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產品傷眼、傷心又傷腦 別讓電腦當電子褓母

欣新聞 發佈 2013-06-13T16:46:40+00:00

圖說:現在兒童青少年一有時間就滑手機玩電腦,當心3C產品傷眼、傷心又傷腦。(記者丁彥伶攝)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雖然聽很多專家都說不要讓小孩使用太多的3C產品,不過孩子一用智慧型手機、iPad等平板電腦就會安靜不吵鬧,或乖乖在家,

圖說:現在兒童青少年一有時間就滑手機玩電腦,當心3C產品傷眼、傷心又傷腦。(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雖然聽很多專家都說不要讓小孩使用太多的3C產品,不過孩子一用智慧型手機、iPad等平板電腦就會安靜不吵鬧,或乖乖在家,很多爸媽放假時,還是忍不住讓3C產品當褓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賴柔吟提醒,過度使用3C產品不僅傷眼,還會提早各種慢性病發生。


賴柔吟表示,3C產品有很多好玩遊戲,吸引孩子們把使用手機或電腦當成打發時間,甚至是生活的重心,有了3C產品孩子就乖乖不出門,很多爸媽也樂得拿3C產品當成電子褓母,不過現在很多研究都發現,兒童青少年在螢幕前的時間,也是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子。


操作時人也會長時間坐著不動,研究發現,即使是中度至大量體能活動的孩子,隨螢幕使用時間拉長,肥胖、心血管疾病、胰島素抗性都會提高。此外,操作3C產品也常和「不健康飲食行為」有關,當孩子被制約習慣螢幕與食物的連結,在看電視或玩電腦時也會吃進很多不必要的熱量,而這些還同時影響「吃飯記憶」,未來無論在電視結束或電腦玩告一段落時,都會吃下更多東西。


兒童青少年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對腦部及認知發展、注意力問題,以及心理社會健康也有顯著影響。賴柔吟說,孩子使用電腦每天每增加一個小時,後續有注意力問題的機率會增加9%。大腦接收螢幕上高強度、快速、新奇有趣的訊息,紋狀體會有顯著的多巴胺分泌,不僅影響後續對於其他較不強烈快速訊息的注意能力,同時多巴胺會增強自我回饋迴路,造成後續的「成癮」問題。


劉柔吟提醒,學習「面對面溝通」,是孩子心理社會健全發展不可或缺的,其中學習如何傾聽、觀察非語言訊息、感受他人情緒、對他人產生同理心、做出合適反應等,都需要很細微的觀察及學習,而社交能力和情緒處理技巧,也需要長時間反覆不斷揣摩練習。


但是在網路世界裡,可以輕易「交朋友」或不回應訊息。當兒童青少年的歸屬感、自尊等身心需求發展沒有被滿足,或遭逢負面的生活事件,由於在網路上可以放鬆、愉悅、被滿足需求,會在電腦花更多時間,習慣於「不需要處理」現實生活中關係,將使他們未來在家庭及社會適應上遇到更多困難,造成惡性循環。


劉柔吟建議,3歲以前由於大腦最脆弱,易受螢幕媒體影響,所以不建議讓他們使用,3到7歲兒童,每天最多只能使用半小時到1小時,7到12歲建議一天用1小時,12到15歲,每天只能使用1個半小時,16歲以上每天最好只用2小時。


但是現在的孩童使用3C產品時間早就遠超過建議量,要調整到建議量恐怕會引起家庭革命,賴柔吟建議可以做一些措施:1.孩子房間內勿擺電視、2.不要邊吃東西邊用電腦或看電視、3.記錄使用電視及電腦時間、4.大人以身作則、5.增加親子互動時間、6.培養取代電腦的多元化興趣、7.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暑假在即,劉柔吟提醒爸媽要趕快應對,避免兒童青少年在這段時間養成網路成癮症。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303244&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