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脫口秀丨從寵物經濟看《寵愛》

周到客戶端 發佈 2020-01-06T18:03:47+00:00

電影《寵愛》被形容是當代社會的養寵故事,六天票房破四億,如果從寵物經濟的角度來考察,這個不錯的票房成績並不太出人意料。還記得去年「雙十一」最叫人吃驚的數據吧,貓糧居然賣得比奶粉還多。當時媒體分析,寵物經濟的突出戰績,反映了當下消費群體畫像的整體變化。

電影《寵愛》被形容是當代社會的養寵故事,六天票房破四億,如果從寵物經濟的角度來考察,這個不錯的票房成績並不太出人意料。

還記得去年「雙十一」最叫人吃驚的數據吧,貓糧居然賣得比奶粉還多。當時媒體分析,寵物經濟的突出戰績,反映了當下消費群體畫像的整體變化。具體來說,同時購買貓糧狗糧的,近一半是90後;女性和95後,是寵物線下領養的主力……這些人群與主流電影觀眾的確有相當大的重疊,《寵愛》在市場上有較好反響,也可被視為影視在寵物經濟這個賽道上的牛刀小試。

《寵愛》這類電影聚焦於當代城市家庭,畢竟城市人群跟小鎮青年、二次元人群一樣,都是巨大的消費群體,而寵物題材電影本身就自帶階層屬性。比如亮相的貓貓狗狗多為名貴品種(中華田園犬應該只會出現在《那山那人那狗》這種田園牧歌式的電影里吧),故事主人公也多為白領或作家,《忠犬八公的故事》的主人公則是教授。到了《寵愛》里,主角們的身份更為可觀:于和偉是坐擁豪宅的大叔,闞清子是漫畫家,鍾楚曦是空姐,身為金融才俊的鐘漢良還在家裡養了一隻豬,有專屬電梯和夢幻樂園一樣的地下室……

與以往的寵物題材電影相比,《寵愛》的特別之處還在於,不僅僅是講述寵物有時比人類還忠誠靠譜,更把寵物納入城市家庭序列,作為其重要一員而存在。邁入婚姻殿堂,在父母認可之外,也要看寵物是否接受新成員;夫妻離婚,寵物也像孩子一樣也要確定撫養權歸屬;在寵物身上投射的,是此時此刻人們的各樣情緒:孤獨、封閉、焦慮、惶恐……從寵物眼裡看到無辜、信任、篤定,也會讓人反省自身,就像電影里鍾楚曦因為工作無法陪伴愛狗豪七最後一程,她老公陳偉霆淚別豪七時說:「你比我更man,你媽媽說我長得像你,才喜歡我。」

唯一闖入這個世界的外來人口,是郭麒麟飾演的外賣小哥。為了避免流浪狗巴頓被不良商販捉走,小區里的所有主角們參與了愛心圍捕行動。巴頓那位死去的前主人,一個郵遞員,借著郭麒麟現身了,「巴頓,不跑了」,巴頓終於停下逃竄的腳步。從某種意義上說,從郵遞員到外賣小哥,他們承擔的任務,不僅僅是與貓貓狗狗結下友誼,更在於連接並團結了所有階層的人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