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生講堂/京都哲學 從日本文化看都市品牌

欣新聞 發佈 2013-04-18T10:31:00+00:00

圖說:「如果京都是一個品牌,那台北算是品牌嗎?」陳永峰笑著丟了這個炸彈給大家。(記者胡靜佳攝)欣傳媒 | 記者胡靜佳/台北報導擔任東海大學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執行長的講師陳永峰,在京都住了14年,這次的欣講堂,就由造幣局的櫻花開始說起,陳

圖說:「如果京都是一個品牌,那台北算是品牌嗎?」陳永峰笑著丟了這個炸彈給大家。(記者胡靜佳攝)

欣傳媒 | 記者胡靜佳/台北報導

擔任東海大學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執行長的講師陳永峰,在京都住了14年,這次的欣講堂,就由造幣局的櫻花開始說起,陳永峰秀出目前大阪造幣局盛開的櫻花,並笑稱京都的櫻花有氣質多了。從櫻花就能隱隱嗅出日本的品牌塑造,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與成功。


品牌精神源自於企業構造,陳永峰提到日本企業從早期就開始實施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的制度,因此日本的大公司可以說是沒有老闆,日本的公司是屬於員工的公司,所以員工為自己奮鬥也等於為公司奮鬥。這樣的企業構造讓日本人對於就職、也就是進入一個企業組織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日本的大學生在大三便開始就職活動,工作歸屬感的社會調性與台灣社會截然不同。


日本的社會人士,在自我介紹或公開場合時,姓名、職業、年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情報,也等於一個人的品牌。因此穩定的工作對日本人來說不僅是種品牌象徵,也是人生大事,長期觀察日本社會文化的陳永峰說道,在日本創業或轉換跑道等都是不被鼓勵的,維持身上的標記(固定職)才是王道。相較於台灣的社會人士,動輒有雙重身分、連名片都好幾張,這又是從職業看到的日本品牌精神。


日本的社會問題及狀況,其實也經過長期的抗衡與矛盾,就像日本現代大文學家村上春樹,陳永峰說他根本就是預言家。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中反應出日本之後的社會醜態與弊病,但當時並沒有日本人願意承認且接受書中的現實化,直到十幾年後人民才慢慢能體會並面對應解決的社會問題。而台灣目前的社會問題才正緩緩擴張,當人民準備開始面對問題時又會是幾年以後了呢?


品牌隨著社會文化而形成,「如果京都是一個品牌,那台北算是品牌嗎?」陳永峰笑著丟了這個炸彈給大家。日本人經常對台灣感到疑惑的是,為什麼台灣製造的東西不掛上自己的品牌呢?將品牌從哲學思想上抽絲剝繭,也許是因為京都學派就是「很哲學」。唯有創造出與他人不一樣的東西,才能創造出品牌,一起為台灣的品牌努力吧!


更多欣講堂訊息,請上【《欣講堂》滿足旅行的想望!】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7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71002&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