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兩個「楚懷王」兩個「相如」兩個「無忌」,他們命運如何

作家恩出 發佈 2020-01-06T05:16:01+00:00

在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有意思的「兩個」,比如有兩個楚懷王,而且是爺孫兩人,但他們生活在不同朝代。01、執政伊始到客死秦國的楚懷王熊槐,是一幕悲喜劇。熊槐,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稱為楚懷王,公元前328——299年在位。他是楚威王之子,公元前328年繼承王位,史稱楚懷王。

在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有意思的「兩個」,比如有兩個楚懷王,而且是爺孫兩人,但他們生活在不同朝代。

01、執政伊始到客死秦國的楚懷王熊槐,是一幕悲喜劇。

熊槐,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稱為楚懷王,公元前328——299年在位。他是楚威王之子,公元前328年繼承王位,史稱楚懷王。同年,魏趁楚喪,伐楚取徑山,楚未有反擊。

楚國自楚肅王開始,經過近60年的休養生息,到楚懷王即位時,國勢達到頂峰,與先後崛起的齊秦並列為三大強國,楚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當時物產最豐富,人口最眾多,軍隊最強盛的國家。

公元前323年,楚國打著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國的旗號,派大司馬昭陽帶兵攻入魏國,在襄陵大破魏國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奪取了魏國的八座城池,一血徑山之恥。

熊槐後來的統治相當黑暗,最終由於政治的日益腐敗,被秦齊聯兵打敗,失去了漢中等地方。公元前299年,熊槐被秦扣留,不久楚懷王憂鬱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死於秦國。


02、蘇軾評價熊心:「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

熊心,是熊槐的孫子,秦滅楚國後,熊心在民間為人牧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農民起義軍首領項粱率軍渡江西進,聞陳勝不幸犧牲,他聽從謀士范增的計謀,擁立熊心為楚懷王,建都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後來,項梁因輕敵,在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戰死。這時侯,熊心便乘機到彭城(今江蘇徐州)奪取項羽、呂臣的兵權,改用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後項羽抽刀殺死了宋義,奪回兵權。在巨鹿之戰中,項羽摧毀了秦軍主力,秦朝滅亡。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並大封諸侯王。表面上項羽尊稱熊心為義帝,讓他遷都彭城,暗中卻命令大將英布追殺。迫熊心徙郴,熊心無奈只得出都就道,但左右群臣,依戀故鄉,怨聲載道,未肯速徙。項羽令義帝途經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欲將義帝擊殺於途中。十月,英布遣將追殺至郴縣,將熊心弒於郴城窮泉傍。郴人憐之,將熊心葬於城邑西南邊的後山。

兩個楚懷王,下場都很可悲。


03、王世貞評價藺相如:「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

有一副頗為流傳的對聯:「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這副對聯把四個人巧妙地結成一聯。

藺相如是戰國時趙之大臣,有膽有識,謀略過人,「完璧歸趙」即是他的奇功之一。為人熟知的《將相和》一劇,更表現了藺相如的襟袍和品德。

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公元前259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孝成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趙孝成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後來,趙括果然慘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幾乎滅亡,幸得五國出兵相救,藺相如大約在這一個時期去世。


04、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

司馬相如是西漢的辭賦家,其所作《子虛賦》為武帝賞識,因得召見,用為郎。他因仰慕藺相如而聯名相如。但一個為政治家,一個為文學家,故聯曰「名相如實不相如」。

兩千多年來,司馬相如在文學史上一直享有的聲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兩漢作家,絕大多數對他十分佩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歷史學家司馬遷。在整個《史記》中,專為文學家立的傳只有兩篇:一篇是《屈原賈生列傳》,另一篇就是《司馬相如列傳》,僅此即可看出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並且在《司馬相如列傳》中,司馬遷全文收錄了他的三篇賦、四篇散文,以致《司馬相如列傳》的篇幅大約相當於《屈原賈生列傳》的六倍。這就表明,司馬遷認為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是超過賈誼的。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司馬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天子說:「司馬相如病得很厲害,可派人去把他的書全部取回來;如果不這樣做,以後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經死去,家中沒有書。詢問相如之妻,她回答說:「長卿本來不曾有書。他時時寫書,別人就時時取走,因而家中總是空空的。


05、李白評價魏無忌: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

魏無忌即信陵君,戰國時魏之上將軍,智勇雙全,最善用人,有食客三千。他竊取虎符,救趙勝秦的故事膾炙人口。

有一次,魏無忌正跟安釐王下棋,而北邊邊境傳來警報,說:「趙國發兵進犯,將進入邊境。」安釐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魏無忌勸阻安釐王說:「是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邊境。」又接著跟安釐王下棋,仿佛無事一般。可是安釐王驚恐,全無心思下棋。又過了一會兒,又從北邊傳來消息說:「是趙王打獵,不是進犯邊境。」安釐王聽後很驚訝,問道:「公子是怎樣知道的?」魏無忌答道:「我的食客中有個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趙王的秘密,趙王有什麼行動,他就會立即報告我,我因此知道這件事。」從此以後,安釐王因害怕魏無忌賢能,不敢任用其處理國事。

秦王忌憚魏無忌,因此派人持萬金到魏國離間安釐王和魏無忌的關係,同時派人到魏國境內假裝祝賀魏無忌登上王位。因此,安釐王更加懷疑魏無忌,於是派其他人代替他執掌魏國兵權,五國攻秦計劃失敗。

魏無忌從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國之後,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後(公元前243年),魏無忌去世。從此魏國失去最後支撐的頂樑柱。十八年後,魏國被滅。


06、李世民評價長孫無忌:「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傳說唐初大臣長孫無忌亦因仰慕信陵君而取名無忌。長孫無忌曾決策發動玄武門之變,助太宗奪取帝位。因他與魏無忌功望相匹,故聯稱「此無忌彼亦無忌」。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舅舅,與唐太宗年紀相仿,年輕之時就追隨太宗打天下,太宗即位時拜相,妹妹是皇后,權勢之盛,可想而知。一時間,風頭無人能及,他手段酷烈毒辣,專權朋黨,濫用刑法,這讓一直對他言聽計從的李治,感受到來自舅舅的威脅,便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並讓沿途州府發兵護送。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長孫無忌死後,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