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在明朝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聲屏障鋼立柱鐵件加工 發佈 2020-01-05T00:01:45+00:00

這個組織行事神秘,無所不能,是影視劇中的常客。這到底是個什麼機構呢。錦衣衛的前身是儀鸞司儀鸞司的職責,原本是在召開朝會、舉行慶典,或者皇帝外出視察時,給皇帝打打傘,舉舉旗,壯壯氣勢,充充門面。類似於現在的儀仗隊。這個部門成立得很早。

這個組織行事神秘,無所不能,是影視劇中的常客。這到底是個什麼機構呢。

錦衣衛的前身是儀鸞司

儀鸞司的職責,原本是在召開朝會、舉行慶典,或者皇帝外出視察時,給皇帝打打傘,舉舉旗,壯壯氣勢,充充門面。類似於現在的儀仗隊。這個部門成立得很早。朱元璋的登基大典上,就有儀鸞司的人站立在大殿中門的兩邊,充當禮儀先生。那時儀鸞司的級別是正五品,並不是什麼牛逼的部門。在胡惟庸一案中發揮的主力作用,朱元璋對儀鸞司這的表現非常滿意,給它改名「錦衣衛」,而且連升三級,變成從三品,相當於副部級單位。級別突然拔高,說明要被重用了。

儀鸞司錦衣衛不單是一個行政機構,它有軍隊編制,其首領叫做「指揮使」

錦衣衛的第一項職責,仍然是「儀鸞」,也就是當儀仗隊。

錦衣衛所穿的衣服,叫做「飛魚服」。飛魚服上繡有飛魚,不是平常見到的河魚海魚,而是一種龍首、魚身、有翅膀的圖騰。飛魚服稱得上是史上最好看的官服,尤其打架時特別顯帥,完勝納粹軍裝和美軍制服。

錦衣衛使用的武器,叫做「繡春刀」。取這麼風騷的名字,是因為這種刀用金和銀裝飾,外觀很美。錦衣衛們在皇帝身邊當差,真正需要動手的機會並不多,不像影視劇里那樣動不動就拔刀嚇唬人。更多的時候,繡春刀是作為一種禮器,在典禮、出行、祭祀等場合當作擺設。當然,再美的刀也是刀,一旦需要打架、殺人,繡春刀的實戰性能也是毫不含糊的。

錦衣衛的第二項職責,是「侍衛」,也就是給皇帝當親兵。

想加入錦衣衛,有兩條途徑:

一是子承父業,老爸若是錦衣衛,且立過功勞,去世之後兒子就可以繼承這個名額;

二是參加武試,考取武舉人,作為力士被錦衣衛選中。無論走哪條途徑,都要求有一定的武藝。架都不能打的話,憑什麼當侍衛保護皇帝?皇帝要出去打仗、狩獵、旅遊時,會帶上幾千個錦衣衛,作為貼身侍衛。皇帝要給兒子們加封親王,也會派上一隊錦衣衛,護送親王們去自己的封地。遇到邊境戰事吃緊的情況,錦衣衛們還會被抽調到前線,搖身一變,就成了上陣殺敵的正規軍。

此外,錦衣衛還兼著中央巡視組的任務,有事沒事就騎上快馬出去傳達聖旨、糾察官員、視察民情,天南地北都有他們的身影。朝廷明明有以跑腿為職責的行人司,為什麼還要派錦衣衛去奔波?朱元璋的回答是:欽差嘛,到地方上辦事難免會收點賄賂,與其把這好處給別人,不如送給錦衣衛。對於這麼不講理的解釋,只能說,太祖爺對錦衣衛實在太寵愛了。





錦衣衛的第三項職責,是「緝事」,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當特務。

宋朝只信文官,不信武將。明朝則不同,它連文官都不相信。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是草根中的草根,所以他對官僚沒什麼好感,跟知識分子之間也是互相看不順眼。可是,打江山要靠知識分子當參謀,坐江山更要靠知識分子輔佐。尤不管皇親國戚還是高官大臣,只要皇帝一句話,錦衣衛就敢拿下!它幾乎什麼人都可以監視,什麼案件都可以干預,連官員們的居家私生活也要打聽打聽,搞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如履薄冰。不但要管中央的事,各個地方的大小官員,甚至奸商、刁民,都在錦衣衛的偵查範圍內。皇帝深居九重宮闕,很難有機會直接與外界接觸,又信不過朝廷那些大臣。錦衣衛作為近侍,且手握緝事大權,自然就成了皇帝的心腹參謀。因為直接隸屬於皇帝,手裡又握著眾多官員的把柄,錦衣衛儼然成了一個凌駕於其他部門之上的超級機關。

錦衣衛的第四項職責,是「司法」,也就是臭名昭著的詔獄。

所謂詔獄,就是只要皇帝下令,錦衣衛可以直接逮捕、關押、審訊任何人,不需要通過什麼法律程序。錦衣衛擁有自己的法庭和監獄。掌管刑獄的地方叫鎮撫司,分為南北兩個,南鎮撫司負責審訊犯人,北鎮撫司負責管理牢獄。

大明帝國明明擁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一套完整的司法系統,居然還發明了錦衣衛這樣的超級司法組織。這是明朝的特色,也是它不作不死的地方。

東廠、西廠的來歷

朱元璋在位時,鑒於歷史上宦官亂政的教訓實在太多,所以嚴禁太監接觸朝政。可他兒子朱棣是靠謀反上位的,錦衣衛是建文帝那邊的人,太監才是自己的心腹和功臣。所以朱棣把老爹的教導扔到一邊,創立了東廠,由心腹太監掌管,跟錦衣衛一樣負責偵查和審訊。因此,東廠是皇帝特意扶持起來與錦衣衛爭權的,成立之後,勢頭一度壓過了錦衣衛。到了明憲宗時期,嫌東廠不夠給力,又讓宦官汪直成立了西廠,比東廠更有權勢。明武宗時,大太監劉瑾又成立了內行廠,監察的範圍甚至包括了東廠、西廠和錦衣衛。

錦衣衛是一把雙刃劍。通過它,皇帝可以多快好省地實現自己的意圖,執行自己的決策,也可以制約那幫裙帶關係嚴重的官僚,使他們有所顧慮。但是,正因為它只對皇帝一個人負責,不受任何部門、任何制度的約束,為善為惡全靠自覺,一旦皇帝或者指揮使本人出現問題,錦衣衛就容易淪為殺人工具。

清兵入關後,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皇帝都很善於聽取漢臣的意見,尤其注意吸取明朝衰亡的各種教訓。其中一條就是廢除特務組織,把錦衣衛打回了原形,變成只負責皇帝出行儀仗的鑾儀衛。然而幾十年後,雍正皇帝又創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叫「粘杆處」,專門負責刺探情報、監視政敵。這個組織也被民間稱為「血滴子」。可見,有需求就有市場。對自身政權的合法性不夠自信,才是錦衣衛、東廠、粘杆處這類組織產生的深層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