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建議少吃辣,原來是為了保護它!巧用「五味」養五臟、助長壽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發佈 2020-01-06T09:27:18+00:00

辛、酸、甘、苦、咸,是中醫總結的「五味」,《黃帝內經》認為,人稟天地之氣以生,而「夫味得地之氣,故能生五臟之陰」。也就是說,五味能「滋養」臟腑精氣,用得好就能保護人體健康。你可能要問了,那所謂的「吃辣傷胃」、「吃酸開胃」等等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咱們今天就來簡單聊聊吧!

辛、酸、甘、苦、咸,是中醫總結的「五味」,《黃帝內經》認為,人稟天地之氣以生,而「夫味得地之氣,故能生五臟之陰」。也就是說,五味能「滋養」臟腑精氣,用得好就能保護人體健康。

你可能要問了,那所謂的「吃辣傷胃」、「吃酸開胃」等等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咱們今天就來簡單聊聊吧!

1,吃辣真的會「傷胃」?其實它……


逢年過節免不了大吃大喝,其中,麻辣口味的菜在天南地北都廣受歡迎。然而很多醫生都會建議你少吃辣,這是為什麼?

1,吃辣不是胃潰瘍誘因

辛辣並非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辣椒中含有大量辣椒素,會激活遍布人體皮膚和消化道各處的TrpV1通道,也叫做瞬態感受器電位陽離子通道。比如口腔、胃部、肛腸等處。

此時身體對熱量和疼痛的敏感度會大大增加,這種刺激信號反饋到大腦,就是一種燒灼感,但其實並不會產生傷口。

胃潰瘍多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等原因引起,而辣椒素對胃酸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所以吃辣一般不是胃腸病症的誘因。

2,為什麼讓你少吃辣

辣椒素所到之處,會刺激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表皮組織充血。如果本身就有腸胃炎症,那麼吃辣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容易加劇潰瘍處的紅腫、出血和疼痛。

辣椒素產生的痛覺會引起大腦神經興奮,釋放內啡肽,容易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比較危險。

還有就是,腸胃受到辣椒素刺激後,會產生食物「有害」的錯覺,加快蠕動排空,食物來不及消化完全,容易引起嘔吐或腹瀉。

3,健康吃辣2個原則

雖然吃辣有缺點,但戒辣太難了,所以我們要儘量健康地吃辣。第一是做到適量,不然「吃辣一時爽,肛腸太遭殃」。第二是做到搭配得當,儘量減少辣椒與大量酒精、油鹽糖一起食用,選擇搭配蔬菜、水果或清湯更好。

2,酸開胃?苦降火?不是人人都適合

除了吃辣,有關於五味的說法還有不少,比如「酸湯開胃」、「苦瓜降火」,是不是也有講究?當然。


1,不是人人適合吃酸

酸味能生津開胃,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是酸味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增強食慾;二是可以解離出胃酸的氫離子,增強胃液的酸度,提高消化功能。

但胃酸過多也可能損耗胃粘膜細胞,加劇炎症和反酸現象,所以消化功能正常的人,不必刻意吃酸。空腹時更要避免一次性食用大量含鞣酸的食物,以免產生胃結石。

2,吃苦降火別過分

苦味確實有助於清心降火,但對於心臟以外的其他內腑來說,過於寒涼的藥食材反而可能損害肝、腎、脾、肺的陽氣,導致寒濕邪氣侵擾。而且上火也分「實火」和「虛火」,單純吃太多苦味的蓮子、黃連、苦瓜等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

3,五味對症有偏好,這樣補功效翻倍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各項功能處於動態平衡當中,五臟六腑都注重「以和為貴」,適當調補五味,可以幫助調節這種平衡。但具體用法還需先諮詢醫師,對症使用。


1,酸味入肝

酸有一定抑制微生物滋生的作用,還可以減少維生素C的流失,促進鈣、磷、鐵等礦物成分的溶解,提高人體吸收率。

適度食酸可振奮脾胃,而在中醫理論中,脾胃屬土、肝屬木,土能生木,所以有間接養肝的功效。而且大多數酸性藥食材都含有有機酸和鞣質,具有固表止汗、斂氣滋陰的作用,有利於收斂肝氣、肝血,保養肝功能。

01 症狀提示

肝陽虛:失眠多夢、面色蒼白、倦怠乏力等;肝陰虛:虛煩不眠、低熱、手足心熱、盜汗、口乾舌燥等。

02 飲食調理

用4~5顆龍眼肉、20克酸棗仁泡水或煮粥,可緩解肝陽虛;用女貞子、墨旱蓮各10~15克煮水服用,可緩解肝陰虛。

2,苦味入心

中醫認為,心屬火,有高血脂、高血壓或糖尿病的人,更容易更容易產生心火亢盛、心火上炎等問題。

而苦味食材一般性質寒涼,有清熱解毒、除濕利尿、瀉火通便等功效,有利於清心祛火、調節「三高」。苦味藥還多含有生物鹼、苦味質、甙類等成分,有一定調節心血管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01 症狀提示

心火旺:心煩失眠、多汗、易怒、口舌多瘡、血壓升高、長期便秘等。

02 飲食調理

用生地黃15~30克、竹葉9克、通草3克煮水服用,可清心、涼血、祛火、利尿,同時還不傷陰。



3,辛味入肺

肺是人體排出濁氣、吸入清氣的重要場所,是一身氣機的來源,其內部溫暖濕潤,很害怕乾燥、寒冷的環境。如果肺氣虛弱,就容易導致氣滯血瘀。

很多辛味藥食材,比如生薑、洋蔥、大蒜、麻黃、薄荷、紅花等,大都含有揮髮油、皂甙以及生物鹼、酚等微量元素,容易使人發熱出汗,同時也能止咳平喘、促進血液循環。但要注意,辣味食料過於刺激,要慎重使用。

01 症狀提示

肺氣虛:痰多咳喘、胸悶氣短、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

02 飲食調理

用乾薑、肉桂、川椒、黨參、黃芪、茯苓、炒薏仁等搭配成伍,煮水煎服,可以補氣活血。

4,甘味入脾

首先,大部分甘味的藥食材都富含碳水化合物、甙類、脂肪、胺基酸及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都需要脾胃來消化和吸收。其次,脾屬土,不喜歡濕氣,而甘味成分的代謝需要大量水分參與,有助於減少濕氣,保護脾胃健康。

01 症狀提示

脾陽虛:消化不良、飲食失調、形體消瘦、舌苔淡白、納少腹脹等。

02 飲食調理

取炒麥芽、炒谷芽、炒稻芽各6克,入沸水中煎煮開後飲用,可加入適量陳皮,如果沒有糖尿病還可以加少許蜂蜜調味。

5,鹹味入腎

腎屬水,主要負責體液代謝。而鹹味的藥食材一般含有多種無機鹽成分,比如鈉、鉀、鈣、鐵等,能調節血液滲透壓的動態平衡,是腎的「得力助手」。但如果攝入過量,也會改變血液粘稠度,增加患結石症的風險。

01 症狀提示

腎陽虛: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四肢發涼、腰背冷痛等;腎陰虛:腰膝酸軟、潮熱盜汗、舌紅少津、失眠多夢等。

02 飲食調理

用羊肉150克、乾薑30克、黃芪15克、紅棗15克一起煮湯,開鍋後加食鹽、蔥花、花椒、八角少許,燉至羊肉微爛即可。羊肉能益腎昇陽,黃芪能補元陽、通血脈、散寒氣。


黑木耳、海帶、紫菜等富含無機鹽的鹹味食材,則有助於緩解腎陰虛的內熱症狀,可適當煲湯食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