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貴於黃帝,神位高於盤古,曾經的至高神東皇太一到底是誰?

如斯精舍 發佈 2020-01-05T01:39:40+00:00

文丨舞雩提到「東皇太一」,很多熟悉騰訊手游《王者榮耀》的網友都不陌生,它是這款網路遊戲中的一個英雄人物。然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這個「東皇太一」,並不是網絡中的虛擬人物,而是戰國屈原所創作的《楚辭·九歌·東皇太一》中的天帝,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祗。


文丨舞雩

提到「東皇太一」,很多熟悉騰訊手游《王者榮耀》的網友都不陌生,它是這款網路遊戲中的一個英雄人物。



然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這個「東皇太一」,並不是網絡中的虛擬人物,而是戰國屈原所創作的《楚辭·九歌·東皇太一》中的天帝,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祗。


/巫楚與九歌之首章


說到屈原的《九歌》,就一定會說到巫楚文化。

王逸的《楚辭章句》云: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

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都城郢的南部,沅水和湘水之間,有一個小城。當地的風俗是信奉鬼神,而且熱衷於祭祀。每當祭祀的時候,一定會唱歌、跳舞來取悅諸神。

那時候的屈原被放逐到了這一地區,親眼目睹了當地人民的祭祀歌舞,這才寫下了具有濃厚宗教、祭祀色彩的《九歌》。

與當時中原地區不同,因為地域隔閡,楚地的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比較小,因而保留了自上古以來,當地重祭祀的習俗。

這些習俗,具有濃厚的巫風,也更具原始色彩。



而作為代表屈原藝術創作最高成就的《九歌》,其「九」字乃是虛數,並非實指。

《九歌》共有十一章,其中前十章祭祀的是十種神靈,分別是東皇太一、東君、雲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和人鬼。

這十種神靈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天神,分別是東皇太一、東君、雲中君、大司命和少司命;地神,分別是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人鬼,即人死後的魂靈,這裡是指為國捐軀的將士之魂。

這其中,首章便是《東皇太一》。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大意為:挑選好良辰吉日,恭敬地祭拜天神東皇太一。手裡撫摸著長劍,身上的佩玉琳琅作響。擺設好祭品,獻上美酒醇釀。嬌美的巫女載歌載舞,芬芳的香氣溢滿廳堂。五音齊奏,衷心祝願神君快樂安康。


從行文可以看出,《東皇太一》全篇的氣氛莊嚴肅穆,謙恭有禮,表達了詩人對於神明東皇太一的敬重,也祝願神明能夠在祭祀中獲得愉悅。

那麼,為什麼東皇太一會獲得如此崇高的尊敬?

/道與太一


需要說明的是,在秦朝以前,中國對皇/帝/王/公/君,這五個字有著嚴格的規定。

皇和帝是對天神的稱謂,王指的是夏商周三朝歷代君王(夏商周的歷代大王上位之後表示自己功德不足與上古帝王媲美,故而謙虛只稱王,不稱帝)。

公指的是王以下的最大統治者(例如秦穆公,晉文公,齊桓公等),君指的是文化素養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而太一如此尊貴,與一位被遺忘的古帝——泰壹氏是分不開的。

《盤古王表》載有「泰壹氏」。其事跡不可考。

《史記·秦始皇本紀》:「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而《封禪書》記載:「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蓋三皇已前稱泰皇。一雲泰皇,太昊也。」

泰皇最貴,與天神中北極神太一最尊貴相應。參照軒轅氏與軒轅星座的對應關係來看,泰皇的地位和天文學實踐決定了北極神太一的地位。

東漢王逸在給《九歌·東皇太一》開頭兩句「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作的注釋中說 :「上皇,謂東皇太一也。言己將修祭祀,必擇吉良之 ,齋戒恭敬 ,以宴樂天神也 。」

可以看出,王逸認為「東皇太一」即詩中的「上皇」即「天神」。

而成玄英則認為太一神乃是上帝。

註:「太者廣大之名 ,一以不二為名,言大道曠盪,無不制圍,囊括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

楚人以『太一 』稱上帝,正如道家稱「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一樣,都是對某一問題所表現的抽象概念。

他既不是沅、湘之域「祠辭」中原有的天神,也不完全是《高唐賦》和楚墓竹簡中的「太一''。


概因太一二字實在太貴太重,位格還遠在人祖黃帝之上。

《天官書》正義:「泰一,天帝之別名也,……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

「太」字本為「大」。

在《老子》中曾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後來,「大」與「一」合二為一,便為「大一」,再後來才成為「太一」,洐化成了一個哲學範疇的名詞,被先秦時期的哲學家們拿來表示世界的本原。



太一就是「道」,道為最。

《淮南子》開篇說:「洞同天地,渾沌為補,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同出於一,所為各異,有鳥有魚有獸,謂之分物……」

在現有漢字中,你已然找不出比「太一」二字更高大上的詞,那麼,擁有著如此地位的尊神,其明確身份又為何人?

/上古九歌


很明顯,如果東皇太一是以太一為位格,那麼遍數古今中外沒人當得起這兩個字。



而事實上,祭祀太一神的事情,古書明確記載是漢武帝時期,在此之前,太一未被納入神譜。

《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

也就是說,彼時的太一應該為形容詞,並非名詞。

更有甚者認為,九歌之名乃是漢時學者自己加上去的,但此處筆者覺得,東皇為主體應該不差。

因為早在屈原的楚辭《九歌》產生之前,就存在著一種更為古老的「九歌」,即「原始九歌」。

它產生於夏代,是一種以鬼神和巫術為核心的有關夏代祭祀禮儀的重要文獻。

對此,《周禮·春官·大司樂》曾曰:「《九德》之歌,《九馨》之舞,於宗廟之中奏之,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

其中,所謂「九德之歌」即「九歌」。

後來在儒家文化中,夏啟成了一位聖人,而「九歌」也就成為了「九德之教」,被後世保存並記錄下來,或用於教化,或用於宗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原始「九歌」逐漸由中原傳播到地處一隅的楚國,尤其是南楚之地的沅湘民間。

那麼,原始「九歌」和楚辭《九歌》又是如何發生聯繫的呢?

這就與屈原的「流放」經歷有關。

從很多歷史典籍以及《離騷》中我們可以知道,屈原在被楚王流放時,渡過了長江、湘江、沅水,到了方林,辰陽,漵浦等地。

而這些地方大多位於沅湘之間。

當時,位於沅湘鄉之間的民族主要是濮越民族,而濮越民族就是很多歷史典籍中經常提到的「古三苗」。

原始「九歌」就被古三苗當作一種祭祀歌謠。

因此,當時正處在流放中的屈原,心懷悲憤,他在創作楚辭《九歌》時不可能不借鑑原始「九歌」。

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曾這樣記載:「禹乃興九招(韶)之樂。」

其中,「九招」與「九歌」、「九辯」都是大禹時的一種祭歌。而在夏啟時,「九歌」之祭是在「天穆之野」這一特定的地域舉行的。


對此,《國語·魯語上》給出了蛛絲馬跡:「有虞氏褅黃帝而祖顓項,郊堯而宗舜……商人禘舜而祖契。」

堯和舜都曾被冠以帝號,成為「帝堯」、「帝舜」,可見舜在當時是受到隆重祭祀的。

夏啟作為承堯舜而下的君主,有祭祀大神舜的義務。而對舜的祭祀就在舜死後所葬之地,這是最適宜的做法了。

《海內經》曰:「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於淵,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蒼梧」在《戰國策·楚策》中有云:「楚南有洞庭、蒼梧。」

可見所謂「蒼梧之野」與「天穆之野」應該都在沅湘。

也就是說,夏啟實際上是在舜死後所葬之地舉行「九歌」祭典的。

因此,在原始「九歌」基礎上創作而成的《楚辭 九歌》中的「東皇」當然就是大神「舜」了。



可是,舜為何能當得起「東皇」的名號呢?


/帝舜與東皇太一


這裡其實要明確一點,楚地祭祀的神靈不比中原的祖先神,他們最初的誕生是天地之間最純粹的自然神。

故而楚人祭祀的「東皇」很可能和古人祭祀歲星(木星)有關。

《淮南子·天文訓》里說:「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

東方之帝是太皞,其神就是歲星。

在殷墟卜辭里,可以看到很多卜辭記載「王賓歲」的內容,就是王賓祭歲星,但是沒見有祭祀其它星的記載,可見祭祀歲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

《論衡·祭意》里說:「歲星,東方也,東方主春,春主生物,故祭歲星,求春之福也。四時皆有力於物,獨求春者,重本尊始也。」

而歲星又名重華,重華者,帝舜之名也。


《史記·天官書》里說:「歲星一曰攝提,曰重華,曰應星,曰紀星。」

《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

《離騷》里說:「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敶詞」,王逸註:「重華,舜名也。

歲神星還是君主的象徵,又稱「靈威仰」,就是說它靈威赫赫,人所共仰,故而也有把靈威仰當成上帝的說法。

比如《通典·禮十四·巡狩》里說:「天子將巡狩,類乎上帝。」注云:「帝謂五精(星)之帝所配祭南郊者,謂靈威仰也。」

說回到帝舜時期對沅湘之地的征伐和入侵,成為一方主宰之神似乎也並無不妥。

《山海經·海外南經》:「堯以天下讓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殺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為三苗國。」

而舜來自東夷之族,在剷除了敵對勢力後,又舉用了皋陶、伯夷、夔、益等東夷部族的首領,終於奠定了東夷在中原的統治地位。


《孟子·離婁下》有明確記載:「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因此,作為舜的後繼者,禹作「九招」之祭祀禮樂時,理所當然要尊崇舜為「東皇」了。


/太一神與玉帝之爭


但為何後來太一神的上帝位格逐漸消散,這就要說到另一尊至高神:玉皇大帝。

東皇與玉帝,這兩個尊號都是尊貴之極的意思,區別只是一個是方向延伸,一個是物質延伸。

很多現代人士只看名字,就認為玉帝要比東皇尊貴,其實這是錯誤的。

東皇的東,在此並非指的是地域方向,而是尊貴程度。

東,為五方之首,在中國,帝王受封禪於東嶽泰山,日月出升東方,華耀大千。

玉帝的玉,也是表示尊貴程度的意思。中國傳統,金者為重,大坤載物,玉者為貴,乾凈無暇。


在古人信仰中,星宿主宰著人間萬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生命。

《晉書》:「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馬、饑饉、疾病、災害。」

太一儼然成了最受楚漢人崇拜的保護神。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每年正月十五,被後人視作元宵節慶習俗的先聲。

正月為春季萬物生機萌動之時,植物生長發芽,動物開始發情交配,古人在此時祭祀星宿尊神太一,祈求一年內風調雨順、莊稼豐收,並祈求人的生殖繁衍。

東皇太一是歷時三千多年都是中國人民崇拜的最高天帝。



一直到宋代,宋真宗為了掩飾檀淵之盟的大宋的恥辱,謊稱有玉皇入夢,開始吹捧玉皇大帝。

上行下效,道教也逐漸興起以玉皇大帝為天帝的典籍傳說。

宋代以後,各朝各代的帝王為了宣揚皇權統治為天命所歸也極力推崇玉皇大帝,政權與神權的結合之下,導致了東皇太一信仰的逐漸沒落。


其實,說民間的自然信仰也好,說血脈的上溯崇拜也罷,只要本心自持,純而無垢,則花草樹木皆可為尊,倒也不必計較。

總歸一句話,對於信仰一事,信則有,不信,敬而遠之亦無不可。畢竟,在未知的神秘領域,保持幾分敬畏感是明智的選擇。

以上本期內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冊,我們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