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走路慢非正常現象 當心是疾病纏身徵兆

欣新聞 發佈 2013-05-28T18:03:23+00:00

圖說: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陳亮恭(圖左二)、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圖右二)提醒民眾注意銀髮族照顧。(康健雜誌提供)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爸媽走路變慢,「老了,是正常的吧?」很多人都這麼認為,不過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

圖說: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陳亮恭(圖左二)、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圖右二)提醒民眾注意銀髮族照顧。(康健雜誌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爸媽走路變慢,「老了,是正常的吧?」很多人都這麼認為,不過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陳亮恭提醒,老人每秒走0.8公尺屬於健康狀態,若走路速度變慢,代表可能因糖尿病、高血壓、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導致老人活動力下降,應該就醫檢查。


據康健雜誌進行的「「照顧銀髮族迷思大調查」,發現民眾對銀髮族的照顧有許多錯誤迷思,包括近八成認為老人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的,也有超過五成的人認為老人重聽,和老人說話要拉高音量、年紀大了晚上會睡不好等,但是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說,老人的重聽是高音頻喪失,所以和老人說話要用低沉、慢速度的音量才能讓長輩聽清楚。


民眾的第三大迷思是:老人會睡不好,詹鼎正說,老人不是睡不好,而是「相位移前」,也就是睡覺時間會提早,而因為早睡了,自然就早起,而不是睡不好或失眠。第四個迷思是:有半時以上民眾認為老人的食物要爛、容易消化,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提醒,食物煮得糊爛,不僅缺乏色香味而讓老人食慾減低,反而造成營養不良。


而第五大迷思是,有三成的民眾以為葡萄糖胺可以治療骨鬆症,不知道這只能預防軟骨退化,第六大迷思是:以為吃銀杏可以防失智,其實銀杏雖可以幫助血液循環,但醫學研究不認為可以預防失智。


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預估到2017年,銀髮族佔總人口的總比例將高達14%,因此了解並正確提供銀髮族需要的照顧,為刻不容緩的問題,但是從調查中發現,國人在「照顧銀髮族」的觀念和行為上存在許多錯誤迷思,例如對「保健食品」的期待過高,不當使用反而和銀髮族常用的慢性病藥物產生交互影響的風險。


陳亮恭提醒,銀髮族的疾病控制和一般人不同,一般人要非常積極控制,但銀髮族若過度控制死亡風險反而提高,他建議老人的血糖、血壓與血脂標準本來就應該比年輕人更為寬鬆,與其強調疾病治療,更應該適度強化體能與活動力,才是照顧老年人的最佳健康策略。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94242&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