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他生產的燃料被火箭帶到外太空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發佈 2020-01-06T04:31:37+00:00

來源中國軍網劉永春組織採集低溫燃料樣品「火箭帶到外太空的除了衛星,還有我們生產的低溫助燃劑,這是多麼光榮的任務啊!」劉永春臉上流露著自豪的神情。

來源中國軍網

劉永春組織採集低溫燃料樣品

「火箭帶到外太空的除了衛星,還有我們生產的低溫助燃劑,這是多麼光榮的任務啊!」劉永春臉上流露著自豪的神情。

劉永春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一名制氮制氧崗位操作手,參加執行重大航天發射任務123次,實現了質量控制百分之百無差錯、燃料生產百分之百無紕漏的目標。

「停止加注,準備停機。」2019年11月15日23時,劉永春向各崗位操作手下達指令,晝夜不停連續工作了60天整的低溫生產任務,再一次圓滿完成。

每每這時,他都會自豪地說:「奮鬥在西昌,追夢在西昌,成為航天人,負責一項事關重大的工作,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

其實,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的26年里,劉永春遇到的不止是光榮與夢想。

生產間隙巡查設備

航天發射是項高風險的活動,危險的考驗無處不在,也是航天人必須直面的挑戰。

在一次液氮液氧生產任務中,空分塔管路突然泄漏,生產設備被迫中途停機。此時,距離發射已不足十天,可任務還沒有完成,如果不能保質保量地提供燃料,發射任務一定會錯過最佳窗口發射期。

在航天人眼裡似乎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當務之急是要打開空分塔,卸出塔內的珠光砂,對塔內管道進行全面排查檢修,這是一個最好的也是最愚笨的辦法。珠光砂無毒易流動,極易進入人的呼吸系統,對眼、鼻、呼吸道、肺等器官的刺激性極強;空分塔內存有大量燃料,一點點火花甚至溫度變化,就會引起火災,誘發事故。

作為主操作手,這是劉永春上崗十幾年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險情,他擔起了排除故障的責任。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打響了。1000餘立方米的珠光砂安全卸出後,在空氣流通性較差的廠房裡,顆顆珠光砂如同長了眼睛,不斷鑽進人的喉嚨、眼睛、鼻子、耳朵,眼淚流個不止,汗水淌個不停,沒過多久衣衫就被打濕了。經過整整20個小時的不間斷清理,珠光砂終於悉數運離場房,而劉永春撲通一聲累倒在了現場。

事後,有人問他「你當時就真的不害怕嗎?」劉永春說:「怎麼不怕!當了那麼多年主操作手我比誰都清楚當時有多危險,可我更怕影響任務進程!」

仔細校對儀表

2011年,中心進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期,最短間隔只有15天,液氮液氧生產任務壓力巨大。

在一次設備調試保養中,壓縮機的一個螺杆因溫度超限故障停機。排除誤操作可能性後,他們發現缸體冷卻液中,水垢積聚過厚,導致熱交換不充分,這應該是設備自動停機的主要原因。問題排除後再次啟動壓縮機,系統仍然報錯,進一步檢查後發現轉子與缸體咬死,機頭磨損嚴重不能繼續使用。

設備機械故障只能與廠家聯繫,廠家回函告知需返廠修理,且維修費用很高,返修時間較長。得知消息後,劉永春心裡很不是滋味,冷靜思考了一天,他決定主動出擊,排除故障。

航天人眼裡似乎沒有跨不過的坎。在一無圖紙資料,二無廠家技術人員指導的情況下,劉永春通宵編寫了一套檢修方案,經過商討論證,大家一致同意按他的方法來。

經過五天奮戰,他熬紅了雙眼,大大的黑眼圈掛在憔悴的臉龐上,劉永春執意要親自排障。由於長時間蹲在地上拆裝配件,當他完成最後一個操作時,腿肚子不停地打顫,在同事們的攙扶下來到主控室。

「參數正常!」值班員特別響亮地報告了檢查情況,主控室立馬響起一片歡呼聲,他們終於闖過了技術難關。仰坐在椅子上的劉永春雙目微閉,淚水順著眼角流了下來,同事們激動地把他抱起來,分享來之不易的成功。

生產間隙巡查設備

近幾年,中心步入高密度、常態化航天發射任務期,對低溫燃料保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2018年,他們一鼓作氣,接連打破兩項紀錄,創造設備無故障連續開機194天、保質保量安全生產液氮液氧共1819立方米的新紀錄。

26年來,劉永春遇到無數的挑戰,從「門外漢」逐步掌握全流程全系統操作技能,並走上指揮員的崗位。他說:「夢想與挑戰同在,航天人善於創造奇蹟,為此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