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患者能吃啥,不能吃啥?飲食禁忌在這裡(附免費治療機會)

藥前沿 發佈 2020-01-06T07:06:49+00:00

類風濕,雖然並非像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那樣,能夠通過飲食來改善症狀,但類風濕的病程往往較長,治療的過程不亞於一場「持久戰」。在此過程中,如能在飲食方面多用心,抱著從身體內部治癒疾病的想法,養成以下良好的飲食習慣,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大有裨益。

類風濕,雖然並非像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那樣,能夠通過飲食來改善症狀,但類風濕的病程往往較長,治療的過程不亞於一場「持久戰」。在此過程中,如能在飲食方面多用心,抱著從身體內部治癒疾病的想法,養成以下良好的飲食習慣,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大有裨益。

規律飲食,細嚼慢咽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是適用於大多數人的飲食基本原則。對於類風濕患者來說,若因關節疼痛、常年服藥等因素而導致食慾降、消化功能減弱,則需要根據個體情況予以合理調配。

不妨嘗試少量多餐、細嚼慢咽的方法,以進食後胃部舒適、食而化為準,保證營養的全面攝入與吸收。要注意的是,不要飢一頓、飽一頓,更不要暴飲暴食。



合理烹飪,鎖住營養

飲食的種類和數量方面雖然有膳食寶塔做參考,但若不注重烹飪方式,同樣會導致營養大打折扣。在傳統的烹飪首發中,蒸和煮是保存食物營養的最好選擇。對於胃腸功能有所下降的患者,長時間的蒸、煮、燉等方式可以讓飯菜更軟一些、爛一些,在最大程度保存營養的同時,更有利於消化吸收。

當然,常見的炒、煎、炸也無可避免,怎麼辦呢?可遵循急火快炒(避免持續高溫導致的營養流失和變形)、上漿勾芡(芡粉中的谷胱甘肽可以保護維生素不被破壞)、添醋撤鹼(維生素等應用物質在酸性環境中要比鹼性環境中穩定)、最後放鹽(可防止菜餚中汁液過多流失以及碘鹽過度揮發)的烹飪原則。



學會辯證,善待脾胃

由於需要長期服用藥物,類風濕患者的脾胃常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響。進食時,若是單純考慮食物營養價值的高低,而忽略自身的承受能力,很有可能讓脾胃「傷上加傷」,所以宜在考慮脾胃能力前提下,根據病情的不同進行合理安排。



分期調養,合理忌口

類風濕患者應該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呢?其實,患者的飲食不能一刀切,要根據關節的症狀變化來調整,關節有變化,建議分階段區別對待。

關節腫痛?為熱痹期

類風濕發病之初,患者關節腫痛症狀很明顯,從中醫來看,這時屬於「熱痹」飲食最好以清淡、涼潤為主,同時攝入一些高蛋白來補充體內消耗的蛋白質。


關節怕冷?進入寒痹期

過了一段時間後,關節不再腫痛,但是經常感覺四肢、關節發涼,或與寒冷天氣症狀會加重,這時就不要吃寒涼的食物了,最好能吃一些桂圓等溫性食物,但切忌大補。

關節已變形?虛實夾雜期

如果關節已經變形,關節周圍皮膚發暗,這說明體質較虛,但局部有寒、痰等實邪,屬於中醫所說的「虛實夾雜」或「本質標實」。建議這時不要吃溫性食物了,最好能飲食清淡,營養均衡,不要吃太過寒涼及油膩的食物。

招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目前大部分患者使用甲氨喋呤治療,但是很多患者產生很強的不耐受性,因此針對甲氨喋呤控制不佳的患者,目前正在開展一項在甲氨蝶呤治療應答不佳的中到重度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評估 LZM008 注射液和托珠單抗注射液(雅美羅)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陽性對照 III 期臨床試驗,符合條件的患者可免費參與相關臨床治療。

主要入選條件:

1、自願入組,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2、確診為中度或重度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病程 ≥ 6 個月;

3、在隨機給藥前,接受過口服甲氨蝶呤治療至少12周(≥ 7.5 mg/周)、且至少4周的穩定劑量口服治療(甲氨蝶呤劑量為7.5~25 mg/周,含臨界值)者;

4、18-70 周歲的男性和女性。

點擊「了解更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