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為何能打8年?美蘇聯手給雙方賣武器:打得越久掙得越多

軍事家 發佈 2020-01-05T00:14:13+00:00

兩伊戰爭期間,深陷阿富汗戰場的蘇軍無力進行干預,而美國的重心也放在支持阿富汗抵抗者對抗蘇軍,而且伊朗伊拉克都與美蘇存在一些恩怨。美蘇都選擇與這場戰爭在軍事上保持一定距離,充其量派出軍艦保護自己的油輪。但另一方面,美蘇兩國的軍工廠卻敞開出口,發了一筆財。

兩伊戰爭期間,深陷阿富汗戰場的蘇軍無力進行干預,而美國的重心也放在支持阿富汗抵抗者對抗蘇軍,而且伊朗伊拉克都與美蘇存在一些恩怨。美蘇都選擇與這場戰爭在軍事上保持一定距離,充其量派出軍艦保護自己的油輪。但另一方面,美蘇兩國的軍工廠卻敞開出口,發了一筆財。

俄國人憑藉價格便宜、性能耐用簡單的武器,拔得頭籌,兩伊通吃,來者不拒,而且上演了給一方賣坦克,給另外一方賣反坦克飛彈的事情。

兩伊戰爭爆發前後,蘇是伊拉克最大的裝甲武器供應商。整個戰爭中,伊拉克向俄國人採購了4000多輛T54\55和T62坦克,並採購了一批T72坦克。以及大量的BMP步兵戰車,BTR裝甲輸送車,各種火炮牽引車和數萬輛軍用載重卡車。伊拉克的裝甲機械化部隊基本實現全面蘇械,甚至被稱為「小華約」「微縮版蘇軍」。

實際上,蘇軍向伊拉克銷售的坦克質量上都比較一般。如T62\T55,當時都已經不是蘇軍最新的裝備,普遍退到了二線部隊使用。這些坦克屬於戰後第一代或者一代半坦克,夜戰能力有限、缺乏射擊穩定和火控系統,缺乏複合裝甲。但對於當時的戰爭而言,如此數量龐大的坦克讓伊拉克人占盡了優勢。

對伊拉克的軍售成為了下塔吉爾基地(蘇軍坦克重要的生產基地)、車里雅賓斯克機械廠和鄂木斯克機械廠(BMP步兵戰車的原產工廠)在20世紀80年代最大的對外銷售項目。這些工廠獲利頗大,生意興隆。甚至連一些T54的早期型號都被從各地的庫存倉庫中拖出來,修整一番以後,加些新零件就賣給伊拉克——還是按照原價出售。

面對伊拉克坦克巨大威脅的伊朗急需反坦克武器。美國雖然也兩頭賣貨,但畢竟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就和伊朗不太對付,在出口的規模上有限制,而且太貴,使用比較複雜。西歐武器太貴而且嬌氣,在頒布對兩伊戰爭雙方進行武器禁運的條例後,西歐人也不太想與兩伊有過多瓜葛。只有法國向伊拉克出口了一些武器。

找來找去,伊朗也找到了俄國人這。資源雄厚的伊朗當時也不太差錢,這很對俄國人的胃口。於是伊朗的反坦克武器訂單算是有著落了。蘇軍開始向伊拉克的對手出售數以萬計的反坦克飛彈——其中以相對舊式的AT3式為主,但也有改進型號。AT3的線控制導方式有些麻煩,但打伊拉克人的T55還是足夠的。另外,俄國人還趁機向伊朗人搭售了一批85毫米和100毫米反坦克炮。隨著反坦克飛彈的多次升級,牽引式反坦克炮的作用開始下降,正因為如此俄國人急於把很多舊庫存脫手。缺武器的伊朗是照單全收了。

俄國人當時也不太好明了面地打破禁運,兩邊賣貨,還找了個中間商。當時華約陣營的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充當了俄國武器運往伊朗的中介,蘇制武器是以東歐國家的名義來到伊朗的。一邊賣矛,一邊賣盾,俄國人這打算倒是「精明」。

兩伊戰爭能打8年,除了雙方那磕到底的勁頭以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美蘇向雙方大量出口武器和戰爭物資(美國人向伊朗提供了防空飛彈,以及戰機備件和雷達)。美蘇都本著一種態度:兩邊打得越久,自己掙得越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