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西晉與東吳之間的「交州之戰」,西晉入侵東吳後方的一戰

插畫師的三國夢 發佈 2020-01-06T08:15:42+00:00

歷代詩·三國(楊簡)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孫權雖然被很多人視為守成之主,不過他的開拓的功業也很可觀,以江東六郡開拓成揚州、荊州、交州三州。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孫權雖然被很多人視為守成之主,不過他的開拓的功業也很可觀,以江東六郡開拓成揚州、荊州、交州三州。相對於揚州和荊州,交州位處於最南方,有荊州和揚州的屏障,雖然與益州相鄰,但是交通不太方便,而東吳和蜀漢也基本上保持同盟的關係。所以交州也一直是東吳的後方。而在東吳永安六年(即公元263年),就在蜀漢被滅亡的那一年,曹魏或者說西晉就入侵到交州,和東吳進行對交州的爭奪戰。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西晉與東吳之間的「交州之戰」。

交州動亂與曹魏滅蜀

孫權打下交州這麼大一塊地方,當然不是為了擺著好看,要從裡面徵兵,還要從裡面獲得經濟產出以及瑪瑙、珍珠、犀角、玳瑁、象牙還有孔雀等交州特有的奢侈品。另外交州地處偏遠,當地人的風俗文化與中原地區不同,民風剽悍,向來對朝廷調派的地方長官不合,對東吳的統治想來缺乏認同感。這樣一來東吳政權和交州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

交州交阯太守孫諝曾徵調交趾郡的上千的手工藝人送到首都建業;在永安六年五月,東吳的察戰鄧句(一說鄧荀)又來到交趾郡。察戰按照裴松之的註解,是東吳的一種官職;又根據《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以及《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中的記載,察戰似乎是一種專門負責徵收物品、兵丁的官員。本來交趾郡民就已經對孫諝徵調手工藝人的事情感到不滿,這回代表徵收、掠奪的察戰又來到交趾郡,徹底激發了交趾郡吏民對東吳的怒火。郡吏呂興殺死孫諝、鄧句,起兵反叛東吳。

《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孫休遣使鄧句,敕交阯太守鎖送其民,發以為兵。」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諝先是科郡上手工千餘人送建業,而察戰至,恐復見取,故興等因此扇動兵民,招誘諸夷也。」

《晉書·陶璜傳》:「會察戰鄧荀至,擅調孔雀三千頭,遣送秣陵。」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是歲使察戰到交阯調孔爵、大豬。(臣松之按:察戰吳官名號,今揚都有察戰巷。)」

而在同年還有一個影響力更大的歷史事件,即「魏滅蜀之戰」。司馬昭為了擺脫弒君帶來的道德危機,對蜀漢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在出征前很多人都認為伐蜀的時機未到,司馬昭的目的估計也僅僅是得到漢中而已,足以建立名望了。沒想到鄧艾實在太給力,一舉消滅蜀漢。這次戰役的影響就是蜀漢被消滅,東吳失去盟友,曹魏的版圖和聲勢進一步擴張,並且對東吳形成西、北兩線鉗制的形勢。而且益州南中地區也劃入曹魏的版圖,已經能夠與交州接壤。交州從原先的東吳後方成為曹魏或者西晉與東吳另一個戰場的前線。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永安六年)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劉禪降魏問至,然後罷。」

西晉對交州的爭取

呂興在交趾郡起兵,交趾郡以南被隔斷的九真郡、日南郡也響應呂興的反叛(不知道是因為與東吳隔絕還是自發的響應)。呂興率領交州南部三郡(交趾、九真、日南)叛軍向北逼近合浦郡,並且派都尉唐譜等人到益州南中地區的牂牁郡進乘縣,與南中都督霍弋聯繫。

《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遣都尉唐譜等詣進乘縣,因南中都督護軍霍弋上表自陳。」

霍弋是守城名將霍峻的兒子,在蜀漢時期曾任庲降副貳都督,雖然是庲降都督的副手,但這個時候的庲降都督閻宇身處永安,所以南中地區的事務應該都由霍弋負責。劉禪投降之後,霍弋在抵抗也沒有什麼意義,於是也向曹魏投降。南中地區與交州相鄰,交州南部三郡發生叛亂,霍弋主動自薦,對交州展開爭奪。曹魏當然也希望在東吳後方開闢一個戰場。於是曹魏任命霍弋為交州刺史;任命呂興為安南將軍,都督交州軍事。呂興在交州孤立無援,霍弋派遣爨谷等人率軍進入交州,支援呂興。不過還沒有到達的時候,呂興就被部下李統殺死。但這並不意味著交州的局勢得到控制,交州南部三郡仍然掌握在曹魏或者說西晉手中。隨後就是西晉與東吳之間曠日持久的交州爭奪戰。

《資治通鑑·魏紀十》:「弋表遣建寧爨谷為交趾太守……未至,興為其功曹李統所殺。」

「交州之戰」的過程

第一次「交州之戰」

「交州之戰」的持續時間很長,分為多個戰役。東吳對交州重新爭奪始於東吳寶鼎三年、西晉泰始四年(即公元268年),此時西晉已經取代曹魏,東吳在位皇帝為後主孫皓,霍弋所遣的交趾太守爨谷、馬融相繼去世,於是又派遣楊稷為交趾太守,另外還有毛炅、董元、孟干、孟通、李松、王業、爨能等人。孫皓派遣劉俊、脩則反覆三次進攻交趾,結果被楊稷等人擊敗。這個時候除了交趾、日南、九真這交州南部三郡以外,鬱林郡(這個時候當屬於廣州)也呼應了楊稷,對劉俊、脩則所在的合浦郡(也屬於廣州)形成半包圍的形勢。

楊稷當機立斷,令毛炅、董元等人主動出擊,進攻合浦。晉軍和吳軍合戰於合浦縣以東的古城,晉軍大勝,斬殺劉俊、脩則。楊稷等人並沒有憑藉此戰完全控制合浦郡,但也占據了主動,頻繁地對交州(或者說廣州)其他郡縣進行襲擾。

《華陽國志·南中志》:「吳交州刺史劉峻、前部督修則領軍三攻稷,皆為稷所敗;鬱林、九真皆附稷。稷表遣將軍毛炅、董元等攻合浦,戰於古城,大破吳軍,殺峻、則。」

《讀史方輿紀要·廣東五》:「漳平廢縣(在府東……交趾太守楊稷據交趾,遣將毛炅等攻合浦,戰於古城,大敗吳兵,即此城雲。)」

第二次「交州之戰」

「交州之戰」第一個階段是西晉獲勝。在東吳建衡元年、西晉泰始五年(即公元269年),孫皓又對盤踞在交州的楊稷進行反擊。孫皓令李勖、徐存領一軍從建安海道向合浦;虞氾、薛珝、陶璜合兵十萬(一說三十萬,這個數字太誇張了)從荊州向合浦,雙方匯合進攻楊稷。李勖、徐存這一路由於海道不通而撤退,陶璜等人順利到達合浦。在建衡三年、西晉泰始七年(即公元271年),陶璜等人開始對楊稷發動進攻。

《晉書·陶璜傳》:「璜敗,退保合浦,亡其二將。」

吳軍初戰失利,軍隊內部還差點鬧出矛盾。陶璜等人改變策略,放棄陸路,由海道直接到交趾。楊稷所置九真太守董元率軍抵禦陶璜等人。陶璜看出董元所設的伏兵,提前做好準備,一舉擊潰董元。然後陶璜拉攏董元部將解系的弟弟解象,讓解象策反解系,殺死董元。不過這件事在史料上存在衝突。以上內容來源於《晉書》,在《華陽國志》中記載董元病死。小編暫以《晉書》為是。

《晉書·陶璜傳》:「璜誘其弟象,使為書與系……乃就殺之。」

《華陽國志·南中志》:「(董)元病亡,更以益州王素代之。」

東吳軍隊的數量至少十萬,占據巨大優勢,想要長期堅守交趾,最好的辦法是出兵取得一次小的勝利,打擊東吳軍隊的士氣。就如張遼、李典在「合肥之戰」中那樣。楊稷派毛炅等人出兵,和陶璜交戰於交趾郡封溪縣,但是沒有成功。此刻楊稷手中只有一千人,外加四千新兵。陶璜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將交趾團團圍住,堵塞道路,隔絕可能出現的援兵。到同年七月的時候,城內糧食已經耗盡,大量士兵和百姓被餓死。於是楊稷部將王約反叛楊稷,接應陶璜。東吳軍隊順利入城,平定交趾郡,並且陸續平定交州其他郡縣。「交州之戰」以東吳的勝利而告終。以上內容來源於《華陽國志》,在《晉書》、《漢晉春秋》中記載楊稷與霍弋約定被圍百天以上可以投降,陶璜為了讓楊稷死心(此時霍弋已死),以及宣揚正義的需求,給楊稷糧食堅持到百天以上,日期到了但援軍沒到,於是楊稷等人投降。小編暫且以《華陽國志》為是。

《華陽國志·南中志》:「至秋七月,城中食盡,病餓死者大半。交趾人廣野將軍王約反應陶璜,以梯援外,吳人遂得入城。」

《晉書·陶璜傳》、《漢晉春秋》:「稷等日未滿而糧盡,乞降於璜。璜不許,而給糧使守……稷、炅糧盡,救不至,乃納之。」

小結

從公元263年到公元271年,長達八年的西晉與東吳的交州爭奪戰終於告一段落。這次「交州之戰」雖然以東吳勝利結束,但是在具體過程中,西晉還是對東吳後方造成破壞,控制交州南部牽制東吳的兵力,讓東吳陷入腹背受敵的形勢。不過總體上來說,交州交通不便,開發不足,地處偏僻,未能夠直接威脅東吳的政治中心,西晉對孤懸在交趾的楊稷等人也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並且「交州之戰」發生時已經是三國時期的中後期,蜀漢已經滅亡,所以知名度就遠不如其他的一些大規模戰役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華陽國志》、《讀史方輿紀要》、《資治通鑑》、《建康實錄》、《後漢書》、《中國歷史地圖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