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冥想是通往本源合一的路徑

優活健康網 發佈 2013-01-08T09:00:00+00:00

世俗的生活裡,我們不僅沒有時間觀察自己、了解自己,也沒有時間關注周圍的事物,或有效的專注在每件事情上。緊張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心力交瘁,手上做著這件事,心中卻盤算著另一件事。我們從沒有真正地活在當下,更沒有時間好好欣賞事物的微妙變化及萬象的和

世俗的生活裡,我們不僅沒有時間觀察自己、了解自己,也沒有時間關注周圍的事物,或有效的專注在每件事情上。緊張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心力交瘁,手上做著這件事,心中卻盤算著另一件事。我們從沒有真正地活在當下,更沒有時間好好欣賞事物的微妙變化及萬象的和諧。

當我們特別關注某件事物時,會習慣性地用固有的觀念對其做出批判、給予主觀的評價;我們按照慣性的思維將事物分門別類,以個人的想法來體驗身邊的事物,卻忽略了世間萬物是一個精細的整體性互依體系,而應當以更全面的視角微觀、深觀、全觀事物彼此間的關係。我們是否用心體驗所看到的事物?或只是聽聞世間人的各自表述?我們是否真正的了解自己?

媒體不斷把新的信息灌輸給我們,使資訊很快失去新鮮感,因此易對事物產生厭倦。我們被忙碌的生活及人為的環境所影響,完全忽略了大自然的微妙變化,是隨著每秒、每分、每刻、每天、每周、每季的遞嬗不斷地變化著。

一位佛教導師被問及什麼是冥想的奧祕時,他只用了「注意力」三字回答。人們又問,他還是只寫了「注意力」三字。他所教導的,不只在冥想靜坐時觀照自己的心,更要集中注意力在當下的每一刻。當下的這個時刻就是我們所有的一切,錯過它,就再也沒有相同的時刻了。冥想幫助我們更深層地活在當下,並將此視為珍貴的禮物。

專注的狀態會帶來更深層的存在感(完整的「身在此處、此時」之感),讓我們體驗到與周圍的事物合而為一的整體感。冥想可以改善我們的記憶。賦予事物適當的關注。透過冥想,學會專注於每一個當下時,我們會發現,若要回想某件事,甚至是小細節,會變得輕而易舉。

冥想是通往自我覺察的有效途徑,讓我們看清自己,如同擦亮了布滿灰塵的玻璃窗一樣,這個過程意味著心靈層面的提升。冥想對身體也大有益處,當心情變得平靜,身體也會跟著進入到放鬆、均衡、健康的狀態,讓我們有能力處理、轉化壓力,感受到的幸福感就越多,血壓也會隨之下降,其效益甚至能延伸到全身,感到身心的通暢喜悅。釋放這些壓力之後,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會更強,其他疾病的發生機率也會下降。有證據顯示,長期進行冥想的人,比沒有冥想習慣的人更長壽,更能享受大自然的樂趣。冥想還有助於抑制痛苦、增進治病療效,增強身心的療癒能力,並且沒有因使用藥物而帶來的副作用。

當左右腦達成平衡時,意識會轉移到超自我範疇。這種平衡、同步的狀態可能伴隨能量的釋出,有時我們對此能量的釋出感覺為「光」。東方將這種藍光稱為「藍珠」。古魯在多年前研究平衡呼吸時發現,當看到藍珠時,左右腦的神奇力量融合為一,古魯如此詮釋他所體會的奧祕:「這時我感到一種內在的平和與和諧。我的意識擴展到頭頂上方,這個部位通常稱為超自我空間。在這個意識擴展的狀態下,我才恍然大悟要維持隔闔的幻象也要耗費能量的,就好像要維持細胞膜兩邊或電池的電荷分開也需要能量。因此,凡原來分開的要合而為一,必釋出能量。這是整體的能量,這種整體合一的能量反而大於各部能量的總和。一旦我們經由冥想、有意識呼吸等活動敞開自己,接受超自我範圍的意識,我們便不再需要能量去維持隔閡的幻象,因此能量便釋出為光。」

在平常的意識狀態下,一定有某一邊腦子占優勢,如此便會產生隔閡的幻象,感覺自己與中心或本源分離,結果便產生了迷失或被遺棄的恐懼感,並與自己的真實本性分離。這時候我們與自己的身體、心靈、自我、宇宙都未產生共鳴;反之,當我們感覺與本源或真實本性合一時,我們便不再感到孤獨或被遺棄,反而會有回歸本源,與本源共鳴的感覺。如果我們繼續與本源分離,最後便會生病;病痛其實是提醒我們回歸本源,因此「治療的本質在於與本我的根源合而為一」。透過呼吸冥想,我們踏上了自我覺察的聖達瑪路徑,回歸與本我合一的清淨自性!


(本文作者/聖塔達瑪)
(摘自/新覺醒時代: 明師們的祕密力量/布克文化出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