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旅行/陳永興以手繪眼 理解旅行中的地域建築

欣新聞 發佈 2013-01-21T10:22:51+00:00

圖說:在建築旅行中,陳永興會用手繪速寫的方式,記錄的同時,其實手腦就已經著實並進的將重要細節篩選海納在紙面上了,他說,感動力更勝於攝影。(陳永興提供)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如果有跟建築師一起旅遊的經驗,一定可以體會那種一到大師之作前

圖說:在建築旅行中,陳永興會用手繪速寫的方式,記錄的同時,其實手腦就已經著實並進的將重要細節篩選海納在紙面上了,他說,感動力更勝於攝影。(陳永興提供)

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

如果有跟建築師一起旅遊的經驗,一定可以體會那種一到大師之作前,每個人紛紛舉起俗稱大砲的長鏡頭相機,啪啪聲此起彼落着猛拍的情景。有意思的是,建築師陳永興說,對他而言,用素寫的,相較之下才是他在旅行中記錄建築感受的主要途徑。所以,一本素描本跟一支筆,便成為他旅行當中絕不會漏掉的重要配備,只要每到一個景點,透過眼睛的觀察,再讓手把眼前的風景親筆刻畫描繪下來,在一筆一筆當中,現場的觀察跟紀錄自然就像被篩子濾過了一樣,除了把重要的細節過濾出來,還能具有當下消化且潛移默化融入畫筆之中的功效,這可是相機一族們所無法體會的境界。

不過相較之下,即便是現場攝影的觀察與資料搜集,又會好過於耽溺在紙本資料的閱讀當中,因為他說,如果建築只是看書籍、影片去理解,就好比是欣賞音樂卻只靠聽CD是一樣的道理,比起臨場欣賞,談從複製品的CD去聆聽音樂,中間感受上的差距將會是多大的不同,自是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在他看來,建築可以算是時間積累下的藝術品,這中間除了需要透過三度的構成之外,時間與空間也會在其中並蓄行進,諸如光影會移動、風會吹拂、人會游動,甚至還有氣味的流動...總總的體驗都是感官全面且立體的吸收。


說到透過旅行而達成感官上全新的體驗,他不免要回憶起一次開跋到新疆內陸的旅行,那時候適逢大陸剛開放觀光不久,當時由日本衛浴品牌INAX與象集團一同合組了一個團隊,隊伍裡集合了建築師、塗裝師、燒陶師、土木技師、畫家等各種領域的專業人士一同前往,當下,便在新疆維吾爾族聚落中研究起當地的土造建築。由於團隊的組成都是專業人員,所以每每面對一個建物或者標的,所提示着看到的往往會是建築結構、土質等,當時甚至還把泥土樣本拿回台灣化驗!在他一個建築人看來,這樣一個完全封閉地域的環境,經過上千年演化洗禮後所存乎的聚落,著實讓他感覺震撼了。尤其這些城市裡,諸如喀什、吐魯番、烏魯木齊...沙漠綠洲中的城市,打從學生時候就只能從地理課本讀到的地名,當親眼望見的是,回歸建築最原始的工法,就這麼用土與磚來建造房屋,方法不外乎是用樹枝、木頭當屋頂,之後再覆土,這些看似純粹卻有千年來不變的古法,就這樣生動且歷久不衰的存乎眼前,這對於強調科技日新月異的都會人來說是何等的震撼且感動。

同時,即便地處於雨量短少的沙漠區域,當地人甚至還是用土法,建造地下水渠道,將高山溶化下來的雪水引來灌溉農作物,只見稻米、葡萄、桃子、杏子等,在沙漠裡更顯這些綠意農村可愛與不可思議。總和來說,這已經不僅只是建築上的視覺衝擊,也是生活方式的文化衝擊。當地的維吾爾族人信奉回教,所以所在的城市即便地處亞洲,但其實看起來頗有歐洲城市的模樣,就拿他們神殿內的馬賽克裝飾,就夠得精緻萬分的欣賞個大半下午,而且一旦到了維吾爾族部落旅行,不管是誰都會很快的感受到如同完全脫離常規,進入到另一個世界的錯覺,在炎熱的吐魯番,葡萄藤下喝着的是自己釀的葡萄酒、嘴裡啃的是囊餅,有時還會直接從樹上將果實搖下來吃,整座土之城彷彿沒有了時間感,卻成就出極其純粹美好。陳永興一面陶醉地回憶着,一面道出對他來說,旅行的意義就應該是這樣-看聚落、看城市並感受生活。


然而如同從世外桃源回歸到塵世,如果要講到當代建築以及當代建築師時,他說,他最傾慕的會是芬蘭建築師Alvar Aalto,單是一本被翻得陳舊的Alvar Aalto作品集,就讓他甘心收藏在手邊多年,他說,Alvar Aalto之作比起其他著名的現代建築主義大師諸如萊特或柯比意,更多了幾許神秘的味道,單就他所擅長使用的材質觀察,就可以發現其中的柔軟度,更添設計上細膩與人性化,同時,Alvar Aalto更見長於透過自己的原生故鄉找尋養分,藉此創造出單屬於自己獨有的語言,這中間所造就的除了是現代建築會有的國際語彙之外,還很間接深刻的跟自身的生長的環境產生連結,這些體悟,同步也在他於去年有幸完成了一趟以Aalto為主題的建築旅行後也都親身得到應證,隨着自己後來進入象集團工作之後,更能有所悟道的理解這不正是所謂的地域建築嗎。


至於近期的建築旅行,沖繩會是令他十足感興趣的重要主題,因為如果是就風土建築的角度作觀察,沖繩作品的獨特性甚至讓人可以從中一一剖析觀察出沖繩文化、地理自然條件、以及產業鏈之間的關聯性,單是沖繩最傳統的木造建築,就有附和著從自然環境、氣候、美國統治等因素的影響,如果再加上日本本土的文化衝擊,最終村莊型態的獨特性,著實和現代建築有着截然的不同。他總覺得這樣子的角度去看沖繩,就會發現在這些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命運其實和臺灣有著極強的相似度跟可對照性,這,同時也是他之所以提出如是領團出遊計劃時最重要的寓意。

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24589&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