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鞏固中央集權的外在表現:統一西域,國家政策可見一斑

眼史 發佈 2020-01-06T18:11:26+00:00

唐漢兩個朝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兩大巔峰,開拓創造了中華古代文明最燦爛的幾頁片場,並且對整個中華民族,做出了非凡的功效。其中就包括了古代對於西域的經營。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是擁有上千年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歷史上我國從很早以前就不斷的探索、開發西域,並且利用各種方式統一西域。

唐漢兩個朝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兩大巔峰,開拓創造了中華古代文明最燦爛的幾頁片場,並且對整個中華民族,做出了非凡的功效。其中就包括了古代對於西域的經營。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是擁有上千年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歷史上我國從很早以前就不斷的探索、開發西域,並且利用各種方式統一西域。當時邊境最大的威脅就是日益強大的匈奴勢力,為了能夠平定變換,漢王朝採取了多項政治決策來穩固邊境。

一.和親政策

漢初匈奴勢力發展迅速日益強大,而西漢王朝剛剛完成對中原的統一。為了鞏固政權保證國土安定,漢高祖對匈奴示好,降低姿態採取和親之策。



(一)和親公主劉細君

漢武帝元封三年,江都王的女兒劉細君,被欽定為和親公主,嫁為獵驕靡的右夫人。一年之後,細君又再次奉命嫁給昆莫孫君須靡,這是史冊上記載的第一位成功的和親案例。

元封六年,細君去世,為了繼續維護與烏孫和親的關係,武帝二話不說就將解憂公主送外匈奴,將她嫁給軍須靡來維持兩國的姻親關係。之後軍須靡去世,按照當地的習俗,解憂又嫁給了繼位的翁歸靡。

本始三年,匈奴和車師聯兵攻烏孫,西漢派兵與烏孫兵配合一同作戰對抗匈奴,幫助烏孫擺脫了匈奴的控制並且藉此機會完全依附於漢朝。這是和親政策之後最大的成功。

元康二年,烏孫昆莫再次求婚,宣帝乃以解憂弟子相夫為公主,遣長羅候惠使公主配元貴靡,神爵二年,西漢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烏孫與西域各國正式納入漢朝版圖。


(二)昭君出塞

竟寧元年漢元帝又將一弓弩嫁給匈奴來平定邊境,之後呼韓邪單于去世,宮女昭君又根據當地的習俗改嫁給丈夫的長子,繼續維持西漢與匈奴的和親關係。昭君出塞促使漢朝匈奴關係友好,五十年間沒有發生戰爭。

從多次和親的政策來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道政策是緩和民族矛盾,維護民族關係,增進民族和睦、發展民族團結的一項積極政策。大局上加強了中原與西域各國的政治文化交流,增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友好團結,對於鞏固邊疆,維護全國統一來說有深刻的意義。


二.遠交近攻

通過開展面向西域的外交活動,聯合西域的各個國家,重點打擊分裂割據政權。西漢王朝建立政權以後,採取了各種措施,經過祖輩幾代積攢下來的國力,到漢武帝當政的時候,已經初步實現了西域社會穩定、經濟 繁榮、國富民強的初期目標。但是為了除掉後患徹底消滅西域隱患,漢朝開始準備人力物力和財力,與西域各國建交建立聯合戰線,採取共同打擊匈奴的靈活外交政策。

另外派使者到西域各國進行友好交流,聯繫各國諸侯一同作戰,擴大勢力應對匈奴的勢力,統一西域於中央集權政府。這名使者就是張騫,他曾經奉命兩次出使西域,雖然他的兩次出使都沒有完全達到統一交流的目的,但是通過這兩次出使,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各國的官方通道,並且傳達了漢朝對於西域各國的關心和慰問,另外傳達了想要合作經營的想法,此外還交流了中原和西域各國之間有差異的文化、經濟、政策等。此次交流,是在西域地區傳播塑造大漢王朝的形象的開始。也是漢朝開始發力統一併經營西域的重要一步。


三.屯墾戌邊

(一).設立駐西域權力機構

設立中央駐西域的權力機構,大規模的將中原百姓西移,修築亭障設施,興辦農田水利,通過發展西域地區的經濟生產來推進西域經濟、文化的進步。並且有更大的管轄權和治理權,加強維護西域、中原之間的民族團結和統一。

秦漢以降,為了加強邊防鞏固邊塞政權,中央政府在邊境建立了多個軍事據點,形成完整的亭障管理體系。漢武帝在河南設立守衛,於是障塞亭燧出長城之外綿延數千里,為了解決亭障的士兵和邊防士兵的口糧問題,漢朝初期開始設立南北屯:古絲綢之路是歷史上中華民族和世界廣泛接觸和交流的見證。

漢文帝時,有人提出:守邊備塞,徙民實邊的方略,漢武帝也是大規模的開設屯田,招募中原十萬百姓遷徙到當地安家落戶,屯田戌邊。

元狩四年因衛青、霍去病擊打匈奴,遷移進來了大量軍兵。之後由於西漢中期漢朝和匈奴互相爭奪,西域一帶戰事頻繁,很多中原政權的軍官及其家熟都遷往西北邊疆,在這一帶重新屯田聚居。

神爵二年,西漢統一了西域,並在當地設立中央政府機構都護府,任命鄭吉為西域都最高軍政長官。西域都護管轄的範圍有西域的城郭諸國,也就是西域三十六國。但是當時已經發展為五十國。

元帝初元元年設立戌己校尉,這是漢朝中央政府在西域駐軍的重要部分,並且設宮置守,用於強化中央王朝對西域的經營和開發主權。西域都護自創設至王莽時期廢止,先後經歷了十八位都護任職。


(二).在西域實行屯田

西漢在西域大範圍實行屯田,這一點始於漢武帝元封六年,細君公主遠嫁烏孫之後,西漢看似hi在烏孫已被的地區實行屯田,武帝太初四年,東漢在輪太,渠梨一帶屯田,每處有士兵數百人,並且設有專門管理屯田事業的使者校尉,這也是漢朝最早在西域設立的官職,後來的西域都護多由這些人轉變兒來。

漢宣帝為了與匈奴爭奪姑師國,決定增加渠犁屯田君,地節二年,派鄭吉率領一千五百餘免刑罪人增援渠犁屯田,這些屯田軍民製作出來的糧食,為漢朝統一西域的戰爭提供了充裕的軍糧,甚至有很多人直接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戰爭,為漢王朝在西域的統一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漢昭帝元鳳四年,改樓蘭國為鄯善國,並在當地開始屯田,漢朝屯田的規模遠超武帝時的屯田規模,設立了屯田都尉,開墾了一千一百三十四公頃土地。樓蘭國滅亡之後,稱為西漢在西域的軍事基地和屯田基地,常駐軍上萬人,最多達到了一萬五千人。這些人主要都是來自之前遷至敦煌酒泉等地的中原西遷民眾。大多數軍官都是攜家帶口的居住在屯田區域。


地節三年,漢朝開始在師姑王都屯田,漢朝派了兩千餘軍兵再次攻占姑師後繼續屯田,並在姑師設立了統一領導的西域戌己校尉。

神爵三年,西域都護府建立後,油蔥莎車國劃出一部分土地,派漢軍前往屯田,從這個時候開始,西域都護開始統一管理西域屯田的事務,屯田區域擴大到西域西南部地區。

漢宣帝甘露元年,漢朝又向西發展屯田事業,在絲綢之路北道的中點,也是西域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龜茲開始屯田。從近代挖掘出來的考古遺蹟來看,當地是漢唐時期中央政府大規模屯田的首要基地。


四.戰和策略

漢朝為了統一西域,菜取文治武功雙管齊下的策略,但是不同時期側重不同。西漢時期是戰和兩手並用策略,前期主要靠和親來穩定關係,中期以戰為主,後期則是和為目的,戰為手段。

因為這項政策十分靈活,對於整個統一西域的過程來說,這項政策是成功的。尤其是西漢時期文治武功所取得的成績。

自漢武帝元光二年到漢宣帝本始二年,六十年間,漢王朝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使北方邊境數世不見煙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布局。

隨著幾次戰爭得勝利,漢武帝將大批中原百姓遷徙到西邊邊境。漢武帝繼位後,從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尚積極發展社會經濟生產,軍事張屯糧並且擴張打造強大得軍隊系統。國力空前強大,為了反擊匈奴,實現完全統一西域,漢朝斷絕了同匈奴得和親關係,後來又派出衛青、李廣、公孫賀、公孫傲等四路大軍,率領上萬兵馬打敗匈奴,開始了西漢王朝對匈奴得軍事行動。

經過三次重大戰役,匈奴得力量被削弱,元氣大傷也沒有餘力來騷擾邊境。這些戰役也是漢朝完成統一西域、開發並經營西域的基礎條件,是統一西域的前提任務。


總之,在漢朝期間,中原通過從軍、流刑、招募和移民的方式,陸續讓百姓遷移到西域,並且在各地屯墾戌邊,聚居紮根。這樣即維護了國家對西域的統一,也維護了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大量的人流帶給西域的是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都是為了早日發展成中央集權制大國的必經之路,也是古代中國為了加速國家強盛繁榮而做出的偉大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