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比腦梗更兇險!3組詞說清兩種病的差別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 發佈 2020-01-06T10:31:40+00:00

受訪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劉運海 □主治醫師:馮潔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治療師:張艷明 本報記者:徐文婷同為卒中,相比腦梗死,腦出血只占20%~30%。

受訪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劉運海 □主治醫師:馮潔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治療師:張艷明

本報記者:徐文婷

同為卒中,相比腦梗死,腦出血只占20%~30%。然而,腦出血是神經內外科最常見的難治性疾病之一,其死亡率最高可達68%,再加上發病總是來勢洶洶,約4/5的死亡發生在4天之內,常常「打」得人們措手不及。與忌憚之心不相匹配的是,人們對腦出血的形成及救治多一知半解,導致不能及時發現徵兆並開展治療,加劇腦出血對人的危害。

腦出血是怎麼發生的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多發生在40~70歲人群,其中50歲以上發病率最高。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劉運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近年來,由於飲食不良、菸酒無度、壓力過大等原因,腦出血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冬夏兩季是腦出血的高發季,尤其入冬後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各地醫院急診室內,因腦出血就診的患者隨之變多。由於病灶在腦內,患者的言語、感覺、活動、意識等方面常會出現症狀。這一點與腦梗死很像,但二者的發生機制和救治措施存在不少差別,要仔細區分才能因症施藥。

一個是破,一個是堵。劉運海表示,除了血管壁發育等先天因素外,卒中的發病還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後天因素導致的血管病變密切相關。腦梗死最常見的血管病變是動脈粥樣硬化。如果說血管是一根橡膠水管,那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就是水垢。當水垢越積越多,水流會明顯受阻,水管發生堵塞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一旦大腦中的「水管」堵塞,腦組織便會因缺血出現不同程度的壞死,這就是腦梗死,治療時以溶栓抗凝為主。而在腦出血中,80%以上與高血壓有關。「水管」受高壓衝擊會受損,時間久了管壁會變薄。受外界因素刺激時,「水壓」會短時間內急劇升高,一旦超過管壁承受力極限,薄弱部分就會破裂。腦血管破裂,血液便會進入腦內形成血腫,對腦組織形成壓迫損傷等,因此急性期治療時以控制出血和降低腦內壓力為主。

一個立現,一個多變。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馮潔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腦出血發病急且進展迅猛,一出血就會表現出劇烈頭疼、嘔吐、偏癱、語言障礙、意識不清、血壓明顯升高等,症狀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隨著出血量的增加,還易引起腦疝等。相對而言,腦梗死的發展比較複雜,有的會突發大面積梗死,有的則表現為多發性、逐漸加重。例如早期表現出麻木、偏癱等,後期可進展為頭痛、嘔吐等,但患者一般血壓不高。

一個喜動,一個喜靜。腦出血往往在白天的活動中驟然起病,多由情緒不穩定、用力過猛、過度勞累、氣候變化等引起。血壓持續處於較高水平固然容易誘發腦出血,但血壓經常上下波動也十分危險,波動越大越危險。人情緒過激時,血壓會迅速升高;熬夜、高強度工作後,血壓會變得不穩定;氣溫升高會導致出汗增多,血流阻力增加,進而造成腦血管壓力增大。這些外界因素的變化都會促使血壓處於較高水平,引發腦出血。腦梗死則大多發生在休息甚至睡覺時。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輕度腦出血和大面積腦梗死患者的症狀不是十分典型,臨床上不好區分,因此不能僅憑症狀判斷,需要靠腦CT確診。

急救和康復,一刻不能誤

馮潔提醒,腦出血患者發病前無明顯症狀,但大多數人發病時會出現以下徵兆,如能及時鑑別,就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後明顯改善。1.突然一側肢體麻木、無力、行動不便,口角歪斜流口水,說話含糊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2.突然感到頭暈,站立不穩甚至暈倒。3.突然頭痛,通常位於一側,顱內壓力增高時可發展到整個頭部,可能伴有嘔吐。4.突然感到眼部不適,瞳孔不等大,或出現偏盲、眼球活動障礙。5.突然出現精神萎靡不振、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一反常態或短暫意識喪失等。

腦出血急性發作時,要牢記「就地處理,就近治療,減少顛簸,密切觀察」的原則:儘量減少搬動,千萬不要猛烈搖晃患者,忌情緒激動地大聲叫喊,應讓患者平臥,頭歪向一側,松解患者的衣領,留心並清除患者口中的嘔吐物,以防堵塞呼吸道窒息而亡。同時要撥打急救電話,儘快到最近的醫院救治。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患者會選擇自行前往醫院,認為更節省時間,但普通交通工具缺少急救設備,路上若突發意外難以應對。醫生經過檢查後,會根據出血情況選擇治療方案,如果出血量較少,通常採取藥物保守治療,控制血壓、顱內壓、改善微循環等;若出血量較大、顱內壓較高,則要通過手術將血液清出體外,降低顱內壓,控制腦出血情況。

腦出血存活的患者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果是基底節區、顳葉或枕葉小量出血,後遺症不明顯;若大量出血,分別會出現三偏症(偏身感覺障礙、偏癱、偏盲)、語言障礙和情感障礙。如果出血位置在腦幹,即使小量出血也會有明顯的後遺症。及時有效的康復治療可以大大減少患者的殘疾程度,預防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通常來說,發病後的一個月內是康復黃金期,待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穩定後48小時左右就可以開始康復訓練了,內容包括被動活動、主動活動、平衡訓練、行走能力訓練、心理調節等。越早開始就越有利於恢復,絕大部分患者經過康復治療後能夠自理,回歸家庭和社會,若等出現功能障礙後再進行康復治療,將事倍功半。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治療師張艷明提醒,患者在遭遇突如其來的疾病後容易出現迷茫、困惑甚至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尤其是後遺症嚴重者,容易對未來生活失去信心、充滿恐懼。此時家人應保持耐心,遵醫囑給予科學護理,保證患者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積極開展康復治療。當患者取得小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表揚,提升其積極性和依從性。此外,家屬還要給予患者尊重,可以輔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訓練,例如穿脫衣服、吃飯、洗漱等,但不要照顧得面面俱到,患者主動活動太少反而不利於肢體功能恢復。

「三字經」預防腦出血

腦出血雖然「來無影」,但發生、發展規律有跡可循。專家提醒,只要注意防範以下幾點,就有助於遠離腦出血。

控血壓。高血壓是腦出血的「背後黑手」,因此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堅持按時、定量、長期服藥治療,並準確記錄血壓變化,以防高血壓「偷襲」。切忌自己根據血壓變化服藥或停藥,如需調整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日常飲食要注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內臟。

戒菸酒。煙和酒都能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增加腦出血幾率。研究發現,每天抽菸超過20支的人,發生腦出血的幾率是非吸菸者的2.84倍,而酗酒者腦出血發病年齡會提前十幾年。因此應儘早戒菸,儘量不要飲酒。

少熬夜。經常熬夜容易出現代謝紊亂,引發腦出血。建議勞逸結合,規律作息,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午間可小憩20分鐘。

莫激動。學會調節心情,儘量保持心態平和,避免大喜大悲大怒,尤其是血壓控制得不理想的人,最好不要炒股、打麻將、看驚險刺激的影視作品等。

常鍛鍊。堅持適度鍛鍊不但能控制體重,改善血管功能,還有助消除不良情緒。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尤其是老年人,不宜做劇烈運動,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便秘。大便燥結用力排便時,腹壓會升高,血壓、顱內壓也隨之升高,極易引發腦出血。建議多吃芹菜、韭菜、大豆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同時注意多喝水防便秘。

查天氣。天氣驟變是腦出血的一大誘因。老年人對溫度變化適應能力較弱,過冷過熱都會使血管過於緊張收縮或血黏度增加,引起血壓波動,進而導致腦出血幾率升高。建議留心季節變化,尤其在嚴寒酷暑季節,出門前最好查詢天氣,適當增減衣物,防寒避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