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這四個國家各有側重點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 發佈 2020-01-06T10:31:40+00:00

前不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這項面向79個國家和地區約60萬名學生的測試中,我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作為整體,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的第一名。

前不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這項面向79個國家和地區約60萬名學生的測試中,我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作為整體,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的第一名。欣喜之餘,不難發現,教育發展與學生髮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每個國家教育各有長短,教育重點也不盡相同。本期,《生命時報》選取四個國家,談談他們對教育的理解及培養重點。

俄羅斯:培養應用能力

據俄新社報導,此次有7.6萬名俄羅斯學生參加了PISA2018項目測試,主要包括7~8年級學生(9%)、9年級學生(81%)、10~11年級學生(7%)和中等職業教育機構學生(3%)。測試結果表明,俄羅斯學生的平均閱讀素養得分為479分(2015年為495分),科學素養為478分(2015年為487分),數學素養為488分(2015年為494分),整體都有所下降。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亞歷山大·阿斯莫洛夫指出,俄羅斯PISA成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青少年對學習的興趣下降所致,使他們在學習中缺乏上進心。

雖然俄學生整體成績下降,但來自莫斯科學生的成績卻穩步上升。莫斯科負責社會發展的副市長阿納斯塔西婭·拉科娃說,這得益於莫斯科學校教育的現代化。莫斯科所有學校為每名學生提供相同資金,確保每所學校機會均等,沒有最好和最差的學校之分,所有學校都能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不應該死記硬背,沉迷於題海,而應該重視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同時,學校及老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將激發孩子興趣作為目標。

對於未來教育方向,阿斯莫洛夫表示,未來,俄羅斯各地的教育應當向莫斯科看齊,教學中要重視興趣和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知道如何將課堂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為此,教師必須接受專業培訓,將這一理念貫徹在教學中。

日本:重視閱讀能力

本次評估測試結果顯示,日本在數學領域排名第6位,科學領域排名第5位,整體實力較靠前。拖後腿項是「閱讀力」,排第15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對此,主管日本教育和科技發展的文部科學省稱,今後要在學生的「閱讀力」上下功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判斷分析能力。

日本教育界普遍認為,導致日本學生閱讀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對答案的獲得太過於方便了。文部科學省今年年初就學生平時在家中寫作業時使用數碼設備的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6成以上學生會使用電腦完成家庭作業,尤其喜歡通過網際網路搜索答案。日本教育學者紛紛指出,網絡的普及讓人們只喜歡獲得答案,而不去思考答案本身的對錯,喪失了自己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懷疑、分析、調查、辨別、思考)。專家舉例說,前不久有一個假新聞稱「日本諾獎得主宣布攻克了白血病」,很多人信以為真並在社交媒體廣泛擴散。實際上日本諾獎得主主攻方向是黑色素瘤而不是白血病,現在全球應對白血病依然是藥物控制而不能完全根治,更談不上攻克。稍微調查一下就知道是假新聞,但是很多人連懷疑都沒有就擴散轉發。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日本大阪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指出,閱讀能力是一個立體的能力,讀書和交談是最好的提升信息處理能力的途徑。建議學生平時多接觸紙質書籍尋找問題答案,而不是網上搜索。同時希望家長儘量不要給學生配備手機,讓他們首先學會和人面對面交流。拿起手機打字聊天,和現實中與朋友面對面溝通差別很大。文字回復看不出彼此的表情、動作,讓大腦在談話中收集分析信息、得出結論等一整套立體操作無法進行。

西班牙:挖掘興趣潛能

西班牙在本次測試中成績中規中矩,這可能與其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有關。西班牙是個移民國家,其教育體制要考慮到眾多外國移民的傳統與習慣,比如開設阿拉伯語課程等。正是這種多元化,使得西班牙教育更加開放和輕鬆。學校不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鼓勵學生周六日全身心放假,初中、高中畢業考試有二門副課不及格照樣可以畢業。 整體學業輕鬆,但並非說西班牙不重視教育,他們更多地是將重點轉向學生興趣愛好上。學校放學後會設置很多興趣小組讓學生參與活動,意在培養挖掘學生在課堂、課本以外的藝術或體育方面的潛能。很多學校的口號是:不做考試的奴隸,要做興趣的主人。老師教育學生的理念也是如此:為考試而學習的人是機器人。這樣的氛圍使得西班牙學生出現兩極分化: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不僅門門功課優秀,課後還在各類興趣班學習音樂、舞蹈、外語。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雖然也能輕鬆獲得初中、高中畢業證書,但由於知識水平低,畢業後大多只能從事體力工作。

雖然大多數中小學以傳統教育體系為主,但西班牙還有一些「特殊學校」,沒有教科書、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中考高考等規定。這些學校要求學生儘量發揮自身的興趣潛能,通過教師不斷引導,讓學生的特殊潛能發揮到極致,畢業後推薦他們從事相關工作。

德國:完善職業培訓

德國學生在PISA2018項目測試中名列第20,成績不甚理想。德國教育學專家巴爾茨解釋稱,參加考試的德國學生並不一定都是優秀學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國學生的考試成績。

與中國、美國等國的中學生普遍接受以上大學為導向的教育體系不同,絕大部分德國學生在四年級時(只有柏林市和布蘭登堡州是六年級時)就要考慮自己今後的去向,四年級畢業考試成績將會把學生們分流到四類中學,這也將直接影響他們今後要往哪條路發展。

考試成績較好、今後準備繼續深造的學生,通常會進入文理中學繼續學業。文理中學提供的課程非常「高大上」,涵蓋自然科學、古希臘語言學、高階德語文學等。根據德國各地要求,文理中學要上8~9年,最後一年參加高中畢業考試,各地每年舉行3~5次,學生可憑藉考試成績,向德國各個大學提出入學申請。

考試成績不理想仍渴望考大學的學生,可以申請到綜合中學入讀。各地綜合中學比文理中學要多讀一年,儘管課程設計既有以申請大學為基礎的理論性學科,也有走職業道路的職業培訓科目,但教學水平不如文理中學,通常僅有一半的人能進入大學。

還有的學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選擇八年制的實科中學。在這裡,學生們會學到與職業技術相關的知識,比如操作電子機械、繪製圖紙、設計各種工業產品等。學生們既可以在畢業後找工作,成為技術工人,也可以到高等技術學校(相當於我國的大專院校)求學。

有的學生急於經濟獨立,早早工作,通常會選擇四年制的職業預校,學習插花、髮型設計、記帳等,考試合格後會得到職業資格證書。

巴爾茨表示:「我覺得德國的教育體制比較人性化,即便測評成績不甚理想,但只要學生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也是一種成功的教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