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學了15年心理學,他的方法「不靠譜」,但管用

磁場 發佈 2020-01-06T10:10:43+00:00

今天的文章,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正式開始前,我想先跟你做一個有趣的測試。請你試著問自己以下5個問題:1.不如意的時候,我是傾向於反思自己的問題,還是找別人的責任?2.出現意外狀況,我更願意把它當成一件好事呢,還是壞事?3.

今天的文章,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正式開始前,我想先跟你做一個有趣的測試。


請你試著問自己以下5個問題:

1.不如意的時候,我是傾向於反思自己的問題,還是找別人的責任?


2.出現意外狀況,我更願意把它當成一件好事呢,還是壞事?


3.如果我取得了某種成就,我覺得是因為自己厲害呢,還是因為運氣好?


4.別人誇獎我的時候,我傾向於全然接受,還是認為沒這麼好?


5.我是更在意那些誇獎我的人,還是更在意那些對我有意見的人?


找一張白紙,把你的答案寫下來。

需要說明的是,每個選項沒有好壞之分。但請記住你的選擇。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慣性思維」,是你用來看這個世界的「有色眼鏡」。

它並不是一副簡單的眼鏡,它有自己的意志。進入我們眼睛的信息,有的會被它過濾,有的被加強,還有的會被扭曲。因而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身上,往往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同一個機會,有人僅有80%的把握就去冒險,有人做好了120%的準備卻仍然戰戰兢兢,不敢爭取;

同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有人解讀為善意,有人卻認為是「不喜歡自己」;

同一種狀態,有人能非常接納,有人卻總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對自己不滿……


而更可怕的是,如果一個人成天帶著這副眼鏡,會愈發固化你看待問題的方式。


例如有人遇事總把一切責任都歸結於他人,指責他人;也有人總認為是自己的錯,性格不夠好,能力不行,過度責怪自己……


你是不是很容易就能想到:把眼鏡摘了就好啊! 先告訴你一個壞消息:這副眼鏡摘不掉 。


所以很多人會進入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中,談戀愛總被某類渣男吸引,和人打交道總不夠自信,事業就是達不到預期……


這種循環一旦形成,就會一次次強化,越陷越深,再難從內部打破。很多抑鬱的人、來諮詢室的人,80%的困擾,根源都在於此……


但也有一個好消息是:想跳出來,有一個人可以幫你。

他給方法,讓人一聽就覺得「不靠譜」,很怪異,甚至驢頭不對馬嘴,但,真的有用。

01

一場荒謬的比賽,獎金100萬

他學了15年心理學,是北大博士、心理學泰斗錢銘怡的高徒,任教過清華大學……

心理學家武志紅自稱是他的「粉絲」,每次和他對談都很有收穫。

受邀參加《奇葩大會》,他說心理學沒有用,但高曉松、蔡康永卻一致評價他:

高手,總是以「無用」為用,飛花摘葉,可以傷人。

他,就是李松蔚

曾經有一位讀者來信,說現在的工作她不喜歡,有一份讓她心動的新工作,但薪水不高。她非常糾結。

李松蔚反問她:就算我建議你換工作,你也不會聽吧?

「對,錢真的也很重要,在這裡每年能多5萬。」

「那我建議你不要換工作了,準備張紙條,等你以後再糾結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你就寫一句話——我用現在的人生,多換了5萬塊錢。我覺得值!」

這麼重要的事,他一句話就給人家「打發」了,讀者果然沒再回復。

然而沒過幾個月,讀者卻來信說換工作了!

你可能也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一句話有這麼大的威力?

她寫到,之前的工作機械、重複、無聊,越干越累,一天天地耗著,年紀輕輕,整個人的朝氣卻已經磨沒了……


但她以前看不到這些,5萬塊錢,成了她的有色眼鏡。戴著這幅眼鏡,她只看到了損失、風險、害怕,而屏蔽了背後被消耗的自己。李老師這句話,恰恰讓她意識到,多出的5萬並不值得。


一位妻子,愁眉苦臉地向李老師抱怨,丈夫婚後從不幫忙分擔家務,還經常和她吵架。

李老師邀請她參加一個「荒謬」的比賽,贏的人獎金有100萬。

比賽要求很簡單:在不告知伴侶的情況下,讓他不幫忙幹家務活。1年,5年,甚至10年,誰的伴侶忍不住幹了活,就賺不到這100萬。

現在你好好想想,為了拿到這筆獎勵,你該怎麼做?

妻子覺得非常奇怪,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為了幫助她思考,李老師提供了一些思路,比如:

1、一看到他幹活趕緊接手過來,並且批評他幹得不好;


2、不斷說他是一個不幹家務的人,跟身邊每個人說,造成心理暗示;


3、然後大吼大叫,跟他吵,讓他在家裡呆不住還可以有哪些?自己想。


妻子聽完突然愣住了,睜大眼睛,仿佛意識到什麼:我好像,現在做的,就是這些。

順著這些話,她又捋了捋,除了做家務,當她想讓丈夫更體貼、更上進,想讓孩子更聽話的時候,用的都是這幾招……


這是她以前從未看到的事情,她的有色眼鏡,過濾掉了所有自身的問題,滿眼都別人的毛病。


放到生活中看一看,這幾招,也是你正在用的嗎?

02

他一直跟常理對著幹 ,但真的有用

李松蔚的方法思路清奇,常常跟常理對著幹。


很多人開玩笑說,想扒開李松蔚的腦袋看一看,他是怎麼長的,為什麼總能想到一般人不可能想到的角度。

他的一個朋友,孩子寫作業很磨蹭,父母全程督促都沒用。

他說,最好的督促就是,孩子寫作業,父母在隔壁看電視。

但如果孩子9點前寫完,可以跟父母一起看。

母親不同意,覺得太荒唐,父親覺得有點冒險,但可以試試。

果然,前幾天效果很不理想,孩子效率更低,睡得更晚了。而就在那天,孩子竟然8點半寫完作業走出臥室,問:

「你們是現在給我簽字,還是我們一起看完電視再簽?」

你明白了嗎?很多時候,並非孩子真的需要被督促,而是父母需要這份督促,並非孩子真的有問題,而是父母透過自己的眼鏡,「看到」了孩子的問題,甚至在無意識中,「維持」了孩子的問題。


很多跟李松蔚一起工作的同事,常常會自嘲說覺得自己「沒有帶腦子」,每次他不經意地點撥一下,你會突然有點「頓悟」:原來還可以這樣!

幫李松蔚做這門課的產品經理,怕不能很好呈現課程,曾經壓力非常大,失眠很嚴重。

李老師給她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就三個字:別睡了。

「怎麼可以這樣呢!李老師,這根本沒有解決問題!」

「那就對了,看到你這種反應,我就知道這個方向很有希望。」

她也挺有勇氣,當天晚上就沒睡,熬了一個通宵,提前把工作做了,只睡了2小時。到第二天,因為已經做了一部分工作,她很有成就感,精神特別好,工作效率也高了。

她嘗到了熬夜的甜頭,後來還想繼續熬,卻總忍不住會睡著。

把「問題」,看成一種「資源」,這是李松蔚的獨特視角。

03

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

10多年來,李松蔚發現,諮詢室來求助的人苦惱於各種問題,很多人常常困在慣性思維中,對自己、或身邊人發狠使「蠻勁」,最後往往越解決問題越是個問題。


是的,每個人腦子裡都有很多「我不行」「我不可以」「我做不到」的聲音。


當我們接手新的工作時,遇到新項目時,公開發言時……這種想法,讓我們更加緊張,變得束手束腳,心想,看吧我果然不行。


直到我聽到李松蔚老師的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

李老師分享在一次卡巴金的正念工作坊中,維持一個瑜伽動作時,很快,大家就覺得自己堅持不了了。

卡巴金老師說:這只是你頭腦當中的一個想法、一個聲音。


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你有兩種選擇:相信這個聲音,或者不理會它,堅持一秒,再堅持一秒……結果很多人維持的時間都延長了一倍以上。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對啊,我也可以不理這些聲音啊!


接著,我試著用李松蔚老師的方法,每當它出現一次,我就重複一遍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但並不等於事實,無論它多麼逼真,不理會就好。


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掌握了一個很了不起的東西。


「我們長期以來的想法、感受、困擾已久的問題,有一天將會被某個人一語道破。」


生活中,那種靈感乍現的時刻其實很難有,而李松蔚老師,就是那個「一語道破夢中人」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