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推舉區塊鏈取代高考,這種想法能行嗎?

黑鳥科技分析員 發佈 2020-01-06T03:59:19+00:00

近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發表演講時多次提及區塊鏈技術,他表示區塊鏈作為不可篡改的分布式的信息儲存,未來極有可能取代中國的高考。這一言論引發了網友爭議,「區塊鏈+大數據」真的能夠取代高考,守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門嗎?

近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發表演講時多次提及區塊鏈技術,他表示區塊鏈作為不可篡改的分布式的信息儲存,未來極有可能取代中國的高考。這一言論引發了網友爭議,「區塊鏈+大數據」真的能夠取代高考,守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門嗎?

早在2018年10月的TEC2018教育創想大會上,俞敏洪就發表過類似想法,認為僅有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還不能徹底改變中國的教育現狀。在俞敏洪眼中,中國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所有孩子的前途主要看一次性的高考,如果通過區塊鏈對高中學生所有的學習數據進行記錄,加上大數據技術,最後完全能夠不高考就得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報告。俞敏洪認為這份報告比高考更加真實,不過也承認從「區塊鏈+教育」應用到成為學生學習紀錄的依據,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於俞敏洪的說法,有網友表示反對,認為區塊鏈只能記錄過程,考試給出的是結果,過程的優秀並不能取代一個好的結果。的確如此,儘管區塊鏈可以忠實地記錄下一切,但教育面對的每一個個體都獨一無二的人,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記憶能力不同,應用能力不同,這樣的過程如何準確指向結果,恐怕依然難以繞過重重考試的關卡。

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是中國學子一生經歷過的客觀條件最公平的考試。高考以其全國上下高度重視,資源高度集中,考場紀律監管最嚴而具備了超越世俗力量的公信力。因此儘管飽受爭議,高考仍然順利推行至今,並成為我國人才標準化的一道準繩,為各族各地區同胞提供了一條相對看得見、摸得著的上升通道,縱有千般不是,仍是目前無法完全替代的解決方案。

當然,高考也有其力不從心之處,例如全國雖分多個不同難度的考卷,以及地方自主命題的試卷,但幅員遼闊的祖國教育資源分布更加複雜,遠遠不是具體到省、市、地區就能圈定完善的。無論教育硬體、師資、理念,教育資源上的每一處不同,最終都可能疊加放大產生質變,從結果上影響高考的公平性,形成過去多年人們腦海中的刻板印象,成為一年一度樂此不疲的熱門話題。

高考像是一道門,門是規矩四方,身正影不斜的門,但四面八向通向這扇門的道路有長有短,有彎有繞,有平坦崎嶇,有塵土荊棘,難言公平,卻最公平——因為千萬雙眼睛盯著這裡,開小門、走後門、偷梁換柱最難發生。區塊鏈與高考的關係其實並非誰取代誰,近年來,有關部門考慮到留守兒童與流動人口的教育難處,允許優先學籍而非戶籍參加高考,但也因此給不法分子留下空子,派生出空掛學籍的高考移民現象。

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不僅能忠實紀錄萬千學子的學籍信息、學習經歷和情況,杜絕高考移民的誕生,同樣可以向高校展示學生的特長、愛好,讓高校與學生志願雙向選擇,最大化人才優勢。此外,區塊鏈紀錄下完整的受教育經歷,也有利於就業和繼續教育,而隨著更多教育經歷和工作經歷的填充,高考將變成值得回憶的一顆巧克力豆,而不是區塊鏈上最閃亮的節點信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