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韓戰就離不開三八線,然而這條線的劃定卻有三種說法

前進在線 發佈 2020-01-06T08:49:17+00:00

三八線是整個韓戰繞不開的,說到韓戰必須要說到三八線,這條看不見的線不單單是交戰雙方的界線,也成為了一條「底線」。那麼,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是誰劃定的?劃定的這條線說明了什麼?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

三八線是整個韓戰繞不開的,說到韓戰必須要說到三八線,這條看不見的線不單單是交戰雙方的界線,也成為了一條「底線」。

那麼,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是誰劃定的?劃定的這條線說明了什麼?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


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長期依附中國的朝鮮被日本所迫與清政府解除了藩屬關係。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劃朝鮮為它的一個省份,從而殖民統治朝鮮30餘年。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事正酣,但德、日協約國已凸現敗勢,同盟國開始商議戰後的國際安排,其中也談到了朝鮮問題。這年11月,中、美、英三國在開羅會議上共同簽署了《開羅宣言》,對於朝鮮的前途命運是這樣說的,「我三大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在之後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和史達林討論了朝鮮問題,史達林說朝鮮應該獲得獨立,在朝鮮能夠完全獨立以前,需要有那麼一段時間,也許需要40年。

1945年2月召開雅爾達會議再次談到朝鮮問題。羅斯福向史達林提出:朝鮮人民做好自治準備之前,要由一個蘇聯代表、一個美國代表和一個中國代表實行託管,託管期愈短愈好。史達林建議,應該邀請英國參加託管。

日本本土被美國丟下原子彈後,徹底傷了元氣,宣布無條件投降。四大國還沒有商議好如何託管朝鮮時,首先得解決美國和蘇聯分別在朝鮮半島對日軍進行受降和實行軍事占領的問題。而此時,蘇軍已擊潰日本關東軍,挺進了朝鮮半島北部,正在向南推進。美國感覺形勢不妙,這樣下去勢必要影響自己在遠東的長遠利益。於是,引出了三八線的問題。


對於三八線的劃定,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1945年8月,美國得到情報,日本決定無條件投降,蘇聯正大舉進入朝鮮。馬歇爾得知情況後,立即要求作戰局劃出一條能阻止蘇軍南下的界線。林肯接到命令後陷入深思,如何劃定這條分界線讓他很是為難,這時他看到辦公桌上有份《紐約時報》,在一篇蘇軍進攻的報導中,配有一幅地圖,這幅地圖只畫出了三八線以北的地區,於是,這成為了美國提出以三八線為界線的根據。

第二種說法是,日本宣布投降後,美國需要趕快起草關於投降程序的總命令,命令里得明確蘇聯和美國受降區域的問題。負責起草程序的政策組負責人博尼斯蒂爾上校本想按朝鮮的行政區來劃分受降界線,但身邊沒有資料,他看到北緯38度線正好從朝鮮半島中部穿過,於是他決定用三八線作為受降區域的分界線。

以上兩種說法,大部分戰爭史學家並不採信,認為下種說法更可靠真實。

日本宣布投降,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部協調委員會於1945年8月10日晚上,在五角大樓的作戰會議廳開緊急會議。研究的主要問題是,美軍遠在太平洋,不可能搶在蘇軍之前進入朝鮮了。那麼就得讓蘇軍停下來,在哪裡停下來,能讓史達林接受,而且還能滿足美國的政治意願和軍事企圖。

在五角大樓的第三休息室里,一個名叫迪安·里斯克的年輕上校和他的同事接受了國防部長助理命令。命令他和同事在30分鐘內,劃出一條讓蘇聯停止南下的分界線。

里斯克和他的同事緊緊盯著朝鮮半島的地圖,然後拿出筆在地圖上順著北緯38度線畫了一條線說,就以這條線為界吧,朝鮮半島大體上分成兩半,朝鮮的首都漢城正好包括在美國部隊的受降區內。

第二天,倆人的方案就在三部協調委員會上通過,並得到哈里·杜魯門總統的批准。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發出盟軍總司令關於受降的總字第1號命令,明確日軍在三八線以北者向蘇軍投降,在三八線以南者向美軍投降。

使美國感到驚異的是史達林在第二天的答覆中沒有異議,並且命令已經進入三八線以南的蘇軍全部撤回到三八線以北。

這條約300公里長的分界線斜穿朝鮮半島,它截斷了75條小溪、12條河流,越過崇山峻岭,穿過181條小路、104條鄉村土路、15條道際公路和8條高級公路,以及6條南北鐵路線。


三八線對於國家的行政管理和經濟發展是極不合理的,然而,它活生生的被人為的「造」了出來,雖然表面上是從軍事角度劃定的,但一開始就有著深遠的政治考慮,是美蘇在遠東對抗的產物,也是韓戰爆發的根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