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為大一女兒招聘保姆洗衣做飯,花錢不心疼:只要孩子好都行

北晚新視覺網 發佈 2020-01-05T22:29:41+00:00

近日,湖北襄陽的劉女士在朋友圈招聘保姆照顧大一女兒,幫她洗衣做飯引發熱議。劉女士稱自己和丈夫平時很忙,都有生意在身,女兒從小嬌生慣養,自己從來沒讓女兒動手做過家務。2019年女兒剛上大學時,自己學校家裡兩頭跑照顧女兒,最後實在忙不過來,所以才在朋友圈招聘保姆。

近日,湖北襄陽的劉女士在朋友圈招聘保姆照顧大一女兒,幫她洗衣做飯引發熱議。

劉女士稱自己和丈夫平時很忙,

都有生意在身,

女兒從小嬌生慣養,

自己從來沒讓女兒動手做過家務。

2019年女兒剛上大學時,

自己學校家裡兩頭跑照顧女兒,

最後實在忙不過來,

所以才在朋友圈招聘保姆。

劉女士:女兒上大學嘛

拍客:上大幾?

劉女士:大一,沒時間照顧她嘛,她爸跟我工作也忙,我還要做生意,學校裡面兩頭跑都沒時間照顧她,然後想到請個保姆照顧她也方便一點,他們學校也有好多這樣的。

拍客:她(女兒)有要求嗎?

劉女士:她說比我強就行,(我)兩邊跑嘛也不是全(部)時間照顧,保姆反正每天都在那裡。

拍客:請保姆這個錢怎麼辦?感覺到花的心不心疼?

劉女士:不心疼,只要孩子好都行。

拍客:保姆主要是幹什麼啊。

劉女士:給她洗衣做飯,這樣孩子也方便一點,省得她也擔心我們。

拍客:(女兒)平時不會洗衣做飯是吧。

劉女士:對,從小就沒有干過這樣的活嘛,一個人在外面也擔心

對於招聘保姆的費用,

劉女士直言不心疼,

只要能照顧女兒日常起居,

洗衣做飯就行,

她說這樣花錢圖安心,

現在很多人這樣。

當被問及女兒對保姆有什麼要求時,

劉女士笑答,女兒說比她強就行。

其實,劉女士的朋友圈一經發出

便有許多人在下面評論

視頻被爆料到網上後

劉女士為大一女兒找保姆的事

徹底火了

直接上了熱搜

這麼有爭議性的話題

評論自然是兩邊倒

有人認為劉女士這是把孩子

培養成了「巨嬰」

也有很多人認為

那是劉女士家裡有那個經濟實力

人家自己的錢愛幹啥幹啥

沒必要說三道四

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會洗衣做飯

還有人質疑:

為啥非要會做家務?

對此,自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還有人表示了對女孩的擔憂

認為再有錢

也可能有鞭長莫及的時候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延伸閱讀:

「他還是個孩子,才31歲!」,交通違法背後有何巨嬰邏輯?

「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近日,這一「金句」再次登上網絡熱搜,不過這次的主角不是誰家的熊孩子,而是一名31歲的交通違法司機。

「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近日,這一「金句」再次登上網絡熱搜,不過這次的主角不是誰家的熊孩子,而是一名31歲的交通違法司機。

這個「31歲的孩子」,因使用假駕駛證件被執勤警察發現,百般狡辯後無奈「認栽」,被處以罰款5000元、行政拘留15日。

在接受調查時,其父母不僅全程陪同,情緒還相當激動,認為對自家孩子處罰太重,大聲質問警察蜀黍:「你們太過分,他才31歲!」如此振振有詞,讓諸位看客只剩問號臉。

31歲是個什麼概念?大眾是有共識的。古人云「三十而立」,到了這個年齡段早已是成熟的社會人了,但再咂摸這件事,就很讓人大跌眼鏡了。這位哥們能想出來用100塊錢買假證的「高招」,卻不敢承認錯誤;面對警察詢問會「虛與委蛇」,接受處罰卻要「家長陪同」。可謂是把「敢做不敢當」進行到底。

而其父母的反應,則形象展示了巨嬰養成記的另一面:面對違法的基本事實,這對父母脫口而出的「他還是個孩子」,可見其法律意識之淡薄,更折射出其價值觀和教育觀的嚴重扭曲。

近些年來,此類新聞頻繁走進公眾視野,「巨嬰症」也屢屢為人詬病。熊孩子高空拋磚砸死行人,90後瘋狂辱罵執勤交警,初中生用彈弓射擊地鐵玻璃……面對輿論與處罰,父母往往表示「他還是個孩子,別太苛責他」,輕描淡寫中,將是非曲折模糊化,「義正言辭」間,視道德法律如無物。

而對於此類「高能」言論,大夥也總是回懟「他還是個孩子,請不要放過他」。可嘲諷與玩笑過後,更須得看到,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於究竟多少歲能稱之為「孩子」,而在於為何「孩子」這一簡單稱謂竟成為了許多人推卸責任、推脫責罰的「護身符」。

年齡固然是評判一個人成熟與否的依據,但不該是教育缺位的理由。3歲也好,31歲也罷,人之所以為人,不在於年齡大小,而在於其行為是否符合他所處的年齡階段,是否有違法律規則和道德倫理。正如31歲盡可以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但絕對不能做社會的「巨嬰」。

我們能夠理解,父母對兒女的深愛,然而古人早有言「愛子,教之以義方」。猶記得在之前的一則新聞中,一小男孩在小區電梯內小便,孩子媽媽知曉此事後,不僅嚴厲批評且每天由孩子父親監督孩子打掃電梯一個月。如此教子,不僅是對孩子成長行為的矯正,更體現出父母對是非的客觀判斷,也自然廣獲讚許。 我們也相信,這樣教育背景下長大的孩子,未來也將為社會貢獻正能量。

父母愛子女,必將為之計深遠。就像新聞中那個「31歲的孩子」,必須要接受「成年人社會」的法則,即便父母情緒再激動,該處罰的還是要處罰。一味將孩子護在「襁褓」中只是害他而已,如何不為了「保護」而與孩子「一致對外」,才是所有父母一輩子的功課。

來源:綜合環球網、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TF01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