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爺為什麼愛看《演員的自我修養》,內容到底說什麼?

靜心匠道 發佈 2020-01-06T08:55:21+00:00

原創:靜心匠道《演員的自我修養》我們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喜劇之王》,這部電影里,這一本書是周星馳的相伴,加上周星馳發自內心的演繹其實我是一個演員,最佳的表達了周星馳對電影的熱愛。

原創:靜心匠道

《演員的自我修養》我們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喜劇之王》,這部電影里,這一本書是周星馳的相伴,加上周星馳發自內心的演繹其實我是一個演員,最佳的表達了周星馳對電影的熱愛。這本書,可以說是堪稱表演的入門必學寶典,

今天為什麼要說這個主題,其實也沒啥,剛好發現過去的一天,也就是2020年1月5日,是這本書作者的生日。那麼《演員的自我修養》作者是誰呢?

他的名字很長,為了表示尊重,我還是拉了全名出來。

康斯坦丁·謝爾蓋耶維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ergeyevich Stanislavsky)

對就是這位「老斯基」寫了這本名著,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表揚者(演員)。



下面是維基百科的名詞解釋:

作者生平:康斯坦丁·謝爾蓋耶維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語: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Станиславский,轉寫:Konstantin Sergeyevich Stanislavski,1863年1月17日-1938年8月7日),原名康斯坦丁·謝爾蓋耶維奇·阿列克塞耶夫,是俄國著名戲劇和表演理論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於1863年1月17日出生於莫斯科一個富商家庭。1877年在家庭業餘劇團舞台開始演員生涯。1888年與莫斯科一眾文藝界名流,創立藝術文學協會及附屬劇團,正式步進專業演員的道路。1897年6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立當時屬新型的劇院——莫斯科藝術劇院。

1898年10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首次執導一出歷史悲劇《沙皇費多爾·伊凡維奇》,同年11月執導的《海鷗》獲得轟動性成功。這部戲奠定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戲劇上的地位。接著再有多部戲劇執導:《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小市民》、《底層》。其中《三姊妹》、《底層》、《櫻桃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有參演重要角色。

他在1922~1924年率劇團在美國巡迴演出時,撰寫了其自傳《我的藝術生活》,對自己的戲劇體系作了系統性的總結。1928年10月心臟病突發之後,全力投入戲劇實驗教學與理論總結工作,寫出了洋洋大觀的《演員的自我修養》,並以「形體動作方法」豐富了以內心體驗為核心的戲劇體系。這一體系對戲劇藝術的演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38年8月7日他於莫斯科逝世,享年75歲。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造了自己獨有的的演劇體系「方法演技」,深深影響了其後的一大批戲劇人。他的體系相當龐大,囊括了表演、導演、戲劇教學及方法等方面。同時還著有《我的藝術生活》一書。

那麼這本書,到底說的是什麼內容呢?裡面有什麼讓星爺那麼熱愛的內容呢?

首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建立了自己的體系,也就是表演的體系。俗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

和我們京劇體系,德國布萊希特創立的「表現派」,並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

開頭部分,也就是第一部分,強調了演員體驗過程的重要性,演員在創作時真實而深刻的體驗,有助於創造角色的最富於表現力的外部形式。提倡美學原則及戲劇主張。這部分集中表現在《我的藝術生活》這部書中。在這部書里他把以後要寫的「體系」集中地寫了一個「介紹和說明」。

中間部分,也就是第二部分,指出了如何訓練外在的形體器官,才能讓演員最大程度地表現出內心的感受和體驗,將體驗過程中感覺到的東西再現於觀眾眼前,也即是「由內再到外」的方法。《演員自我修養》。這部分又分成了兩個方面——內心技巧和外部技巧。

最後部分,《演員創造角色》。比如,演員創造角色有三個階段——(1)如何正確讀知劇本和角色;(2)如何在認知的基礎上去體驗角色;(3)如何在體驗的基礎上去體現角色。

斯坦尼畢生精力都給了這個「體系」。在1938年8月斯坦尼將死病重,編輯把校樣送給他看的時候,他的右臂也不能活動了。但是他渴望這本書的封面不要太貴,這樣才能給更多的讀者去看去學習。他問編輯:「我可以看看幾頁嗎?」當他拿起樣書時,他的手指抖得很厲害,他一直相信自己一定能夠看到它的出版,但是非常的遺憾的是這部書卻在他死後才印出來。

這本書中總結了他自己的很多表演的方法,這也是這本書最主要最重要的內容。比如為自己的舞台行動尋找真實的心理依據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還向大家講解了三種不同性格的演員。理智型的演員會善於思考,具有思辨精神,哲理性強;意志型的演員就會依賴行動的目的性,他們會完全把自己身心投放到角色身上去,思考自己的表演的欲求,以行動力為基礎表演;情感型的演員比較情緒化,他們比較感性,他們表演起情感比一般人更加細膩。

無論是哪一種演員,在表演時都是會和現實分離,在「精神分裂」的狀態下的。他一方面要表演角色的想法,完全讓自己沉浸在角色的之中;另一方面他還必須「監視」自己的表演,確保每一個細節點都無誤。這種非常「分裂」的自我監視,就是作者所說的「內部舞台自我感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來,最後演員的好壞可以有三個層次區分

1、蓄意模仿扮演角色的行為、神態;比如現在很多的流量明星

2、將自己置身於角色的精神、感情、情緒、意識世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進入角色;這類事很多年經歷的老前輩的表演家

3、至高境界是,你完全進入了角色而深陷其中,不僅模仿行為、置換精神,甚至角色的潛意思都植入了自己,人格完全被置換……這個演員的至高境界。

但是比較危險的就是第三個境界,但很多好演員甚至在片子殺青後都「出不了角色」——依然覺得自己是自己扮演的角色、而回不到現實的自己,這不是傳說。

抄錄書中說的一些名言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只有這種充滿了人——演員的活生生的、有機的體驗的舞台藝術,才能夠把角色內心生活的一切不可捉摸的細微變化和全部深度,藝術地表達出來。

「只有這樣的藝術才能完全抓住觀眾的心,使觀眾不僅弄明白舞台上所發生的一切,更主要是還能夠真實體驗到它們。這才能豐富觀眾的內心的經驗,在他們心中留下時間無法磨滅的痕跡。

「假如」效果的微妙,首先就在於它不是使用恐嚇或強迫手段,或者是迫使演員去做動作。正相反,它是通過誠實的手段,鼓勵你去相信這種假設的情景。這就是為什麼,在你們的練習中,情緒來得那麼自然的原因。

好了,今天介紹完了,以後有機會繼續介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