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養生之道

醫道宗源 發佈 2020-01-06T15:54:33+00:00

小寒養生之道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人既然生於自然就應該與自然合為一體,順應自然的規律,方可「盡終天年」。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小寒養生之道



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


人既然生於自然就應該與自然合為一體,順應自然的規律,方可「盡終天年」。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冬季里,自然界中的陽氣處於一種封藏的狀態,春夏那種地氣蒸騰的氣氛都消失了,天氣變得寒冷、乾燥。人呢,要順應大自然這種封藏之性,早睡晚起,晚到什麼時間,要等到日出再起床。因為日出象徵著陽氣的強壯,此時人動,就不會被寒所傷。冬季太早起床外出並不是一件好事,容易誘發各種疾病。冬季養生總的原則是就溫遠寒,但不是就熱,因為,熱則開發腠理,也會擾動陽氣。北方冬天燒暖氣,有些地方動輒室內溫度達到30度,想想,夏天遇到這樣的高溫人也會難受,何況在冬季,所以,人會出汗,腠理開泄,等再出門時遇到寒氣就容易患病,小兒、老年人最易受害。冬天要閉藏,因為只有藏才能有發,今冬的藏就是為了來年春天更有生氣,否則,今冬把一點陽氣耗散,明年生機不會壯旺。



養腎防寒,逆之則傷腎


《內經》中冬季養生談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水歸冬旺,冬失所養,則腎傷水虧,來春水不涵木,易發肝虛筋痿之病。中醫上說「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也就是說如果冬天的時候腎精沒有養好,使得陽氣開泄於外,那麼春天就容易生病。例如,有些人春天的時候容易感冒,也常常與冬天經常待在有暖氣的屋子有關。正像老百姓說的那樣「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坐病」。



鍛鍊莫要汗淋漓,凝神定志養精神


小寒時節的運動原則是,一要在日出後才開始鍛鍊,二是準備運動不可馬虎,應待身體暖和後再脫衣鍛鍊。運動要適度,以養胃氣,莫要練到大汗淋漓。鍛鍊後要及時穿衣,避免寒邪侵襲。運動項目可以選擇長跑、滑雪、跳繩、踢毽子等。


小寒正處於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方面,應寧神定志,避免情緒過於激動,保持心態樂觀,莫要勞神憂事。精神要順應自然,「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說的就是精神要保持一種閉藏狀態。



三九嚴寒,預防凍瘡


小寒節氣,很多人手上腳上的凍瘡又準時來「報到」。專家解釋:用生薑、雪水、冰塊搓手,用辣椒水塗抹,這些偏方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手部血液流通,加速血液循環,但是這些方法僅僅適用於凍瘡生成前,而且是起一個預防凍瘡產生的作用,並不能幫助治療凍瘡;同時,若使用不當,相反還會導致凍瘡的產生,而辣椒水如果塗抹在生凍瘡的手上,可能還會引起皮膚潰爛,導致更嚴重的病情。



吃軟保胃,五穀為養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是我們身體吸收營養的來源,如果脾胃「病」了,自然對營養的吸收也就少了,人自然也就容易生病了。我們都知道,冬天是收藏的季節,也是積蓄力量以待「萌發」的季節,這時候人體的陽氣是內斂的,胃的陽能自然也屬於內斂狀態,因此這個時候人的消化能力不是很好。如果這個時候大量地進補,加上自身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好,很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因此在冬天,保養脾胃刻不容緩。

在民間,小寒時候就已經開始盛行了吃粥。臘八,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最有講究的習俗。其實它主要就在小寒中,吃了那麼久的大魚大肉了,吃頓粥品,養養自己的脾胃,不枉為小寒時節的保胃方略。



談醫講道,傳承岐黃,

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了解更多中醫預防,養生,治療等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哲眼看中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