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旅行/旅行的路上 李清志看設計更關照四季

欣新聞 發佈 2013-01-21T10:22:51+00:00

圖說:建築人同時也是作家的李清志(李清志提供)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從美國一號公路上,開著車一路觀察兩旁引人注目的空間聊起,李清志談到旅行中看建築的經驗,就如同他在書寫建築設計時的文字那樣,是比起專業的硬梆梆更多了分人文觀察的軟調性

圖說:建築人同時也是作家的李清志(李清志提供)

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

從美國一號公路上,開著車一路觀察兩旁引人注目的空間聊起,李清志談到旅行中看建築的經驗,就如同他在書寫建築設計時的文字那樣,是比起專業的硬梆梆更多了分人文觀察的軟調性地。


他說,即便自己集作家與建築專業的多重身份於一身,不過,其實旅行對他來說,不盡然都是一定要看到建築名作或景點才會過癮,反倒每到了秋天跟春天,對他而言多半是留給家人共享的旅行時分,不管是先前提到的美國壯遊,或者他最長開拔前往的日本,都是一種在行動移走間,讓心靈跟著轉動,靈魂跟著甦醒的好機會。他尤其喜歡觀察日本四季分明當中萬物的更迭變化,他說,最近出國旅行,只要不是去看建築,就一定會是去看四季的變化,其中又以春、秋兩季,在日本,春天是櫻、楓,秋冬則可以看到銀杏、雪。因為日本的四季變化本來就明顯,相對著民眾會因為對自然節令的體認更深刻,所以美感自然也比較敏銳,相形之下,臺灣四季如春卻也界定模糊,人會因此變得麻木,間接也影響到美學的敏銳度。


他接著談到近期最讓人印象深刻地旅行同時也是看建築的經驗,是在日本建築師西澤立衛的豐島美術館裡,在那樣一個已然被譽作全世界最棒的美術館裡頭,最讓他感到震撼的是,它跟一般美術館不同,即便空蕩蕩沒有任何東西在裡頭,建築本身就已然跟陳設的藝術品「水滴」構成力道極強的呼應了,當藝術家的概念和美術館空間可以成功融合為一體,豐島美術館的建築本身自是像一個大水滴一樣,即便已經接連進去三次之多,但每一次進去,感受著地上有小水珠們跑來跑去就足夠讓人覺得很神奇,尤其最近一次是夏天前往的,當時待在裡面的所有人都禁不住躺身在地板上,望向天空的視角,讓風吹進來、水珠在身旁跑來跑去,那樣的片刻,可以如此靜心地感受著大自然,頓時讓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沒交談,彷彿進入到另一個很玄妙的心靈境界,也更顯得這棟建築物的神奇。


不過總歸這樣神奇的體悟,單是透過書籍的閱讀,想必是無法由平面2D畫面中一一被述說,且讓讀者感受到的。所以他說,透過旅行,出發去看建築的意義,無非就是一種人到了現場才能感受的立體性,例如光影的變化就是書裡不會被看到,又如果同行者有建築師等專業人士可以從中介紹建築物的背景、設計概念等,那麼旅行也就無異更多了幾分深度跟知識性,更具意義了。


說起這次預計會在今年夏天安排領團前往的美國之行,李清志說,這次規劃主要以萊特的作品巡禮為主軸,除了會去看芝加哥經典的草原式建築、匹茲堡的落水山莊、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等等,還會一路上再加入其他建築師如Santiago Calatrava、Frank Gehry等的作品當作搭配景點,舉凡造訪的點都會是經典且具地標性的建築,而紐約二十世紀摩天大樓以後的發展也彷彿可以約略在其中看到縮影,除此之外,還將到現代主義大師Mies van der Rohe的玻璃屋一訪。

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24588&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