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調節器引起感染差點命不保 微創開心成救星

欣新聞 發佈 2012-12-13T21:10:03+00:00

圖說:67歲藍先生因為心律調節器感染引發心內膜炎。(萬芳醫院提供)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67歲的藍先生曾因為心搏過速、過緩綜合症候群而植入心律調節器,日前他在進行回診,竟發現心律調節器心內電極線感染而引發心內膜炎,由於此時進行傳統

圖說:67歲藍先生因為心律調節器感染引發心內膜炎。(萬芳醫院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67歲的藍先生曾因為心搏過速、過緩綜合症候群而植入心律調節器,日前他在進行回診,竟發現心律調節器心內電極線感染而引發心內膜炎,由於此時進行傳統開刀移除電極很危險,萬芳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李紹榕採取「微創瓣膜手術」不僅成功救治病患,患者手術後4天即下床走路,病情也快速復原。


李紹榕說,藍先生不只植入心律調節器,也合併高血脂、高血壓、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巴金森氏症,曾因冠狀動脈心臟病做過支架置放及氣球擴張,還因「右上肢竊血症候群」做過繞道手術,還有腦中風等病史。9個多月前藍先生因為左胸心律調節器傷口感染接受移除手術,並於1個月後在右胸重新置放一個新的心律調節器。


雖定期服用藥物,但兩個月前他又有心律不整現象,雖經藥物調整後仍未改善,並合併間歇性胸悶、全身不適等症狀,還歷經整整一星期的疲倦感和呼吸困難症狀,因此住院做進一步治療,當他住院第一天就發生高燒及畏寒現象,經前胸及經食道超音波證實是合併有三尖瓣感染性心內膜炎,血液培養並長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李紹榕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雖然很常見,但近十年來,於社區性感染和院內感染都出現了一株重要的病源菌Staphylococcus lugdunensis,該菌引起的感染和一般金黃色葡萄球菌相似,但若引起急性心內膜炎,死亡率可高達70%,尤其若感染抗藥性菌種更是危險。因此「開刀移除電極」變成唯一的選擇。


而傳統開刀移除電極,因為導線常勾在心臟肌肉上,若不慎拉扯到心臟導致破裂,恐怕就會造成病人因大量失血喪命的危險,且顧慮此菌種會造成術後的縱膈腔炎,因此李紹榕認為微創瓣膜手術是針對藍先生個案的最佳選擇。藍先生術後恢復良好,繼續完成抗生素整個療程四天後即可下床走路活動,並在於一個月後出院。


李紹榕提醒,台灣患者心律調節器,及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等病患逐年增加,也衍生出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當心內電極導線效果不彰想要予以置換時,在台灣並無合適的方法進行,所以多數患者只能將舊導線留在體內、再放新的導線,使整個心血管系統內充滿導線。


但一旦合併反覆性抗藥性細菌心內膜炎時,取出心內電極導線就變成一個困難又不得不去進行的醫學難題。而李紹榕也認為,微創開心手術能為患者量身設計,也成為這些患者更安全的選擇,可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03453&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