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多部經典影片,請來半個香港武林,周星馳真懂功夫?

週遊世界電影 發佈 2020-01-05T22:54:55+00:00

「功夫是殺人技」這句來自於《一個人的武林》的台詞,用最直接的方式定義了「功夫」。而這句出自由王寶強飾演的武痴封於修的台詞,在很大程度上為大眾指點了迷津,不拐彎,不抹角。是啊!沒有人能夠否定這句簡單直接的表述,功夫的本質,的確只是一種殺人的技法。

「功夫是殺人技」這句來自於《一個人的武林》的台詞,用最直接的方式定義了「功夫」。而這句出自由王寶強飾演的武痴封於修的台詞,在很大程度上為大眾指點了迷津,不拐彎,不抹角。是啊!沒有人能夠否定這句簡單直接的表述,功夫的本質,的確只是一種殺人的技法。在《浪客劍心》中同樣有一句類似的台詞,大意是:「劍是兇器,劍術是殺人的伎倆,無論用多麼美妙的語言去掩飾它,事實就是事實」。然而這個事實對於很多擁有功夫夢的人是如此的殘酷,因為他們心中的功夫,是一種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手段,是人生理想,生命價值的體現。

而現在,在剝繭抽絲,掀開所有的偽裝之後,原來功夫赤裸裸的樣子,僅僅是一種簡單粗暴,致人死地的殺人伎倆。不過這個時候週遊君要簡單地提出一個命題,當一個人被功夫殺死的時候,所有的罪責都來自於功夫本身嗎?功夫是殺人技沒錯,但是究竟是誰創造的功夫呢,創造功夫的人又意欲何圖呢?很顯然,他們無論出於何種目的,但是絕對不僅為了簡簡單單的致人死地?在功夫的背後,是一張龐雜的人心脈絡,是溝壑難填的人性慾望。一個人懂得了功夫,使得自己比另外的人更有威懾力,從而使得自己擁有生殺予奪的能力,從而擁有號令天下的權力,推演而來,這才是功夫誕生的本質。在群體性的社會裡,功夫所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種生存的技能,而非殺戮的伎倆。

當一些人創造功夫,利用功夫塗炭生靈,揚武揚威時,自然會引起被壓迫者的反抗。而在這個衝突中,壓迫和反抗,剝削和抵制,善良和邪惡,平凡和夢想,便因為功夫交織在一起,相互碰撞,彼此作用,衍生出一張交織著人性,撕扯著慾望的大網。此時「功夫」又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它已不再是單純的殺人技,因為駕馭它的人不同,功夫也有了多種多樣的類型。這也是為什麼在武俠小說中,功夫被分作正邪兩派的原因。功夫本身是沒有區別的,但是因為用它的人的目的不同,功夫也便會演變成各種不同的樣子。

在2004年的時候,作為功夫迷的香港著名電影人周星馳便以「功夫」之名創作了一部電影,在這部影片中,周星馳通過一個小男孩的成長,通過正邪的對立,在大銀幕上,為觀眾更深層次的解讀了功夫所被寄託的情懷和夢想。這部影片不僅以《功夫》為名,更是名副其實的,帶領觀眾進入了一場功夫迷夢,在這場每個男孩都曾做過的功夫夢裡,銀幕前的觀眾看到了善惡人心,參透了浮華人生。

周星馳作為香港影壇的標誌性人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登上香港影壇,從此開啟了他傳奇的電影生涯。關於周星馳進入娛樂圈有一個很著名傳聞,在沒有進入娛樂圈之前,周星馳和著名影星梁朝偉是一對好朋友,那個時候周星馳便醉心於電影,經常幾個小夥伴學人家拍電影。有一天周星馳興致勃勃的約梁朝偉去電影培訓班面試。誰知面試的結果卻出人意料,原本無意於進入娛樂圈的梁朝偉面試通過,而信心滿滿的周星馳卻鎩羽而歸,後來不得不託朋友上了培訓班的夜間部。

正是這樣荒誕的人生經歷,才使得他的影片雖然立足於香港市井文化,卻能夠用一種更有深度的姿態解讀平凡人的內心世界,才能夠在看似粗俗的影片細節中,詩意到找尋到平凡人生活的辛酸和偉大。特別是在1999年的《喜劇之王》之後,周星馳的影片中多少都帶有一定的自傳成分,特別是今天我們說到的《功夫》一片,更是周星馳後期創作的絕對巔峰。之所以選擇「功夫」這一題材,是因為周星馳本人就是一位功夫迷,香港的傳奇巨星李小龍是周星馳一生的偶像。在周星馳的多部作品中,他都有向李小龍致敬的橋段。

帶著這樣的情懷,周星馳歷時三年,籌措到幾千萬的資金,幾乎請來了半個香港武林,製作了這部誠意滿滿的「功夫」片。為了確保整部影片的質量,周星馳還拉來了自己的老搭檔劉鎮偉做本片的監製,武術指導更是請來了有著「天下第一武指」之稱的袁和平。另外參演這部影片的配角,也都大有來頭,除此之外,這部影片中還大量致敬了經典電影(超過20多部)。但是為了整部影片的連貫性,周星馳在細節上處理得恰到好處,不著痕跡。

影片中周星馳飾演的男主角阿星(好像影片中沒有人稱呼過他的名字),是一個混跡於社會的小混混,整天夢想著出人頭地,榮華富貴,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滿街都是錢,遍地都是女人,誰能夠下決心就可以爭得贏,誰能夠把握機會就能出人頭地。」這是阿星對胖子說的話,但是這個細節周星馳處理得很巧妙,以及在之前阿星之所以能夠加入斧頭幫,並不是因為他懂得功夫,而是因為他開鎖的特殊技能。這樣的一個小細節,讓正邪兩派的功夫一分為二,而阿星呢?他作為整部影片的核心,則游弋在正邪之間,徘徊在平凡和夢想的糾葛掙扎當中。阿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因為他年少時的一段遭遇。

正如我們所說的,每個男孩都有一個功夫夢,阿星也不例外,在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阿星夢想著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武林高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己任。而那個賣給阿星武林秘籍的乞丐扮演者,便是本片武術指導袁和平的弟弟袁祥仁,而那本叫做《如來神掌》武林秘籍的出處,則來自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們父親袁小田擔任武術指導的同名影片。

和每個男孩的功夫夢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現實世界更深刻的認識,阿星發現自己夢想的可笑。也因此他「明白了」好人沒有好報,他要做壞人。然而他真的下定決心做壞人了嗎?他無非是忘記了自己的諾言,他無非是被現實世界折磨的遍體鱗傷之後的自暴自棄,然後的自我放逐。當一個人想做一個好人而不得的時候,當一個人在現實和夢想之間找不到暢達的出路時,他們面對人生的迷茫,面對自我命運的自怨自艾,難道就這樣對命運說算了,難道就這樣對人生做妥協。

在這個時候周星馳再次以功夫為名,點醒了迷途中的阿星。功夫被周星馳賦予了更高層次的含義,當乞丐交給阿星《如來神掌》的時候,他同時也賦予了阿星「保衛世界和平」的重任,這個細節也暗合了影片中多次提到的那句「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的台詞。這是周星馳為正義的「功夫」,為良性的功夫賦予的一個美妙的寓意。而另外一方面呢?便是以斧頭幫為代表的黑社會,他們的功夫,便是用來欺壓良善,耀武揚威的工具。

影片中如楊過(元華飾演)、小龍女(元秋飾演)、裁縫師傅(趙志凌飾演)、油條小販(董志華飾演)、苦力強(由釋行宇飾演),他們雖然曾經都是叱吒江湖的風雲人物,但是均因為厭倦江湖紛爭,而過起隱姓埋名的生活,功夫對於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功名牽絆。相對他們而言的是以惡為名的斧頭幫,斧頭幫的人為了欺壓良善,處處彰顯著他們的武力。

而影片中,用來丈量善惡的,便是周星馳所要向銀幕前觀眾表達的「功夫」。隱居在豬籠山寨中的高人,都是正統功夫的代表人物,而為斧頭幫助紂為虐的武林人士則凈是些邪門歪道。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終極殺人王火雲邪神(由梁小龍飾演),從終極殺人王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火雲邪神的功夫便是純粹的殺人技,如他自己所說:「我的夢想便是打死二位,或者被二位打死」。而這種純粹以殺人為目的的功夫,便成了兵法中所講的不義之師。

這也是周星馳賦予功夫的深層次含義,他在火雲邪神和小龍女楊過的對決對比中,在蛤蟆功和如來神掌的較量中,向觀眾展示了功夫在殺人之外的善良和邪惡,炫美和醜陋的對決。在每次對決失敗的時候,火雲邪神都會拿出他那支蓮花狀的獨門暗器,這更表現出了他所代表的窮凶極惡,為了取得所謂的勝利,所謂的天下第一,而不擇手段。

影片的主人公呢?他即便是練成了如來神掌,即便是擁有了蓋世武功,他不過還是那個只想保護自己心愛女孩的小男孩,在他的眼裡,維護世界和平和與一人白頭終老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不同的,則是這個世界對他的需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功夫,這個將華人形象傳到全世界的技藝,它所蘊含的是一個民族的智慧,是一個民族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在至剛至柔之間,周星馳用他靈巧的身姿,在大銀幕上演繹出了功夫的美和正義。在影片的結尾,當銀幕上的畫面再次回到那個十字路口時,當小男孩接過啞女送來的棒棒糖時,觀眾們恍然發現,這一切不過是小男孩的浮生一夢。恍然間我們理解了周星馳的意圖,在一場炫彩的功夫盛宴之後,周星馳讓我們看到了功夫的真諦,原來功夫所有奮鬥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沒有打鬥,沒有搏殺,秩序井然,安靜祥和的世界。而那個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既是小男孩的功夫夢,又是在紛雜的社會中迫不得已的爆發。

整部影片充滿了香港老電影的情懷,無論布景還是演員,周星馳都非常考究,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每一個海報,每一個道具都滿是故事。這樣的功夫片也只有周星馳能夠駕馭了,在夢想和現實,善良和邪惡,炫美和醜陋之間,周星馳找到了功夫的要義,不在於勝利,不在於打鬥,而在於含蓄洒脫,遊刃有餘。這種功夫中,所表現的更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和處世的哲理。

周星馳是懂功夫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