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旅國境之南/四林格紀念碑 原民戰士抵抗不屈

欣新聞 發佈 2013-07-09T12:21:44+00:00

圖說:紀念碑用來紀念當時奮力抵抗的原住民戰士,用血汗保家衛土的精神。(記者楊淑伶攝)欣傳媒 | 記者楊淑伶/專題報導對台灣而言,牡丹鄉有著深刻的地理意義和歷史意義,同時也是全台排灣族群部落當中最南端的原住民鄉,寧靜而單純的生活環境,隨著排灣

圖說:紀念碑用來紀念當時奮力抵抗的原住民戰士,用血汗保家衛土的精神。(記者楊淑伶攝)

欣傳媒 | 記者楊淑伶/專題報導

對台灣而言,牡丹鄉有著深刻的地理意義和歷史意義,同時也是全台排灣族群部落當中最南端的原住民鄉,寧靜而單純的生活環境,隨著排灣的熱情、山上的風情,總是讓人特別容易遙想日治時期英勇流血事件的歷史回憶。隨著時間的久遠,一新一舊的碑文,紀念當時參戰奮力抵抗不屈的原住民戰士。


原民抗日血淚 紀念碑道盡歷史
位於四林村的「忠魂碑」見證著日據時期排灣族原住民抗日的「四林格事件」,座落在四林格山區荒野間,同時也紀念著四林格事件被殺的日本官方亡魂而立的。


「四林事件」又稱「撒西那武事件」,發生時間約在西元1912年,當時,四林村村民都是靠著五穀、狩獵來維持生活,但由於當地的農作物經常被山豬、猴子、鳥類偷吃,所以每戶均擁有槍枝守護農作,防範禽獸侵襲。日本統治台灣後,因為擔心百姓反抗或者各種族之間發生衝突,因此禁止百姓持有槍枝,並發布命令「百姓持有槍枝者,一律沒收」,引起當地原住民不滿,四林村民因為不願繳械而引發的抗日事件。


部落勇士將所有日本人追趕至滿州,準備發動攻擊,第一次進攻,日軍領隊長就被抗日勇士射殺,造成日軍傷亡慘重,接著雙方持續攻防大約半年時間,最後由日軍聯合滿州平地人,圍捕了抗日勇士,並以這些人質做為交換槍枝條件,村民才被迫繳出所有槍枝,抗日事件於是落幕。但當時仍有「撒西那武」、「架白白古流」、「古流」、「只諾克」4名勇士誓死不投誠的決心,最後終戰死在老佛山林班內,令人感佩他們的精神。由於雙方都死傷慘重,日方為紀念戰死四林格山的軍人,便建立忠魂碑一座,記載事件的經過與結果;但由於是中、日雙方戰事,台灣後來也另外新建立另一紀念碑,用來紀念當時參戰奮力抵抗不屈的原住民戰士用血汗保家衛土的精神,隨著時間的久遠,同時提醒著四林格社族人在這場戰役後血腥的記憶;一新一舊的碑文,雖然經過長年風吹雨淋,但碑文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新舊紀念碑矗立 紀念歷史事蹟
長方形的立體忠魂碑,以巨大石板建立而成,整體外觀均由石頭砌成的,上頭刻著大正年間立牌死傷的日本軍魂名字,是日本人為了訴說著當時戰況的慘烈設立而成,雖然碑體原貌已難以窺見,仍然保有戰後基座的原貌;為了見證時代變遷的價值,另外在舊石碑的另一邊,會看到另一個新建立的紀念碑,此碑主要紀念當時原住民奮力抵抗不屈的精神,基座部分則刻寫著壯烈犧牲原住民的名稱,碑體兩旁則描繪著有點類似像蛇一樣的不規則圖騰,但清晰可見的「四林格事件紀念碑」字樣,給予後人紀念此歷史事蹟。


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olomo.xinmedia.com/archi/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317679&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