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韓影

電影最top 發佈 2020-01-05T23:51:52+00:00

上個月去了趟首爾,有天晚上比較空,就想找部韓片,剛好這部備受爭議的《82年生的金智英》有了支援,就跟媳婦一起看了。太好看了,韓國人習慣性的用力過猛、煽情過度等毛病一掃而光,拍的細膩、圓潤、動人。這才是我心中的年度韓影最佳,奉俊昊的《寄生蟲》也很棒,但我願意把票投給金智英。

上個月去了趟首爾,有天晚上比較空,就想找部韓片,剛好這部備受爭議的《82年生的金智英》有了支援,就跟媳婦一起看了。

太好看了,韓國人習慣性的用力過猛、煽情過度等毛病一掃而光,拍的細膩、圓潤、動人。

這才是我心中的年度韓影最佳,奉俊昊的《寄生蟲》也很棒,但我願意把票投給金智英。

電影改編自韓國作家趙南柱的同名小說,2018年5月上市馬上在韓國這個老牌男權社會引爆輿論。

據說某藝人因在社交網絡上透露在閱讀本書,惹惱了男粉絲,被燒照片拍視頻。

因為巨大的話題性,小說迅即被改編成電影,鄭有美與孔侑聯袂主演,他們在《戀愛操作團》《熔爐》與《釜山行》中多次合作,化學反應一流,不過《釜山行》里鄭有美是馬東錫媳婦。

電影上映後韓國90%女性觀眾給了五星好評,而男性觀眾普遍打低分,不過成績倒是很好,甚至逆襲拿下了月度冠軍。

與本周公映的《親愛的過年好》一樣,《金智英》也是大女主電影,講女性的心路歷程,這麼巧也都是女導演,相比之下真是有點欺負人了,兩部電影的成色差太多太多。

82年出生的金智英今年36歲,她本來在韓國著名廣告公司上班,工作努力有成績,但有了女兒雅英後,她放棄了事業,成了家庭主婦,帶孩子是個永遠在上班的職業,娃兒一叫就要出現,疲憊寫在金智英的臉上。

這種家庭劇情一不留神就會拍的很平,導演剛開始就埋了懸念,孔侑扮演的老公去找醫生,說媳婦得了種怪病,接著他給醫生看了段視頻,鏡頭切走,這等於是個鉤子。

跟很多家庭主婦一樣,金智英的問題在於失去了自我,孩子與家務成了生活的全部,幾年前的決定是兩口子商量決定的,但她顯然低估了這份「工作」的難度,孩子固然可愛,但瑣事卻能把人磨平生繭。

人的情緒是很難預測的,快樂不會均勻的平攤在每一秒,金智英有時覺得自己像個囚徒。

除了小家,還有大的關係需要處理,主要就是婆媳,這點東亞中日韓三國倒是挺一致,過節回婆婆家,金智英要隨時警覺的陪著笑臉,不敢行差踏錯。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為啥媳婦跟婆婆的關係難處呢?因為婆婆在潛意識裡會認為媳婦搶走了兒子,天然有敵對傾向。

這種傾向可大可小,具體每家都不太一樣,我家就沒有電影中如此壓抑,但婆媳二人心裡是都懷著小心的,彼此都特客氣,我覺得這樣就挺好,不能要求每個婆婆都把媳婦當親生閨女一樣看待,這不是虛偽,而是相處之道。

不過也有種比較特殊的模式,就是男人很渾球,成了婆媳間的共同「敵人」,這種「統一戰線」我見過幾例。

在婆婆家呆了壓抑的一夜,第二天丈夫的妹妹回來了,婆婆完全忽略了智英,對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格外親熱,此時金智英爆發了,像鬼上身一樣,以她母親的口吻對公公說:親家啊,我也心疼我家女兒。

丈夫趕緊把媳婦摁住,找個藉口趕緊撤,在回家的路上,金智英對剛才的事毫無記憶,這裡導演依然藏著,沒說到底怎麼回事。

接下來是交代智英的原生家庭,她是家裡的Middle Child,上有一姐,下有一弟,父親重男輕女,象徵物就是那支鋼筆,這是當年爸爸去英國出差帶回來的,卻只送給了弟弟,智英與姐姐只得到了筆記本,這支筆成了一種象徵,是智英的心結。

夫妻倆的生活面上看去很平靜,但智英總忍不住想起多年前自己初入職場意氣風發的時刻,這裡導演用了個精彩的鏡頭語言無縫閃回。智英一天去雜貨店買東西,店主女兒剛找到了工作,氣宇軒昂的走在路上,智英看到她,仿佛看到曾經的自己。

年輕的金智英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女性,當時她覺得家庭與工作是可以兼顧的,此處設計了金組長這個角色,她看上去非常成功,智英暗中將其視為榜樣,但金組長告訴智英,在韓國的職場上,女性處於弱勢地位,你只看到我風光,但不知道我為此放棄了什麼。

當時的智英還無法理解金組長的話,現在她懂了。

在和幾個全職媽媽的交往中,智英知道自己並非個例,大家年輕時都有夢想,但結婚生子後就大都放棄了,她不想如此渾渾噩噩下去,就想去找個工作。

正巧曾經的同事來家裡拜訪,智英懷念那些打拚的日子,同事鼓勵智英去找金科長,她已經離職單幹,正需要人手。

智英向丈夫透露了一點想出去工作的念頭,但卻不被理解,其實孔侑在片中飾演了個非常棒的丈夫,他腦子裡想的是妻子的病,怕她操勞,但智英並不知道,以為是丈夫想把她圈在家裡的藉口。

接下來智英的病就又爆發了一次,某天她喝了點酒,突然口吻變成了大學同學,這裡最出彩的倒不是鄭有美,而是孔侑那種沒法說出口的心痛。

金智英並不知道自己生了病,丈夫連哄帶騙的讓她去看心理醫生,她卻嫌收費太貴堅決不去。考慮了一段時間,智英決定重新走入職場,成為媽媽後她已經很久沒有倒飭自己了,休整一番,又變回了那個光彩照人的金智英。

與金組長談妥了工作,一切看起來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卻怎麼也請不到全職育兒嫂,此時丈夫說,要不我請育兒長假,你照顧女兒這麼長時間,該輪到我了。

但此時婆婆跳了出來,她完全不能接受兒子放棄前途回家帶孩子。

事情鬧到智英母親那裡,母親趕緊關了店去找女兒,說我幫你照顧雅英,你想做什麼就去,別擔心家裡。

此時迎來了電影中的最大淚點,母親以為安慰好了女兒,剛要走,智英又發病了,這次是姥姥上身,她直呼母親的名字:美淑,短短的幾句話道盡女性的磨難,為了這個家,母親犧牲了個人的所有。

這裡二人的演出都是影后級別的,太太太精彩了。

不對,扮演母親的金美京更出彩,心如刀割的回到家後,又因為父親只給兒子買中藥而不給女兒,她徹底爆發了。

這病是一種現代女性困境的象徵,是極度壓抑自我後的反叛。金智英也終於知道了自己的病,工作肯定是去不了了,只能先把病治好。

後面的情節就是慢慢的收尾,畢竟是電影,必然會往HappyEnd方向走,但導演做的很克制,並不是簡單給觀眾一個句號,而是安排了一個小橋段,暗示金智英的覺醒。

在咖啡店裡女兒雅英打翻了餐食,後面幾個年輕人嘲笑智英是「媽蟲」,放到以前智英可能就忍了,但她這次選擇直懟回去。

這裡容我插一句,我現在很討厭有些人動不動就對所謂的熊孩子與家長的討伐,我身邊大部分的家長都很在意娃兒的公共禮貌,我媳婦出門前都會準備糖果玩具,以備安撫之用,但一兩歲的孩子其實就跟動物沒太大區別,即使你做的再周全,他還是可能不受控制。

這時候大家多一點耐心與寬容,誰都是從一兩歲長起來的,娃兒抓狂,那些手忙腳亂的媽媽心裡很內疚的,這時候請選擇善良一點,即使幫不上什麼忙,至少可以別冷言冷語。

金智英慢慢的好了起來,在夕陽里露出笑容,剛好與片頭愁雲慘霧的她形成呼應。

她坐在電腦前,重拾自己的文學夢想,用鍵盤打出作品的名字《82年生的金智英》。

拍的太好了,這才是牛叉的家庭電影,猶如水滴石穿,悄無聲息地沁人心靈。

這部電影尖銳的對準了韓國社會的兩性關係,我有位高中同學就嫁到了韓國,這次去首爾本想聚聚,但她在加班沒見上,否則可以問問,獲得點一手資料。

一般認為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韓三國重男輕女現象較突出,尤以韓國最嚴重,它正在為這種「女性不友好」付出代價(當然這不是唯一原因),韓國年輕女性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生育率已經跌到了0.88,在全世界墊底,正常的人口疊代生育率是2.1,每過一代打個對摺,再這樣下去50年後韓國就只剩下2000萬人了。

我曾經以為重男輕女是「東方的專利」,但去年看到一個研究報告,很有點意思,原來美國人也重男輕女。

網際網路時代的搜索框往往能暴露人們心中真實的想法,通過梳理谷歌大數據,美國人搜索「我兒子有天賦麼?」的比率,比搜索「我女兒有天賦麼?」的比率高了2.5倍。

但實際上,大量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有天賦」,但家長往往更關心兒子。相應的,搜索「我女兒算漂亮麼?」的比率,比搜索「我兒子算漂亮麼?」的比率高出三倍。

男孩更關注他是否有天賦有成就,女孩就關心她美不美,這跟東方覺得男人就該打拚事業、女人就該回歸家庭,是不是異曲同工?

男人就該怎樣女人就該怎樣,無論哪個文化圈裡都熱衷於貼標籤,關於性別的偏見無處不在。

電影中的金智英其實是挺幸運的,雖然得了病,但丈夫與媽媽都無私的愛著她,幫她走出困境,無數深陷困境的家庭女性沒有這種幸運。

怎麼辦呢?

沒辦法,任何想「一站式」解決兩性問題的方案,都不靠譜,只能在現實的生活中一點點的磨合,找到夫妻二人平衡的那個點。

注意是「磨合」,而不是「鬥爭」,夫妻之間不是鬥爭關係,你贏一塊兒我就輸一塊,非得爭回來,如果抱著這種零和博弈思維,家庭關係百分百完蛋。

我的家庭狀況跟金智英的可以說一毛一樣,我媳婦三年前辭職生了二寶,我主外,她主內。

有沒有問題?當然有,跟金智英一樣,我媳婦時不時也有「社會斷裂恐慌」,除了當好一個媽媽,她也有自我實現的要求,對於這一點我百分百鼓勵,我對媳婦說:「無論到什麼時候,你都可以選,當初你選擇辭職育兒,現在你也可以選擇重入社會,有困難就一起克服,你要做你自己」。

不過暫時她還沒想明白要做什麼,就走一步看一步,生活沒有一勞永逸的那一天,除非哏兒屁了,永遠都有問題。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這不就是生活麼?


《82年生的金智英》是我2019年看過的最好的電影之一,不用說那些博愛全世界女性的大詞兒,做好自己就行了,願每個男人都能儘可能的善待身邊的女人,無論是愛人、朋友、甚至是擦肩而過的路人。


不過電影中有一點我不能理解,韓國人怎麼會那麼偏愛兒子呢?我兒子現在八歲,真是淘的狗都嫌,煩死我了。

我現在明顯更偏愛女兒,韓國人真不可理喻。

各位晚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