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媽媽和胎兒!子癲前症在懷孕初期就能發現

欣新聞 發佈 2013-05-09T23:20:28+00:00

圖說:孫小姐去年正準備迎接新生兒時,患了子癲前症。禾馨婦產科診所院長蘇怡寧說,懷孕檢查可及早發現。(記者丁彥伶攝)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當醫師說「妳得了子癲前症」,準媽媽是什麼感覺?31歲的少婦孫小姐表示,去年她懷孕32週,正開心

圖說:孫小姐去年正準備迎接新生兒時,患了子癲前症。禾馨婦產科診所院長蘇怡寧說,懷孕檢查可及早發現。(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當醫師說「妳得了子癲前症」,準媽媽是什麼感覺?31歲的少婦孫小姐表示,去年她懷孕32週,正開心準備迎接新生兒時,醫師卻告訴她:「妳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是子癲前症。」她整天提心吊膽,怕影響胎兒隨時要催生,所幸後來順利生產。


日前一位即將臨盆的準媽媽突發中風,寶寶保住了,但媽媽卻不幸殞命,台北醫學大學婦產科副教授暨禾馨婦產科診所院長蘇怡寧表示,現行的產前檢查集中在懷孕後期比較密集進行,而在早期卻很少有檢查,而容易引起媽媽中風或胎死腹中的子癲前症,也往往是在後期時才檢查出來,但檢查出來卻無法做什麼處置了。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蔡明松指出,子癲前症即是妊娠高血壓,大約有5%的孕婦可能會發生,這也是孕婦合併症或胎兒死亡最大的原因。


會發生妊娠高血壓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胎盤血流劣化,母體為了能將血液供應到胎盤中,必須升高血壓,愈早發病,孕婦死亡率、併發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危險愈高,子癲前症唯一的治療就是終止懷孕或催產,以免影響胎兒發育,或胎死腹中。


蘇怡寧說,雖然子癲前兆通常發生在第三孕期,但其實根本原因來自胎盤,而且在胚胎著床時就產生變化,正常情況下是滋養層細胞會侵入子宮蛻膜細胞,讓母體進行血液交流的螺旋動脈內的內膜平滑肌層退化,才能使子宮螺旋動脈擴張、降低阻力以讓胎兒成長。


但若是會發生子癲前症的人,她們的滋養層細胞侵入母親蛻膜細胞的能力較差,若在懷孕第八到十七週時螺旋動脈內膜平滑肌沒有退化,就會使血流阻力提高,產生血管內皮受傷,並引起血栓,以血小板聚集,也降低胎盤功能等一連串反應。


但事實上74%的患者,在懷孕前三個月的第一孕期,就會有胎盤生長激素濃度異常,蘇怡寧說,其實所謂的產前檢查,應該稱為「母嬰檢查」,要同時保護胎兒和媽媽,他建議應該要比照2011年英國胎兒學權威Professor Kapros H.Nicolaides推出全新的「倒三角產前照護模式」。


應該在懷孕11到13週時,就可以用超音波檢測胎盤動脈血流、血液檢測胎盤生長激素、PAPP-A生化指標等,有助早期發現,此時只要給予最低劑量的阿司匹靈等藥物,就可以預防八成的子癲前症發生。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82855&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