象,著實令人咋舌。


更不用說在八八風災後,他親眼所見關於台灣土地的真實與殘破。他說,在風災後,一經空域開放,8月11日當天,他馬上租用直升機,從屏東林邊鄉開始記錄,「我遠遠看到高屏溪出海口的黃沙洲,接近一看才驚覺是漂流木。被洪水衝毀的六龜斷橋上,同樣也躺了成堆的漂流木,可想見山區經歷了慘烈衝擊。」那是颱風過後的第三天,所以當時林邊鄉的水患還沒退去,從空中看到的是,橡皮艇成了主要交通工具,但水面上一顆顆如串珠般排列漂浮着的白點,細看之下,竟然全是死魚。直升機一路飛,齊柏林的心一路往下沈,不單單是小林村的走山,更是高空中鳥瞰下所見到真實且怵目驚心山、河、土地的變色,再再都催促著他應該要更快、更積極的為台灣留下紀錄。


與其被稱呼作空拍攝影師,他更願意形容自己是台灣高空生態保護者。現在的他,只要天氣允許,聯絡飛機、起降點,接著出發、開拍,超強的機動性是必須的態度跟意識,至於天氣不能起降的時候,就是大量地蒐集台灣各地自然活動的訊息,同時透過Google動態衛星影像,規劃接下來的行程,而記錄的內容,往往細緻到哪邊農事準備收耕、播種,哪邊因地因時將會有特別的地景產生,齊柏林看來正經卻又溫和篤定,卻隱約透露出天真的神情說,有時候拍到了好的照片,就夠他歡欣鼓舞好幾天呢!


而這段真實記錄着八八風災之後的景象,集結促成了他曾在華山藝文中心展出過的攝影個展「飛閱台灣」,展覽中主要的就是二十二幅台灣土地今昔對照影像記錄。另外,有感於大家都愛台灣這片土地,卻往往對自家的山河陌生,更甭提去關懷受傷的土地,齊柏林希望把影響力擴及更廣,所以更進一步從平面作品的拍攝,延伸到動態影片,一系列《新台灣土地故事》的紀錄片籌備拍攝,預計將會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上映。


趕在紀錄片上檔之前,目前在台北士林國立科學教育館七樓,500吋大螢幕也正熱切等著您一同觀看他讓人動容且懾入心房的動人之作。

【延伸資訊】
齊柏林在欣講堂: 空中行者土地關懷 ── 空中攝影:http://www.xinmedia.com/xinforum/collection_infor.aspx?id=198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89692&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