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心理學:徐志摩如此多情,為何還會被萬千女人所迷戀?

大福子 發佈 2020-01-06T11:02:44+00:00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每當我想起這首《再別康橋》,眼前都會浮現出大才子徐志摩風度翩翩的身影。胡適曾對他人說:「徐志摩是一道永遠不停息的生命之泉。」他發展新月派,為中國文學史上創作出一篇又一篇的佳作。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每當我想起這首《再別康橋》,眼前都會浮現出大才子徐志摩風度翩翩的身影。

胡適曾對他人說:「徐志摩是一道永遠不停息的生命之泉。

他發展新月派,為中國文學史上創作出一篇又一篇的佳作。

他雖然消亡於36歲的大好年紀,但他的作品卻長存於世,給後世無數人都起到了指導作用。

可就是這麼一個在文學上人人稱讚的才子卻周轉在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之間,這樣一個多情的男子,為何會被萬千女人所迷戀呢?

髮妻張幼儀:她是最愛徐志摩的女人,為愛付出,不求回報

愛情心理學中有提到,初次見面很重要,首因效應說的是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主導地位的效應。

在感情世界中,有人一見鍾情,有人日久生情。

一見鍾情的是外在,日久生情的是內在,想要一段感情能夠有個開始,第一印象很重要,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去跟另一個人試試日久生情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古時候起,兒女婚姻大事便都由父母包辦,不管兒女喜歡與否,只要他們覺得好,這婚事就安排上了。

當然,我們民國大才子徐志摩也沒能逃過這個命數。1915年,在家人的安排下,徐志摩娶了素未謀面的張幼儀,婚後的徐志摩就像是一台沒有感情的機器一般,遵從父母之命,履行婚姻義務,對於思想開放,性格風流的徐志摩,這段婚姻無疑像是個禁錮他的枷鎖。

放在任何一個年代,張幼儀都可以說是眾多男人得不到的女人,張幼儀不僅學識淵博,她的哥哥更是當年政界風雲人物,這樣有才又有財的女人,誰會不喜歡?

徐志摩就是那例外,而深受中國傳統道德觀影響的張幼儀對徐志摩的第一印象是極好的,徐志摩相貌英俊,又是大才子,就算張幼儀學識有多淵博,但面對徐志摩這樣一個優秀的男人,哪會有不心動的道理?

所以她並不在乎徐志摩是否愛她,她依舊做著一個妻子該做的事情,默默的照顧公婆,默默的打理家務,但這並不能打動放蕩不羈的徐志摩,在她懷有身孕的時候,徐志摩甚至讓她打掉這個孩子。

放在現在來說,徐志摩真是個活脫脫的渣男,但放在那個年代,換位思考一下,徐志摩只不過是追求自由,渴望自由戀愛,卻與那個年代格格不入的男子罷了。

1922年,徐志摩擺脫了婚姻的枷鎖,奔向了才女林徽因,後世有人說,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的導火索是林徽因,但在我看來不盡然,他們兩個人本來就三觀不合,性格也是大相逕庭,這樣兩個人組成的婚姻,就算沒有第三個人出現,也很難維持下去。

張幼儀在痴情,牽掛,絕望中度過了前半生,她為他生下兩子,為他整理詩集,甚至還資助他的第二任妻子----陸小曼。

命運就是這樣殘酷無情,可以說他們的婚姻是舊時代的產物,更是兩個人的不幸。

林徽因: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愛情心理學中有提到,初戀最難忘,心中最懵懂最青澀也是最刻骨銘心的,那種小曖昧和情竇初開的懵懵懂懂的愛情讓人懷戀,西方心理學家契可尼做了許多有趣的實驗,發現一般人對已完成了的,已有結果的事情極易忘懷,而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為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

對於徐志摩來說,林徽因就是這樣的存在,她是完美的,是他一生永遠追隨的理想。

林徽因曾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一件衣服在沒買之前心心念念的,但在買回來之後卻覺得那件衣服沒那麼好看了,對於愛人也是,在沒有得到之前,覺得這個人怎麼都是完美的,而得到之後卻又沒那麼珍惜了。

這也正好能夠解釋陳奕迅唱的那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1921年秋天,徐志摩與才女林徽因結識,那是一個臨近黃昏的傍晚,在夕陽下,一位身穿白色連衣裙的女子正緩緩向他走來,女子那銀鈴般的笑聲和出眾的才華與樣貌深深吸引著徐志摩。

度過七年無感婚姻的徐志摩在見到林徽因時,讓他的情感世界豁然開朗,猶如一片黑暗的森林中,突然灑滿了陽光,他為她作詩數首,帶她四處遊玩,只求得其芳心。

16歲的少女,情竇初開,見到徐志摩時,不禁也產生了情愫。

但林徽因迷戀之餘,又有個聲音不斷的在提醒著她,徐志摩有妻子,有孩子,現在她又與他在一起,這實在有背道德,她終選擇了後者。

林徽因的不辭而別,讓徐志摩傷心不已,時隔多年,二人再見之時,林徽因有了梁思成,徐志摩也有了陸小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也正應了徐志摩在《偶然》中所寫的那樣----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在我看來,徐志摩和林徽因兩人是有遺憾的,如果沒有上一段被安排的婚姻,也許林徽因才是與徐志摩最般配的那個人,也許兩個人早已修成正果,他也不會年僅36歲就消亡於人世間了。

陸小曼:為了她,徐志摩成了完美丈夫

愛情心理學中有一種心理被稱為吊橋效應,當一個人提心弔膽的一瞬間,抬頭髮現了一個異性,這是最容易產生感情的情形,因為吊橋上提心弔膽的心跳加速,會被誤認為是看見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產生的反應,就像英雄救美後,為什麼會愛上救她的英雄一樣。

我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小時候有一次滑輪滑不小心摔倒了,有位好心的男性朋友將我扶了起來,當時我就覺得這個男的可真帥,但事後我朋友卻說那個男的長相根本算不上帥。

徐志摩對於陸小曼來說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在她生命中最落魄的時候出現,救她於水深火熱之中,徐志摩便像是她的英雄一般,於是愛情便悄然發生了。

1924年沉浸在失戀痛苦中的徐志摩常常光顧於娛樂場所,而缺少丈夫陪伴的陸小曼為了彌補內心的空缺也來到了這裡,寂寞的陸小曼見到英俊瀟洒又健談的徐志摩產生了愛慕之情,為了他陸小曼不惜違背父母意願,與當時的丈夫離婚,還打掉了上一任丈夫的孩子。

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往事依舊曆歷在目,在上一段婚姻中,徐志摩對其不理不睬,不聞不問,甚至從不關心與之的孩子,但與陸小曼的婚姻中,他又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完美丈夫。

他對陸小曼百般呵護,可陸小曼本就是性情中人,貪玩是她的天性,整天不是喝酒就是唱歌,甚至還吸食鴉片成了癮。

本就對徐志摩離婚不滿的父母,見到兒子的二婚媳婦竟是如此不堪,一怒之下,斷了與其的經濟來往,陸小曼出身名門,花錢大手大腳已經成為習慣,徐志摩雖覺得她這樣做不妥,但為了能讓妻子開心,他不得不身兼數職,供其花銷。

徐志摩對陸小曼種種的寵溺,足以說明他對陸小曼愛之深,儘管如此也依舊改變不了陸小曼的大小姐脾氣,直到1931年徐志摩逝世後,陸小曼才大徹大悟。

王力宏《大城小愛》里唱到:「失去才會懂得珍惜...」事實確實如此,徐志摩生前對她的種種好,到徐志摩去世後,她才有所感受,當初她不惜背負罵名也要衝破封建束縛和徐志摩在一起,得到後卻沒有珍惜,她抱著現場徐志摩留下的唯一遺物,泣不成聲。

此後的陸小曼性情大變,不再出去交際,也戒了鴉片的癮,變成了徐志摩在生前最期待的樣子,她用她的餘生整理徐志摩的遺作,看著那些詩句,仿佛愛人依舊在她的身旁,從未走遠。

結語

都說一個男人在經歷兩段感情後,才能在第三段感情中走的更遠,徐志摩和陸小曼就是最好的驗證。

如果說徐志摩一生摯愛是陸小曼,那麼林徽因更像是他的紅顏知己,那個最懂他,能走近他內心的靈魂伴侶。

有人說徐志摩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渣男,在第一任妻子懷孕之際,他選擇離開並愛上了林徽因,見得不到林徽因,又火速的愛上了陸小曼。

儘管如此,徐志摩依舊是被萬千女人所迷戀的那個風流才子。

縱觀徐志摩的一生,不就正像是他《再別康橋》所寫的那般----「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