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資金潮 點燃通膨危機

fans news 發佈 2012-12-18T21:46:16+00:00

撰文林奇芬 QE3來了,全球資金潮再現,股匯市經過幾天的激情走勢之後,接下來各國開始擔心熱錢來襲,造成貨幣升值;而原物料價格上揚,更讓通膨壓力蠢蠢欲動。究竟QE3是良藥還是毒藥,對我們又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

撰文—林奇芬
 
QE3來了,全球資金潮再現,股匯市經過幾天的激情走勢之後,接下來各國開始擔心熱錢來襲,造成貨幣升值;而原物料價格上揚,更讓通膨壓力蠢蠢欲動。究竟QE3是良藥還是毒藥,對我們又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
 
 
千呼萬喚,美國聯準會終於在9月13日宣布採取第3輪量化寬鬆政策,未來每個月將買進400億美元MBS(房地產抵押貸款債券),期間未定,初估1年期可達4,800億美元的買債金額。除此之外,還將0~0.25%低利率期間延長至2015年年中;同時,在今年底之前,將持續採取扭轉操作(買進長債賣出短債),提供市場充分的流動。
 
此消息一確認,當天美國道瓊指數、S&P500指數,都以大漲近2%展開慶賀行情,隔天亞洲股市與歐洲股市,也同步歡聲雷動。
 
美歐同步灑錢,全球鈔票滿天飛
 
除了美國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外,在9月6日歐洲央行會議也宣布,將重啟新一輪的公債購買計畫(OMT),不設上限買進1~3年期的歐洲政府公債,目的是為了引導歐債利率下滑,減輕債務負擔。但歐央行無上限地買進公債,類似美國的扭轉操作,也是一種變相的灑錢動作。
 
 
受到美歐分別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影響,接下來日本央行也很可能採取寬鬆政策,以免日圓過度升值。除此之外,新興國家正因為經濟景氣低迷,而紛紛採取降息政策,或放寬存款準備率,整體而言,全球幾乎同步採取放鬆銀根政策,呈現鈔票滿天飛的景象。
 
油價、原物料價格上揚
 
受到QE3的政策宣布,當日美國紐約輕原油呈現大漲,9月14日更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價位。其實,早從6月底歐盟針對歐債危機達成多項共識後,油價在每桶77美元止跌,開始呈現上漲走勢,漲幅已經高達30%。(表1)
 
近期受到中東反美情緒升高,地緣政治隱憂加劇,油價在高檔徘徊,若再加上QE3點火助燃,是否讓油價居高不下,也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回顧第1次量化寬鬆的環境,當時原油價格在每桶40美元,1年後油價飆漲至美桶80美元,漲幅100%;第2次量化寬鬆,油價從每桶80美元漲到100美元,漲幅也將近25%。但這次油價已經位於每桶100美元的高價位,若再有2成以上的漲幅,勢必對全球經濟帶來極大的通膨壓力。
 
除了油價之外,受到美元貶值的影響,各種原物料價格也呈現上漲走勢。除了先前因為天候關係,造成農產品如小麥、黃豆、玉米價格飆漲外,因景氣低迷、價格修正的礦產,也展開上漲走勢。例如銅價從9月初至9月14日,漲幅就高達10%。
 
觀察原物料CRB指數也呈現上漲走勢,9月初至9月14日漲幅3.8%,若從7月以來漲幅達13.6%。目前CRB指數在320左右,距離2011年4月的高點370,還有一些空間(表2)。不過,2011年初原物料價格飆漲,引發通膨壓力,也造成後續景氣下滑的結果。因此,原物料價格若持續飆升,反而帶來經濟的殺傷力。
 
黃金再度成為美元替代品
 
受到QE3的推出,原先走勢強勁的美元出現反轉走向。美元指數今年5月從低檔72.6開始轉強,至7月最高來到84.1。但在QE3公布前,美元指數跌破80關卡。相對之下,近期歐元、澳幣轉強,歐元在9月14日突破1.3兌1美元的價格,澳幣也在9月14日突破1.06美元的價位,都是近期的高點。
 
新台幣年原先一直在30元左右盤整,但在QE3宣布後,新台幣也突破29.5的關卡。近期台灣央行嚴陣以待,擔心炒匯風潮再起,而日本與巴西更公開表示,會力抗熱錢炒作,帶來貨幣升值壓力。
 
美元貶值,相對支撐了金價上漲。金價今年以來呈現持續下跌走勢,在5月中旬來到近期低點每盎司1,526美元,直到8月之後才站上1,600美元的價位;在9月6日歐洲央行宣布購買債券計畫後,金價衝上1,700美元(表3);QE3宣布後,金價更站上1,777美元價位。在歐美印鈔票趨勢不變的情況下,金價仍有續強空間,目前甚至還有金價上看2,000美元的呼聲。
 
QE引燃通膨危機,未必能救失業
 
目前美國各項經濟數據雖不算太理想,但也不至於太差,而聯準會在此時推出QE3,所持的理由是,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希望能藉寬鬆政策帶動失業率降低。不過,前2次實施量化寬鬆的效果,並未能讓美國失業率明顯改善,因此,這次的效果應該也很有限。
 
此外,第2次量化寬鬆實施時,正處在金融海嘯之後,各種原物料價格、股價都在相對低檔區,資金政策提振了信心,發揮止跌回升的效果。但是,目前許多國家股價在高檔區,原物料價格居於中高價位,但經濟基本面卻是疲弱不振。此時的量化寬鬆,能否振衰起敝,或是反而助長通膨、壓抑經濟成長,實在未知之數。
 
若觀察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目前還在低檔區1.7%,德國則緩步增溫,目前在2.1%;大陸原先受高通膨所苦,通膨率高達6%,今年則因為經濟成長降溫,目前通膨率在2.1%的水準。但台灣的情況就比較令人擔心,主計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僅1.66%,但是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高達3.42%,台灣已經進入實質負成長。若未來通膨持續增溫,台灣經濟將有更大的隱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