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曹操緣何為他痛哭流涕?

海子與河 發佈 2020-01-06T12:52:39+00:00

曹操統一北方後,率甲百萬南下,輕而易舉拿下了荊州,把劉備打的抱頭鼠竄,狼狽至極,此時的曹操,正是春風得意、所向披靡,他的下一個目標,便是盤踞在江東的孫權集團。


曹操統一北方後,率甲百萬南下,輕而易舉拿下了荊州,把劉備打的抱頭鼠竄,狼狽至極,此時的曹操,正是春風得意、所向披靡,他的下一個目標,便是盤踞在江東的孫權集團。


這時候孫權集團幾乎占據整個江南,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如果曹操不大動干戈,他應該富甲一方,自得其樂;此時,最窮困潦倒的劉備竟然還沒有個落腳的地方,劉備集團最渴望的是和孫權集團聯合,而促成他們聯合的,並非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而是曹操的「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這氣吞山河之勢,被蘇東坡讚嘆:「固一世之雄也」,南方的孫劉二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勢力範圍,勢必要合而擊之,因為孫劉他們同樣作為一方梟雄,不能不知道當前的主要矛盾。


此時劉備集團已經有了破釜沉舟之決心和勇氣,準備一戰。


而孫權集團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利益分化:主降派和主戰派。


張昭,江東老臣,位高權重,樹大根深,門生故吏不計其數。無論誰統領江東,都必須重用他才行。此外他已位極人臣,即便與曹操決戰取得勝利,也沒法再升官加爵了。對張昭來說,不要出現大戰亂,守住財富是最重要的,所以能稱和或者投降是最好的結果。


魯肅乃江東青年才俊,威望不顯,勢力不盛,最需要的是一展抱負的機會,即便戰敗,留下的是一世英名;一旦戰勝,就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和政治理想。更重要的是,也是魯肅最聰明的地方,他明白孫權的利益所在,孫權和魯肅利益捆綁,他們無疑是最有共同語言的君臣了,所以魯肅和孫權不謀而合,成為黃金搭檔。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後,曹操痛哭道:「若使郭奉孝(郭嘉字奉孝)在,必不使我有如此大敗!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謀士大慚!


有人認為這是曹操的帝王心術,曹操明著是在哭郭嘉,實際上是在暗在批評在座的眾謀士:「你們為什麼不能像郭嘉一樣出好計,經常提醒我,為我分憂呢?如今遭此大敗,你們難道不應當自責嗎?」當曹操哭郭嘉後,眾謀士都很慚愧。


事實上在赤壁之戰的時候,荀攸、程昱都提醒過曹操,防範火攻。但是曹操都沒聽進去;這更加說明曹操現在的謀士考慮的是一局的戰術得失問題,而郭嘉向來是分析整個局勢的戰略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


遙想當年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郭嘉拋出了十勝十敗論,令曹操極為佩服;這一戰是曹操人生轉折戰,如果不能成功就成仁,後來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為什麼說是最終勝利呢?這也同樣引出了曹操赤壁之戰後痛哭郭嘉的真正原由。


官渡之戰後不久,袁紹在絕望中死去,二子袁譚、袁尚分別擁兵自立,曹軍諸將紛紛主張趁勝進擊二袁。唯有郭嘉提出: 「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於是曹操假裝南下攻打劉表,進軍至汝南郡西平縣,這時袁譚和袁尚果然打了起來,袁譚不敵袁尚,遣使向曹操求救。曹操回軍冀州,分別擊破袁尚、袁譚,遂平定冀州。


如果郭嘉沒死,赤壁之戰很可能不會發生,因為他很大程度上會阻止曹操與孫權、劉備開戰,而是等他們自相殘殺,此前袁家二子親兄弟都可以兵戎相見,如果曹操不攻擊孫劉,兩個異姓集團有什麼理由聯合起來呢?郭嘉之計謀:「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這是郭嘉對整個戰略的分析,用在孫劉集團上也未為不可,以曹操的聰明應該能想起到一年前郭嘉的建議。


赤壁之戰,產生兩個後果,一是曹操元氣大傷,再無力南下;二是讓孫劉的矛盾推後了整整十年,十年後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這是孫劉集團矛盾的開始。曹操沒能等到孫劉集團的巨變,統一的歷史使命落在了下一代身上,也許深謀遠慮的司馬懿對郭嘉的話理解的深刻,一直隱忍不發,「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