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醫生一周看600位病人,被贊天職所在,如此褒揚為何惹人反感

每日熱門話題 發佈 2020-01-06T08:36:15+00:00

個別媒體對醫生這個群體的褒揚,到了一種很誇張的地步。近日有媒體報導,江蘇某醫院一名92歲的"高齡醫生"每周坐診4-5天,能看600多位病人,並讚揚這是"醫生的天職所在"。但如此高度讚揚卻引發了許多網友的反感,這是為什麼呢?是愛崗敬業還是時代悲哀?

個別媒體對醫生這個群體的褒揚,到了一種很誇張的地步。

近日有媒體報導,江蘇某醫院一名92歲的"高齡醫生"每周坐診4-5天,能看600多位病人,並讚揚這是"醫生的天職所在"。

但如此高度讚揚卻引發了許多網友的反感,這是為什麼呢?

是愛崗敬業還是時代悲哀?

被996折磨到木然的上班狗很難想像,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信奉"工作使我快樂"的人。

比如江蘇某醫院的敖忠芳醫生。

92歲高齡的她,依舊沒有"回歸家庭"享受天倫之樂,而是繼續留在醫生崗位上,據說她一個星期能接待600位病人。

原本是一件可以宣揚敖忠芳醫生愛崗敬業的好事,但經個別媒體報導後,味道卻變了。

他們將敖忠芳醫生捧得高高的,極盡溢美之詞,並將這些溢美之詞悉數加在整個醫生群體上。這樣一來,其他醫生似乎只有做到敖忠芳醫生這般程度才能算得上是履行了醫生的本職。

不少網友都察覺出了不對勁。

"一周看600位病人,這不是褒揚,這是時代的悲哀。"

"這樣的報導多了,才會讓一些人覺得醫生再苦再累都是活該。"

"還是把醫生也看成一種普通職業好點,有點職業精神就夠了。"

可見網友並不喜歡媒體過度吹捧醫生。

"捧"的背後是"殺"

個別媒體過分誇大醫生道德的這種行為,可以稱之為"捧殺"。

"捧殺"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後果。

比如會提高普通群眾對醫生道德的期望。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標杆",但"標杆"之所以是"標杆",就是因為他們做的事平常人很難做到。一旦媒體將"行業標杆"吹成了"行業標準",就會人為提高普通群眾對醫生道德的期望,而期望越大失望也會越大。

再比如會為患者為難醫生提供藉口。

有些不懷好意的患者看到這種新聞後,可能就會用"別人家的醫生"作為藉口,為難自己遇到的普通醫生,以達到"道德綁架"的效果。

還比如會造成人們會醫生這個行業的誤解。

"醫生也要吃飯?"

"醫生也要睡覺?"

"醫生也要上廁所?"

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便是源於人們對醫生這個行業的不了解,敖忠芳醫生一周看600名病人的新聞一出,醫生更解釋不清了。

誇讚的正確姿勢

不能"捧殺",不意味著以後媒體就不能"捧"了。

有關醫生的正面新聞,可以報導,可以讚揚,也可以高度評價,但要注意兩點。

一是實事求是,不為噱頭故意誇大。

個別媒體為了搶流量、搶頭條,或斷章取義,或無中生有,故意使用一些誇張的數字或言論來作為標題。很多網友只看標題,不看正文,就很容易造成誤會。

二是不要動不動就帶上"醫生"這整個群體。

醫生也是普通人,不是聖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情緒、自己的煩惱和自己的性格。那些可以稱之為"行業標杆"的醫生值得褒獎,但這是屬於他們個人的榮譽,而非整個醫生群體的榮譽。

媒體喜歡"立典型",喜歡立不求回報的醫生典型,喜歡立兩袖清風的老師典型,喜歡立十全十美的公務員典型。

網友要做到能分清楚"標杆"和"普通的大多數",切勿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這兩類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