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牛肉火鍋:做一鍋有品格的牛肉

愛旅遊的哆啦 發佈 2020-01-06T03:20:00+00:00

蔡瀾先生說:「唯有潮汕牛肉打邊爐,才能代表潮汕。」此言不虛。潮汕菜講究清淡甘和:「清」是保持原味和營養,「淡」是加配料和調味後「淡而有味」,「甘」是甘甜適口,「和」是用輔料菜和醬碟調和。潮汕牛肉火鍋融合了全部的特點,難怪會讓有「食神」之稱的蔡瀾先生如此看重。



蔡瀾先生說:「唯有潮汕牛肉打邊爐,才能代表潮汕。」此言不虛。

潮汕菜講究清淡甘和:「清」是保持原味和營養,「淡」是加配料和調味後「淡而有味」,「甘」是甘甜適口,「和」是用輔料菜和醬碟調和。

潮汕牛肉火鍋融合了全部的特點,難怪會讓有「食神」之稱的蔡瀾先生如此看重。

潮汕牛肉火鍋成名於 20 世紀 40 年代,也曾流行過將沙茶醬加入湯底的做法。但是,熱愛食材本味的潮汕人對牛肉鮮美的極致追求,讓沙茶醬漸漸退居為蘸料,清湯鍋底成為主流。

天氣冷了,小編帶大家一起吃一鍋!

湯 底


新鮮的牛棒骨熬煮至少 8 個小時,才能煮出一鍋合格的清湯。棒骨中的骨髓較多,最適宜熬煮鍋底。上桌前再加入玉米、白蘿蔔、苦瓜和香菜,便是湯底的全部了。

清水一般澄澈的湯底,在吃慣了麻辣火鍋的人看來,難免會懷疑滋味寡淡。殊不知這「清湯寡水」,才是品嘗牛肉本初鮮甜滋味的關鍵。


清湯上桌前,會加入玉米、白蘿蔔、苦瓜和香菜,來自蔬菜的清甜,更能引出牛肉的鮮美。

牛 肉


牛肉,作為潮汕牛肉火鍋的絕對主角,沒有重辣重油或其他調味,一丁點兒瑕疵都無可隱藏。

從活牛到入口,要經歷精選好牛、精細分解和小沸浸煮的過程,每一步都是對店家和食客的考驗。


地道的潮汕牛肉火鍋店,從沒有冷凍牛肉、機器切片這一說。必須選用當天宰殺的雲貴川小黃牛,由經驗老道的解牛師傅和切肉師傅,依據潮汕獨有的精細分法解下最適宜涮鍋的牛肉,切成薄如紙張的肉片。

脖 仁


食不厭精的潮汕人「種田如繡花」,解牛也是如此。

脖仁、匙仁、三花趾、五花趾……細細分解的每個部位都有自己的名稱。若非本地人或經驗豐富的食客,即便拿著菜單也是一頭霧水。

若論牛肉品次劃分,脖仁和五花趾當屬最佳。脖仁是牛頸部微微突起的一塊肉,也是牛最常活動的核心部位。完美的脖仁脂肪分布均勻如雪,涮熟的肉片呈葡萄狀。

蔡瀾先生曾點評潮汕牛肉火鍋中的牛肉:「對牙齒有著微妙的抵抗力和反彈,才能算是一口有品格的肉。」按這個標準,脖仁當是最有品的牛肉了。

匙 柄


匙柄取自牛的肩胛裡脊,每片中間有一條明顯的肉筋,吃起來又軟又彈。

匙 仁


匙柄中最好的部分被稱為「匙仁」,口感更加軟糯。

吊龍、嫩肉

若愛鮮嫩口感,匙仁、匙柄和取自脊背的吊龍、取自臀部的嫩肉都是絕佳選擇。


△ 吊龍


△ 嫩肉

五花趾、三花趾

要是偏愛彈脆口感,取自後腿肌腱的五花趾和取自前腿肌腱的三花趾,也是不錯的選擇。


△ 五花趾


△ 三花趾

胸口油


看似油膩的胸口油,在清湯涮煮之後,脆爽口感與牛油濃香很是相得益彰。

片好的牛肉必須儘快食用。清湯慢火煮至小沸,以漏網盛肉入鍋抖散,三浸三晾起,蘸上調好的醬料即可入口。

與四川火鍋的熱辣不同,為了最大限度保留牛肉的鮮美,潮汕牛肉火鍋的清湯並不要滾沸,剛涮好的牛肉熱而不燙,不需要急吼吼地咽下,也不會燙著舌頭。

牛肉丸


一頭牛中,能入牛肉火鍋的部分,其實不超過 1/3。

除了涮鍋的肉片,平時常見的牛腩,往往被切塊直接丟進湯底;細膩少筋的臀部,除了片成嫩肉,還可以用來製作流傳甚廣的潮汕小吃——牛肉丸


用方形錘刀將大塊的牛肉敲打成肉漿,力道與速度都要均勻適中。加入牛油擠成肉丸,放入溫水定型,下鍋汆熟後才能撈出上桌。

講究的牛肉丸肉緊彈牙,咬下去滿口汁水。敲打功夫不到家、牛肉不新鮮,或是偷工減料多加生粉,都會導致牛肉丸的口感大不一樣。


蘸 料

潮汕菜講究配醬調味,一菜一碟。潮汕本地人吃牛肉火鍋,就愛佐一碟特製的沙茶醬。

若是搶到了脖仁這樣一頭牛未必能切出兩三斤的極品肉,涮起無須蘸醬,入口即是肥嫩鮮香。


但正所謂「食無定味,適口者珍」,以沙茶醬搭配南乳、魚露或潮州辣醬,或是調一份北方口味的麻醬韭花,未必就不是好滋味。

牛肉雖然鮮美,但一頓飯全是肉未免覺得太膩。廣州、汕頭一帶常吃的西洋菜和春菜,都是潮汕人吃牛肉火鍋時愛涮的蔬菜。

水生的西洋菜又叫豆瓣菜,味道與薺菜有幾分神似,煲湯清炒皆宜 ,在牛肉火鍋的清湯中涮熟後,清香解膩。


潮汕炸腐皮,也是潮汕人愛吃的牛肉火鍋配菜之一。產自廣西的腐竹與常見的腐竹相比不僅更加大片蓬鬆,厚度也更薄。油炸之後入鍋片刻即熟,是地道的潮汕吃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