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博士論文?博士生如何寫期刊論文?

阿漫講論文 發佈 2020-01-06T05:02:20+00:00

一、博士論文具體內容第一,選題的意義,包括理論和實踐上的意義。首先,要說明選題在理論上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貢獻,要說清楚這一點實際上對同學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只有充分掌握了相關的文獻以及對於這個領域中的理論發展有充分的了解情況下,才可能把這個問題說清楚。

一、博士論文具體內容

第一,選題的意義,包括理論和實踐上的意義。首先,要說明選題在理論上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貢獻,要說清楚這一點實際上對同學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只有充分掌握了相關的文獻以及對於這個領域中的理論發展有充分的了解情況下,才可能把這個問題說清楚。

然後,要說明研究這個問題在實踐上的價值,這需要對於所研究問題的實際用處有所了解;一般地,選題要具有「重要性」,「前沿性」,「可操作性」,還要有方法論上的意義。「重要性「指研究的問題關係到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重要突破口,對於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具有關鍵性的推進作用。」可操作性「指預期可以在規定的論文期限內完成,即可以做出來,所以要對難度進行評估,既不要選太容易的題目,也不要選擇過於難的題目。「方法論上的意義」是指研究這個問題預期會使用到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在科學研究中,新方法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事實上,有些研究得到的結果可能是平凡的(即人們早已經知道的,或者憑直觀就知道的),但是,運用新方法研究這些問題也是有價值的。譬如,老農民可能有許多完全憑經驗的方法去預測天氣,但是,這一點也不妨礙科學家運用包括Stocks方程在內的空氣動力學的新方法去預測天氣,儘管在開始還很難說這種新方法就一定比老方法來得準確一些;方法運用在博士論文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在開題報告中要求有對於使用什麼樣的方法予以專門的說明。

第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的背景,理論基礎研究及回顧等。

第三,國內外文獻綜述。

第四,問題的現狀,根源以及成因分析。

第五,模型或者指標體系研究(構造),這部分是論文的核心,是創新出現的地方,是衡量論文學術水平的關鍵部分,通常要有數量模型或者是數量指標,也是單獨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內容抽取部分。

第六,案例分析或實證分析部分,通常是運用計量經濟模型對前面得出來的理論創新結果進行檢驗或者是用案例進行驗證。

第七,政策建議,如果說前面的理論研究是對於經濟管理問題進行的診斷的話,這裡就是在診斷結果的基礎上開出藥方,對於解決所研究的問題提出基於自己的理論研究的政策建議。在這裡。許多同學愛犯的毛病是提出的政策建議的思路與自己在前面進行的理論研究之間沒有什麼關係。

當然,不是說所有的博士論文都應該按照上面的內容順序來寫,這裡這是提供一個參照。但是,大多數論文的內容組織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框架來做的,或者說在這個框架上作一些變動後進行的。



二、博士論文寫作小技巧

(1)創新部分是論文的亮點,要「具體」,「恰當」地寫出創新的要點。不要太抽象,要把自己的思路與現有的研究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說出來,還要說出自己的思路在什麼地方比起現有的研究要高明一些,否則就不能說是「創新」。

(2)技術路線一般是指研究的準備,啟動,進行,再重複,取得成果的過程,不是指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更不是指答辯的準備和進行過程,許多同學會出現這些偏誤。

(3)開題報告一定是在文獻收集和研讀過程之後進行的,因為根據上面說明的邏輯,在之前就做開題報告是不可能按照開題報告應有的內容進行的。所以,為了開題,文獻收集和研讀是要儘快進行的,要抓緊時間做。

(4) 方法運用應該寫得具體一些,許多同學把這一項寫成「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理論分析與實際運用相結合」等諸如此類的大框框,一點也不具體,實際上不知道他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方法;這裡要寫出具體的方法,如運用博弈論的方法,計量經濟學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甚至更加具體到如「通過在索洛模型中植入不可再生資源投入變量,然後研究人均收入可持續增長是否可以實現或者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可以實現,從而獲得有關可持續發展新模型的方法」等等。


三、研究與重點突破

博士論文中的理論創新是核心,是代表論文水平的標誌,也是最困難的。可以這樣說,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論文也就解決了一大半了。所以,應該先重點突破這一點。同時,因為整個論文基本上是圍繞這個問題的突破或創新而展開的,所以,這個核心問題沒有解決,也就無從談起論文的寫作了。因此,先不要忙著寫論文,一定要先進行研究,有了成果,才會有東西可以寫。因此,學校對於博士生都要求發表論文,特別是要求在一級學報和核心雜誌上發表論文。因為,如果沒有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發表論文還是不容易的。

這一個過程是整個論文寫作階段中最困難的。不要急,要慢慢來。要有一個蘊踉的階段,要多嘗試。這個階段也是最會讓人感到沮喪的,自己會發覺自己「很苯」,許多地方都不如人,因為會遭遇許多次的失敗,甚至會感到博士論文是做不出來的,甚至會感到想要放棄。注意,這種感覺是所有人在做博士論文時都會有的,不只是你一個人才會有的感覺,所以一定要堅持。根據我和許多其他人的經驗,當這個過程持續一段時間後,火花就會產生了,堅持在最後的就是勝利者。哥德說: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這一個關鍵時刻,不要言放棄。

創新要來自新的火花的產生,而新火花是如何產生的呢?根據經驗,主要是來自多讀模型的過程。一般地,看了許多模型後,會產生有關構造新模型的思路;當然,這種新模型的構造一般也是建立在通過修改別人的模型的基礎上的,而如果沒有讀看許多的別人搞的模型,沒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般來說是不可能做出有創新意義的研究的。這個過程的進行一般具有如下的特點:

(1)通過尋找現有模型所不能解釋的現象,或者不能解決或不能處理的問題,提出修改發展現有模型的必要性;

(2)尋找現有模型存在這種不足的原因,這是一個診斷的過程;

(3)發現現有模型的可以進行修改的地方之後,就要著手進行修改工作,這個過程有較大的難度,主要是技術性的難度,即進行模型研究的技術難度;

(4)這時應該多與導師聯繫,多請教別的高手,但更主要的是要多思考多研究,同時還要補充學習自己過去沒有掌握的一些技術性研究方法。

四、寫作和發表論文

如果成功地解決了上一個階段的問題,這一個問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投遞文章要投一級雜誌,因為這是要實現解決的問題。博士生被要求在一級雜誌上發表論文,否則不能答辯。其它還要在CISSCI目錄上的雜誌上發表論文若干篇,這些雜誌的面要比一級雜誌寬一些,難度也要小一些,但也是不太容易的。有人說,現在在雜誌上發表論文很難,特別是在一級雜誌上,沒有熟人是不可能的。因為一級雜誌就那麼幾本,而全國有那麼多博士生要發表文章,同時,雜誌上發表文章的有許多的是「人情」和「關係」文章,還有名家名流和大官的文章,剩下的版面才比較公平的留給了自由投稿者。

儘管如此,我認為情況還沒有想像的那麼糟。有些問題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學術腐敗是當前十分突出的問題。但是,只要文章寫得好,即使是一級雜誌,發表文章,甚至是發表多篇文章也不是沒有可能的。譬如,有的博士生在入學一到二年中就在一級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了。當然,他們參加了一些基金類課題也是一個原因。在許多一級雜誌上,是鼓勵基金類課題的研究論文發表的。所以,同學們應該儘量參予一些基金類縱向課題的研究。另外,有模型的文章也更加容易發表一些。學校要求至少要在一級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但是,僅僅是一篇文章還只是剛剛及格,一般要發表兩篇以上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五、寫作畢業論文

在完成了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之後,就自然進入了畢業論文的寫作階段。實際上,在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本來也是畢業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發表的論文是專題式的,還不是成體系的,需要把不同的專題研究聯繫起來,連結不同的部分,從而構成一個統一的論證系統。這就是畢業論文的寫作。同時,畢業論文還是學校檢驗學生整體的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方式,所以還不是一個簡單的研究問題。因此,除了學術創新之外,畢業論文的寫作還對於文字語言的表達,知識面,論文結構組織和邏輯運用等有一定的要求。

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要大力藉助於讀書筆記。根據前面已經完成的讀書筆記,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論文中的文獻綜述部分,基本上就是從讀書筆記中來的,或者說是讀書筆記的更加系統的整理,深化和擴充而已。

六、關於「創新」的一些補充看法

博士論文對於「理論創新」有著特別的要求,關於這一點,許多同學不太清楚。首先,博士論文對於創新的要求是「理論」上的「創新」,不是在編寫程序軟體和某一個具體的算法上的改進性「創新」,更不是一個案例的編寫或者具體的政策分析,是否有「理論」上的創新應該說是博士論文與MBA畢業論文的根本不同之一。其次,創新的過程有一定的方法可尋,並不是完全靠天上掉餡餅。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理論創新呢?方法是什麼呢?這裡有一些經驗之談:

1.類比法

將在某個領域曾經取得過成功的方法運用於另外的一個新的領域。譬如,將在經濟學中成功運用過的博弈論方法運用於管理領域中的人力資源管理,這就是E P.Lazear領導的一個基於博弈論方法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領域的創新。

2.假設條件修改法

將現有的理論模型的假設條件根據所要研究的新的環境進行理由十分充分的修改,取得新的成果。譬如,在通常只含有資本和勞動兩種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中加入資源投入要素,可以研究在資源約束下的經濟增長問題,從而研究可持續發展或者可持續增長問題;這就是可持續發展或者可持續增長問題的研究創新;再譬如,卡尼曼(D.Kahneman)與特伏爾茨基(A.Tversky)將經濟學中的邊際收益分為失去的和將獲得的邊際收益,並且根據心理學的發現即人們總是給予失去的以比即將獲得的收益更高的評價,用它作為一個新的一般性假設去取代經濟學中原有的假設,從而獲得行為經濟學的「前景理論」創新。

3.組合法

將不同的領域加以組合,看能不能產生有意義的結果。譬如,將制度經濟學中的交易成本概念與市場規模結合起來考慮,再將市場規模與分工深化程度結合起來考慮,再將分工深化程度與經濟增長結合起來考慮,就得到了楊曉凱的分工演進經濟增長的內生理論創新。

4.特殊到一般

從一般到特殊是大家都會的,但是,逆向思維往往是創造性思維的成功方法。注意個例觀察的一般性推廣。從個例中看出一般性的規律就是「啟發」。譬如,早在1962年K.Arrow就發現了存在於一些製造業(如飛機製造業)中的「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 )現象。但是,在1980年代,經Paul.Romer教授的一般化,將這種機制假設為長期生產過程中的一般性規律,從而得到他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並掀開了所謂「新」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帷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