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建築/丹尼爾.里伯斯金 用建築紀念猶太浩劫

欣新聞 發佈 2013-05-17T18:50:43+00:00

圖說:柏林猶太博物館內著名的無出口長廊。(林芳怡提供)欣傳媒 | 編譯蘇琨峯/綜合報導如果看過位於柏林的猶太博物館,這個以記錄猶太人歷史為主的博物館,其閃電般不規則的建築外型,彷彿拼貼出線條,以及簡單卻充滿震撼力的穿透裝飾,想必讓你內心的感

圖說:柏林猶太博物館內著名的無出口長廊。(林芳怡提供)

欣傳媒 | 編譯蘇琨峯/綜合報導

如果看過位於柏林的猶太博物館,這個以記錄猶太人歷史為主的博物館,其閃電般不規則的建築外型,彷彿拼貼出線條,以及簡單卻充滿震撼力的穿透裝飾,想必讓你內心的感動久久無法平息。這是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這位在1946年出生於波蘭一個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的猶太人家庭的建築師,或許就是這樣的親身經歷過程,才能設計出真正感動人心,紀念這段歷史悲劇的猶太博物館。

這位波蘭籍的建築師更在5月時,打敗了其他二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取得了位於美國俄亥俄州議會大廈的猶太浩劫紀念碑設計權。這座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000萬)造價的建物,大部份資金是由私人贊助。兩塊高18英呎,相互緊靠的拋光不銹鋼材質,中間嵌出鏤空大衛六星形的紀念碑,將豎立在州議會大廈南方,占地10英畝的大廈廣場上,一旁並有一條40英呎長的石灰岩走道指引著旅客通往紀念碑,走道及牆上皆雕刻上紀念性的文字。

另外二位建築師,包括了哥倫比亞籍藝術家安‧漢默頓(Ann Hamilton)所設計的8英呎x4英呎的石灰岩建物,而裡面有著根據流體力學設計的管道,可用來放大管道內的聲音,以及由西班牙藝術家喬瑪‧帕蘭薩( Jaume Plensa)所設計6片30英呎高銅製的葉子,而葉脈的表現由希伯來文及其他文字的字體隨意描寫組成。

儘管完工日期尚未確定,這紀念碑的建立已在美國國內引起了法律上的爭議,在審查時甚至還受到大廈廣場審議會主席的抗議,指出這建築不但有著宗教議題上的考量,建物風格更與州議會大廈格格不入。雖然宗教的因素應與政治分開,但自古以來二個不同宗教信仰上的衝突,已讓這座充滿猶太色彩,紀念猶太人浩劫的建築成了話題。或許,如此才能告訴世人當時猶太人生活上被欺壓的無奈,而紀念碑則可提醒我們需要一個公平與和平的世界。

里伯斯金曾在世界各地設計了不少與戰爭及受難等議題有關的博物館。2003年時,亦獲得了紐約世貿中心重建項目總體規劃建築師。這位有著後現代主義色彩的建築師,也有評論者稱他是後現代主義派中,最具顛覆與挑戰性風格的解構主義者。

而這位建築師的創作不僅是建築,亦被視為藝術,在建築的風格上有回應歷史脈絡與呼應都市紋理的氣息,而軸線成為他重要的建築手法之一。彼此交織重疊在建築物上的軸線,各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不時地改變建築物的空間結構與形式, 使得作品在斷斷續續、似有似無的情景中,將片段式的歷史回憶植入於現代建築中。

這風格可清楚地見於之前所提在設計上非常後現代的柏林猶太博物館,這建築也入選了2012年的十大紀念碑(物),記載著過去200年來猶太人在德國的歷史。博物館外牆採用了像鏡子一般的反射金屬,而且沒有直接的出入口連接外面,是不是比一般沒有明顯出入口的後現代建築更加地有特色呢。

其像閃電般不規則,已經跳脫了現代主義的理性和實用性,這個形狀將猶太人的傷痕形象化了。而不規則長條形的窗戶,就像一條條不規則交叉深刻在外牆的傷痕,加上外面拼湊出的走道磚,似乎更突顯出猶太人當時生活的破碎及抹不去的烙痕。另外,博物館的主要走廊是一條長長往上的樓梯,有趣的是,樓梯的盡頭是一面牆,就像說著,任你再往前走也沒有去路。

館內外設計時故意地留了許多的空間。3或許,這是表現出當時猶太人在德國的卑微與渺小;或許,也是設計師故意遺留的空間,讓遊客們能沉澱一下博物館帶給他們這段歷史的感動與衝擊。

【延伸資訊】
http://bit.ly/108h4VW

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olomo.xinmedia.com/archi/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88008&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