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香文化展 看懂甄嬛傳香術之謎

欣新聞 發佈 2013-03-20T15:46:51+00:00

圖說:西漢時期,受神仙思想影響,製造型態精巧的專屬香具「博山爐」。圖為西漢-仙猿御龍博山銅爐。(文化部提供)欣傳媒 | 記者陳思瑜/台北報導後宮甄嬛傳中,故事描寫不少關於香術的運用,引發大家對香學的好奇。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合

圖說:西漢時期,受神仙思想影響,製造型態精巧的專屬香具「博山爐」。圖為西漢-仙猿御龍博山銅爐。(文化部提供)

欣傳媒 | 記者陳思瑜/台北報導

後宮甄嬛傳中,故事描寫不少關於香術的運用,引發大家對香學的好奇。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合作,於歷史博物館舉辦「靈臺湛空明─傳統香文化展」,以中國焚香的歷史演變為架構,引香具為載體,輔以香席演儀的呈現,讓民眾認識和領悟傳統香文化之特色。


國立歷史博物館表示,中國用香的歷史久遠,最早可追溯到漢代以前,常見貴族沐浴用香,以身上的香味提醒其社會地位;西漢時期,受神仙思想影響,還製造型態精巧的專屬香具「博山爐」;到魏晉南北朝後,又融入佛教焚香法事的觀念。


隋唐時期,皇室和士族階級用香風氣極盛,不但以花草薰香、香木焚香,更出現用香材所營建的宮室;此外,在佛、道二教推波助瀾下,民間也對用香開始了普遍的認識,對往後宋元社會香文化的開展,產生深遠影響。


而中國香文化宋元兩代最為鼎盛,兩宋時期,「插花、品香、點(鬥)茶、掛畫」被稱為文人社交圈的「四般閒事」,是評斷文人生活品味高低的標準,與琴、棋、書、畫四藝並稱。明代可謂傳統香學成熟期,名士、僧道競相修築「靜室」,以「坐香」來「習靜」,利用「課香」作為勘驗學問、探究心性的方法,至明代中期至清初盛世,用香文化臻於完備,且廣泛地被實行。


「靈臺湛空明─傳統香文化展」自3月22日至5月5日。

【延伸資訊】
國立歷史博物館:http://www.nmh.gov.tw/zh-tw/Home.aspx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55096&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