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我之力 第6次間斷脫機後重症肌無力患者迎來曙光

半島網 發佈 2020-01-06T05:33:34+00:00

半島網1月6日消息 劉先生(化名)躺在病床上,身旁的呼吸機還在規律地運行著,這是劉先生術後出現危象無自主呼吸的第8天,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內科醫護人員準備第6次嘗試為他進行脫機。

半島網1月6日消息 劉先生(化名)躺在病床上,身旁的呼吸機還在規律地運行著,這是劉先生術後出現危象無自主呼吸的第8天,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內科醫護人員準備第6次嘗試為他進行脫機。之前的5次嘗試脫機效果並不理想,脫機之後一次次的設備報警,一遍遍的危急值報告,讓醫護人員的神經越來越緊繃,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但沒有人氣餒放棄。這次脫機,兩個小時了,劉先生沒有出現憋氣,血氣值正常,可以拔除氣管插管。脫機後,他用微弱的聲音說:謝謝你們!

病床上的劉先生今年40歲,家庭美滿,事業有成,在日照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小的公司,公司業務量穩步上升。但從今年10月份開始,他經常感到全身乏力,雙眼瞼下垂,還伴隨胸悶憋氣的症狀。本以為是工作壓力大、應酬多、休息不好導致的,就沒有重視,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症狀卻越來越嚴重。在當地醫院就診檢查後,拿到檢查報告的他大吃一驚:報告顯示他可能得了一種疑難罕見病!醫院建議劉先生轉院治療。

經過多方打聽,劉先生慕名來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內科就診。接診醫師是神經內科副主任李玲和神經內科孫媛醫師。經過詳細問診並結合輔助檢查,醫生初步診斷劉先生所患疾病為重症肌無力合併巨大胸腺瘤。雖然病情已經明晰,但劉先生心中的「大石頭」始終沒有落下。神經內科副主任李玲告訴他,重症肌無力是一種少見的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併胸腺瘤,病情比較複雜。但現階段是可以治療的,並且之前很多患者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後期也會結合病情,多學科聯合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入院後,神經內科團隊與胸外科團隊密切合作,根據劉先生的病情變化,制定了兩種治療方案。一種方案是使用低劑量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需經過3到6個月,直至症狀改善、病情平穩後再進行手術治療。但此方案只能逐步緩解重症肌無力的症狀,胸腺瘤會逐漸變大,並會侵襲周圍組織,甚至可能因腫瘤擴散而導致無法切除。另一種方案是前期免疫球蛋白聯合小劑量激素控制病情,儘早進行胸腺瘤切除手術,但術後很可能出現重症肌無力危象,無法脫離呼吸機。若術後出現危象,立即在呼吸機支持下,給予大劑量激素衝擊治療。這種方案可以早期解決胸腺瘤問題,對治療重症肌無力效果更好,治療周期更短,但風險較高,術後很可能會出現重症肌無力危象,合併肺部感染等併發症。

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劉先生猶豫了,在與家人商議後,更傾向於第一種治療周期長、風險小的方案。與此同時,由焉傳祝教授帶領的神經內科團隊,對劉先生的病程又做了進一步剖析,認為劉先生年齡相對年輕,既往無任何基礎疾病,風險在可防控範圍內,本著為患者負責的態度,建議劉先生選取第二種治療方案。焉傳祝教授專門到病房為劉先生分析了兩種治療方案的利與弊,表示從長遠治療效果來說,第二種方案優於第一種方案。劉先生感受到了專家團隊真心實意為患者著想的服務理念和認真、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最終,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選擇——選用第二種方案進行治療!

術前醫院組織了多學科會診,胸外科副主任范興龍同神經內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專家共同討論,評估圍手術期可能出現的肌無力危象及各種併發症的風險,以最大程度保證患者安全。

手術如期進行,左側縱隔處,人體內幾條大動脈在此匯集——主動脈弓、上腔靜脈、左無名靜脈縱橫交錯,也偏偏是在這裡發現了巨大腫瘤,手術難度較大,出血風險極高。經過胸外科副主任范興龍團隊全面的術前準備和細緻的手術操作,腫物被完整剝離,手術非常成功。

但醫護人員最不願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劉先生在轉入重症監護室病房後出現了重症肌無力危象,自主呼吸微弱,術後不能正常脫離呼吸機。神經內科副主任李玲醫師聞訊後,立刻從神經內科趕到重症監護室病房,了解當日具體病程。待劉先生生命體徵平穩後,第二天將戴著呼吸機的劉先生轉至神經內科重症病房,密切關注其病情變化。根據預定的治療方案實施大劑量激素衝擊治療,同時進行抗感染、化痰平喘、調節免疫治療。每一日的間斷脫機,每一次數據的起伏,都牽動著大家的心。終於在第6次間斷脫機後迎來了希望的曙光,各類數值一切正常,劉先生順利脫機。

「謝謝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劉先生緊緊握住神經內科副主任李玲的雙手,眼眶再一次濕潤了。近日,來醫院複診的劉先生與家人為神經內科團隊送來一面「技術精湛 醫德高尚」錦旗,以表達對全體醫護人員深深的感激之情。

通訊員 馮萍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李敏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