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炎疼痛真要命 小心自體免疫也可能是病因

欣新聞 發佈 2013-03-15T12:05:30+00:00

圖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明翰提醒,慢性胰臟炎有一成以上是自體免疫引起。(記者丁彥伶攝)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胰臟發炎疼痛是最難忍受的疼痛之一,據說連打嗎啡還不見得完全止痛,過去認為胰臟發炎大多是經常過度大

圖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明翰提醒,慢性胰臟炎有一成以上是自體免疫引起。(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胰臟發炎疼痛是最難忍受的疼痛之一,據說連打嗎啡還不見得完全止痛,過去認為胰臟發炎大多是經常過度大吃大喝,或過度飲酒引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明翰表示,不過近年來發現,在所有慢性胰臟炎中,自體免疫引起的胰臟炎佔了所有患者的一成。


胰臟炎發作的疼痛不是好玩的,曾有人形容幾乎要痛死了,蔡明翰表示,自體免疫性胰臟炎的患者以男性居多,約是女性患者的兩倍,平均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上。有研究顯示,罹患此症可能為基因異常有關,但到底那個基因比較有關尚未確知,因此臨床上基因檢測不容易做,目前多採用免疫球蛋白IgG4協助診斷,只要抽血病人血清中IgG4值升高,約7成患者可得到正確診斷。


除了基因異常以外,研究顯示,第一型糖尿病,也就是幼年型糖尿病也較易併發自體免疫性胰臟炎。蔡明翰說,一般胰臟炎的典型症狀是嚴重上腹痛,並且疼痛會轉移到背部,但自體免疫性胰臟炎腹痛則比較輕微,主要症狀是以黃疸為表現。除了胰臟發炎外,還合併潰瘍性大腸炎、硬化性膽道炎、唾液腺炎與慢性甲狀腺炎等。


蔡明翰表示,自體免疫性胰臟炎最早是1995年由日本提出,當時認為是新的疾病、不常見,但近年來相關文獻發表有越來越多趨勢,國內胰臟炎的患者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應也是屬於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


除了血清檢驗以外,自體免疫性胰臟炎檢查還可透過電腦斷層,典型的影像是胰臟頭端,會如同香腸般腫大,看起來和胰臟癌很像,光從電腦斷層影像很難加以區分,所以正確診斷,還需從胰臟病理切片,顯示除了胰臟硬化腫大外,胰臟分泌管被免疫淋巴球浸潤。


蔡明翰指出,自體免疫性胰臟炎的主要治療藥物為類固醇,一天劑量大約30到40毫克,治療約一個月後若臨床症狀改善,可以逐漸減少類固醇使用劑量,然後維持一天服用2.5到5毫克的低劑量。


持續用藥約半年至一年,若期間追蹤檢驗值正常,胰臟炎未復發即可停藥。但停藥後還是要定期追蹤,不能輕忽,因為長期還是有復發的危險。但這找出病因後,更能對症下藥,控制好自體免疫問題,自體免疫性胰臟炎也能得到控制。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51957&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