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講堂/陳漢金:不需死背 「動機」得用心體會

欣新聞 發佈 2013-06-09T10:41:25+00:00

圖說:舞台上演出三位萊茵女兒在萊茵河底嬉戲的場景時,多在背後擺設水族箱、投射水影等方式表示水中場景。(記者高宜汝攝)欣傳媒 | 編譯高宜汝/綜合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陳漢金昨(8)日再次受邀於欣講堂講座中,為歌劇樂迷解說浪漫時期歌劇

圖說:舞台上演出三位萊茵女兒在萊茵河底嬉戲的場景時,多在背後擺設水族箱、投射水影等方式表示水中場景。(記者高宜汝攝)

欣傳媒 | 編譯高宜汝/綜合報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陳漢金昨(8)日再次受邀於欣講堂講座中,為歌劇樂迷解說浪漫時期歌劇巨擘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代表作-《尼貝龍指環》中前劇「萊茵的黃金」。


陳漢金說,「萊茵的黃金」分成四景,長約2小時15分。「萊茵的黃金」第一幕「世界生成與黃金劫奪」描述大地生成,世界漸分為三:代表著光明的神的世界、黑暗罩頂的地底世界(侏儒)、介於之間的地表世界(巨人)。由世界精華凝聚成的萊茵黃金,卻不幸被侏儒阿爾貝里希搶奪。此幕帶出後三幕因貪念帶來的危機與事件。


在「萊茵的黃金」之始,世界一片祥和寧靜,純淨的氣氛壟罩大地。陳漢金表示,華格納用低音大提琴低音域持續的降E音為觀眾帶來黑夜初曉的感受。低音管加入後,再由法國號奏出表現「自然之生成」的「自然雛形的動機」。浪漫時期知名作曲家史特勞斯聽此樂章後深受啟發。然而「自然雛形的動機」中以聲音明亮出名的銅管樂器法國號須用極微弱的音量帶出世界初生之始的臨場感,需要具備高超技巧才可完成,往往讓演奏者心驚膽顫,不敢輕易嘗試演出。


對於《尼貝龍指環》裡不可或缺的各種「動機」樂章,陳漢金特別提醒大家,絕不可以強迫自己死背下全部的樂章,會因此失去欣賞此劇的樂趣,也無法用心感受華格納想帶給我們的訊息。建議看劇的同時去仔細聆聽各種樂章,先辨識出各樂章的不同,再與樂章名稱相連,在欣賞過程中逐漸認識並體悟到各動機的不同才是欣賞《尼貝龍指環》最適切的方式。


更多欣講堂訊息,請上【《欣講堂》滿足旅行的想望!】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7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300933&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