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邵武杜氏木業採風:竹木香自奮鬥來

大南平 發佈 2020-01-05T02:23:26+00:00

生產車間杜錦祥(左一)在員工食堂用餐。陳學南(右二)向來賓介紹生產工藝。  □ 黃勇英  杜錦祥這個名字,我早就耳熟能詳,他是杜氏木業和錦祥木業的董事長。一個熟悉的朋友向我介紹:杜總這個人不簡單,企業做得大,而且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有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生產車間

杜錦祥(左一)在員工食堂用餐。

陳學南(右二)向來賓介紹生產工藝。

  □ 黃勇英

  杜錦祥這個名字,我早就耳熟能詳,他是杜氏木業和錦祥木業的董事長。一個熟悉的朋友向我介紹:杜總這個人不簡單,企業做得大,而且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有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聽得多了,對這個人便充滿了好奇。幾年前在邵武作家協會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與他有過一面之緣,只是他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我們之間並沒有什麼交流。

  這次「滄浪詩社」組織進杜氏木業採風,黨校的陳璋老師問我是否有空參與,我難得忙中偷閒,便欣然答應前往。

  走進杜氏木業,第一感覺是這裡乾淨整潔,井然有序。

  杜氏木業的書記陳學南知道我們要來採風,早就在企業門口等候我們的到來。他戴著一副眼鏡,穿著一面普通的冬衣,在寒冷的冬日,他溫暖的笑容讓人感到很舒服。他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杜氏企業的整體情況。他說:「杜氏木業占地面積236畝,標準化廠房81400m2,現有員工1200多人,建立了「本木、本竹」兩大產品體系,我們最有特色的是兩大文化,即勞模文化和創新文化。」

  陳書記的話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勞模文化和創新文化,這應該就是杜氏能夠走向興盛發展的秘笈吧?

  走進備料車間,我立刻被張貼在門口的一張大海報所吸引,上面的標題是「實踐精益方法,領悟精益精神、打造精益企業」。掃了一眼,上面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精益改善與創新活動是一個群策群力、全員持續改善、精益求精的管理活動,是針對公司發展注入的一股強勁動力。」陳書記向我解釋道:「我們杜總的管理理念是發動每一位杜氏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工人們在實際操作中消除浪費和挖掘潛力,提出改善方案,這也是我們創新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備料車間整齊得堆放著從北歐、北美進口的橡木、櫻桃木,這些木材年輪細密,生長期為100年左右。由於當地氣候寒冷,這些樹木只有三四個月在生長,寒冷的天氣加上漫長的生長期,所以這些木材具有木質緊密強韌、木紋理清晰美觀的特點。北歐、北美人人喜歡使用這些樹木做成的家具,耐用且木紋美觀,符合他們「輕奢、極簡」的審美訴求。

  備料車間的工人將一根一根的木條粘和成板,然後截斷,傳送到砂光機砂光板材的正反兩面。陳書記帶我們來到砂光機前,告訴我們,原先每台砂光機都要一個人在機前送料,一人在機後接料。砂光好正面再送砂反面的砂光機加工。後來,工人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把二台砂光機調整合適高度,連在一起。這樣前機後面接料和後機送料工就省掉了。「工人不僅僅是埋頭做事,還要善於動腦,這樣才可以做到創新發展,節省人力。員工是企業的最大財富,只有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才有前途。」他補充道。

  他的話引起我的共鳴,記得寶潔前任董事長杜普利曾經說過「如果你把我們的資金、廠房及品牌留下,把我們的人帶走,我們的公司會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們的資金、廠房及品牌,而留下我們的人,十年內我們將重建一切。」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要想穩健發展,重要的是要有人,要有眼界高遠的掌舵者,更要有愛崗敬業的創造者。

  走進精加工車間,我們看到車間有幾十位工人正在埋頭工作。他們忙著粘和木板、用膠刷補板材上的結疤,每一個人都顯得十分專注。他們並沒有因為我們的到來而分散注意力,對他們來說,手頭的工作才是第一位的。在車間的一角,陳書記饒有興趣地帶我們參觀了展示板上粘貼的檔子組、層板組、塗裝組、組裝組、包裝組員工提出的改善方案,這些產品線的亮點展示是一線員工智慧的結晶。

  「你們看,這就是我前面對你們介紹的砂光機使用的改善方案,這個方案的實施,使得原來需要四個人的砂光流程只需要兩位工人,節省了兩個勞動力。」陳書記手指著展示板對我們介紹到。

  創新引領發展,人才築就成功。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如果沒有創新型人才,企業是做不大的。杜氏企業從2006年創辦至今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在這十三個年頭裡,企業從誕生、成長到具備今天這樣的規模,每一步都凝聚著廣大員工的血汗和智慧。

  陳書記說:「我們杜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在公司,我們就是一家人,有什麼困難和我說,公司會盡力幫助你們。』我們企業打造的是「家和文化」,俗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只有每個員工生活好、工作好,我們這個大家庭才會和睦,企業才會興盛。」

  在杜氏,你隨便問一個職工,他都會自豪地告訴你:杜氏就是我的家!

  在精裝修車間,我們還看到了竹板加工生產線。閩北具有豐富的竹子資源,為了充分利用武夷山脈豐富、優質的竹材資源,打造自然、環保的本竹家具,杜氏木業在「本木」產品體系之外,特別建立了「本竹」產品體系。本竹家具吸濕、吸熱性能比木材好,不易磨損變形,再加上竹紋細膩、色澤光滑,深得一些國外消費者的喜歡。

  精修車間和UV生產線(油漆)車間第連在一起的,中間用彩鋼瓦隔開。因為時間關係,我們簡單看了一下,就離開車間前往辦公大樓。

  在去往辦公樓的路上,陳書記又滔滔不絕地對我讚美起杜總。他說:「杜總這個人之所以能把企業做得這麼大,是因為他這個人誠實。我們企業經常跟北歐、北美的消費者打交道,像德國、瑞典的消費者,他們就喜歡誠實、踏實的合作者,而我們的杜總正符合他們的要求。還有一點,就是他這個人很正直,一個人正直才有磁場,才能吸引許多優秀的人團結在他的身邊,這就是我們的企業能夠做大做強的根源。」

  他的話引起了我的共鳴,是啊,古人說:立德之本,莫尙乎正心,心正而後身正。一個心正、身正的人,必然能夠樹立如參天大樹般的厚德,德厚才可以吸引人才,就如梧桐才可吸引鳳凰。

  在去往辦公大樓的途中,我看到了豎立在路旁的展示窗。其中「企業文化創新」這一塊吸引了我的注意。這一塊的大標題是「福建杜氏木業召開精益改善推動會」,小標題是「小改善推動大創新杜氏全員改善進行時」。「我們從2012年起,就將每年的9月29日設立為創新主體「杜氏節」。2019年8月,公司上下各工廠、部門共取得改善項目521項、亮點數378項。」陳書記認真地介紹道。

  「我們杜總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通曉成事之規律,方持不滅改善心』,他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用它來激勵企業員工。」在轉身離開的那一刻,陳書記又補充了一句。

  我查了一下,這句名言來自豐田製造系統主要奠基人大野耐一。精益像這個時代一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要做到精益,就要有持之以恆、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

  走進辦公大樓,我一眼就看到了牆上掛著的「光榮榜」,上面張貼著一整版的勞模照片。有「杜氏勞模」、「金牌勞模」173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杜氏的技術副廠長,來自四川農村的木匠楊龍平。他帶領的研發團隊目前已經擁有100多項技術革新,其中小創造更是不計其數。其技術革新項目,僅2008年一年就為企業增加產值1000多萬元。

  「我們有楊龍平這樣的創新技術領頭人,還有一大批緊隨其後的優秀者,打造勞模文化和創新文化,是為了在公司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和諧、奮發向上的勞動氛圍。」陳書記說道。

  我們來到杜氏木業的會議室,陳書記用PPT進一步向我們介紹了杜氏木業這些年走過的不平凡的路程。才介紹了一半,外面有人說:「杜總來了。」

  這時,只見從門外走進了一位身材高大,笑容可掬的男士。他一進門,就忙著道歉:「歡迎各位詩詞愛好者前來採風,因為今天事務多,無法陪同,抱歉。」

  他的謙和增加了我對他的好感。一個身處高位的人,卓有成績的人,最怕的是態度倨傲,口吐狂言。可是眼前的杜總,卻完全不是如此,他看上去跟公司一個普通的員工沒有差別。

  落座之後,他對我們談起了自己的創業史和他對木頭的情感。他說:「我對木頭有一種特殊的情懷,這是我的根。我做木業,已有40個年頭。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一是愛,我對木業有根性,從小就從母親身上學到了勤奮的品質。從早期租別人的工廠,到今天擁有錦祥木業有限公司和杜氏木業有限公司兩家公司,是因為我勤奮、吃苦。我捨得花錢買設備,你別看我的辦公室不怎麼樣,可是我的車間設備絕對是一流的。」說到這裡,他頓了頓,接著說:「二是由單一思維到系統思維。工業化是完整的,系統的,木業又與其他工業化不同,它是活的。木頭有生命性格,季節不同,它會有變化。從原木到板的加工,沒有掌握好木頭的屬性,你就做不好。作為企業的領頭人,我深感責任重大,做企業,特別是做木業,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

  專注於對木頭的研究,杜總提出了「五度木語」的系統治木理念。在他看來,木是一個系統,木有本、靈、活、韻、音。木之本,木有自身複雜的木質結構,其內在肌理散發出的溫潤、沉厚、質樸、芳香的生態氣息,帶給我們回歸純真的享受;木之靈,木是有性情的,只有深度掌握木材的內在隱性肌理,才能解決其防腐性和耐候性,讓木的可塑性得到充分展現;木之活,順應它的性格,克服它的缺陷,可以使木質的氣質展現出來;木之韻,通過運用豐富多彩的著色工藝,讓木的肌理顯性化,讓木的生命得到延續;木之音,木飽含大自然生存的歷練,賦予人類生命的共鳴。人類對它用心愛護與保養,可以讓木的價值得以傳承。

  杜總的「五度木語」理念深深打動了我,讓我看到了一位愛木者的靈魂。他是木的知音,他懂木,正因為懂,才會專注、勤奮,才會將木的最完美的特質呈現給同樣愛木的消費者。

  匠心治木、痴心待木,這就是杜錦祥為我們呈現出的,一個成功的匠人的品質。

  2015年,杜氏承接了北京清華大學的「蘇世民書院」室內實木主體裝飾項目。該項目採用榆木、白橡為主材,保持木的本質,運用現代先進的集成工藝技術,創造了中國整體實木家裝的先河,受到美國設計團隊和蘇世明先生的高度肯定。

  座談結束,杜總陪同我們一起到職工食堂用膳。吃飯的時候,他跟我們坐在一起,邊吃邊聊,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個身家過億的老總。

  事實上,在很多成功者的身上,我們都會發現這種沉穩、質樸、謙和的特質。

  走出食堂的時候,我發現在大門旁邊的牆上張貼了一幅巨大的畫,標題是《大森林的暢想》:盤根錯節的樹根,像一雙雙粗大的手緊緊地抓著大地。這時,我忽然想起杜總說的「根性」,這根性就是對土地、對木的執著的愛,這愛深入骨髓,成為他永不停歇的生命源頭! (作者供職於邵一中)

來源:今日邵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