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是因何出家,又與五台山有什麼淵源?

帶你游遍五台山 發佈 2020-01-06T16:29:51+00:00

話說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早在公元1127年就建立了金朝,在准河以北廣大地區統治達百餘年。金朝滅亡後,女真族又重返故土。到萬曆末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再次雄視中原。


話說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早在公元1127年就建立了金朝,在准河以北廣大地區統治達百餘年。金朝滅亡後,女真族又重返故土。到萬曆末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再次雄視中原。到他的兒子皇太極手上,定國號為大清,在松錦一戰擊敗洪承疇後,已完全控制了關外局勢,可還沒等到他逐鹿中原,就一命嗚乎了。其時接替他的皇位的,卻是6歲的小皇子福臨。公元1644年的二月,李自成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末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在慌亂中砍殺后妃女兒後,急忙跑到煤山自縊身死。與此同時,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皇太極的弟弟,一代梟雄多爾袞大敗農民軍,九月將福臨從瀋陽迎至北京,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這就是順治皇帝。從此,中國開始了260多年的大清朝統治時期,順治也成了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個皇帝。


關於福臨的登基,也純屬是一種運氣。當時,在皇太極11個兒子中,以正室生的長子豪格最具競爭力。他時年35歲,久經戰陣,享有威名,而其餘諸皇子都小,最大的也不過十七八歲。然而豪格面對著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就是皇太極的十四弟33歲的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足智多謀,英武超群,在拓疆開域的征戰中,為大清立下了無可匹敵的功勳。因此皇太極死後,面對瀋陽崇政殿內的皇帝寶座,豪格和多爾袞殺氣騰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這在種情勢下,躲在清室宮闈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出手了,這就是福臨的母親,清太宗皇太極的莊妃。她立即去找姑姑哲哲皇后,且在皇后的支持下,一是去說服豪格,二是面見多爾袞,展開了為兒子謀奪皇位的政治攻勢。

順治皇帝


原來,莊妃和如姐海蘭珠,和她的姑姑皇后哲哲均來自蒙古科爾沁部同一個貝勒之家,三人共同奉一君。姑姑沒有 生子,姐姐海蘭珠(皇太極最寵愛的宸妃)生得一子,不久短命矢折(海蘭珠也因悲痛而病逝)。故而莊妃見有機可乘,牢牢把握機遇,大耍手腕,確是一個非凡女人。其實,莊妃和多爾袞的關係也非同一般,人說皇太極因多爾袞功大,格外和這個弟弟親熱,多爾袞便常常進宮,免不了私下裡和莊妃親熱還說他倆人傾心愛戀,早種下了愛的種子,因此說莊妃找多爾袞也是水到渠成。且說莊妃找到多爾袞後,睿智之王多爾袞感到,他和豪格兩大勢力爭鬥,一旦短兵相接打將起來,就會給愛新覺羅氏家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危及大清王朝的前途和命運。不如順勢就將福臨這張牌打出,是能徹底扼制住豪格,二是小皇帝便於控制,日後也好穩操實權。於是,他便在崇政殿皇位爭奪大會上把6歲的小福臨,作為平衡各派勢力的法碼抬了出來,結果得到了大家的默認,這樣在1643年的八月,福臨在瀋陽正式即了皇帝位。


小皇帝福臨十分聰穎,據說在他登基那日,乳母李氏抱著他坐上皇帝的御輦,順治非要讓乳母離開不可。還說"這個坐位不是你坐的地方。"然而,儘管說福臨小小年紀就想君臨天下,但有野心勃勃的皇叔父攝政,就決定了他在長達7年的時間裡,只能像傀儡樣任由多爾袞擺布。且小時忍受著和母親分宮而居的痛苦,數月才能得見一面,因此種下了對多爾袞的仇恨。故而福臨只能把一顆心放在馬背上,在頻繁的圍獵活動中,飛馬射箭,練就了一身過硬功夫。然而就連圍獵,也有多爾袞身邊的人跟蹤,有時還被他們刁難和捉弄。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據說多爾袞對他也有意放任,這就使他沒有機會讀書學習,接受應有的教育。直到十二三歲時,福臨還是表現得懶閱書籍,這箇中原因,也不排除因多爾袞勢大,福臨故意裝出一副韜光養晦的樣子有關。


多爾袞


且說攝政王多爾袞大權在握,他羅織罪名,剷除了對他威脅最大的政敵豪格。又將同為攝政的濟爾哈朗,罷其輔政。在短短的五年,就剪除了異己,實現了獨裁。且他每次入朝,諸臣皆下跪行禮儼然一個太上皇,小皇帝順治,自然憤恨在心。平心而論,多爾袞以他的開明,成就了大清入主中原締造者的英名,但他的剃髮令、屠城等六大弊政的施行(據說這和金朝後裔孝莊報復漢人的心理影響有關),惹來更大的麻煩也不在少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和激化了民族之間的矛盾。這裡說的是多爾袞的另一面,他早在順治二年,就仿效明制,為自己廣選宮女,又選八旗美女充實後宮。還對征服的喀爾喀部,索取有夫之婦。攝政後又看到豪格妻子美貌,明目張胆與之鬼混,因此氣死自己老婆,強娶豪格的妻子為妾。自己身體本已不濟,還要尋歡作樂,又逼令朝鮮送公主和他成婚。不料在次巡獵中,摔落馬下,由此舊病復發,39歲時即在喀喇城去世。


陰影中籠罩下的順治,開始親政,他表面上雖然追尊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但內心卻醞釀著一場報復的重大行動。數月過後,他便借大臣蘇克薩哈等人的揭發,公開羅列多爾袞16條罪狀。又從墓里挖出屍體,棒打鞭抽還不解恨,後來還割下腦袋,暴屍示眾,直把多爾袞弄了個身名俱裂。據說當時,孝莊皇太后聽到多爾袞還有一個朝鮮公主,曾恨聲說道:"如此說來,他真是死有餘辜了!"太后之所以恨聲說,卻是有一段緣由,這就是歷史上很多人認為的,孝莊皇太后曾下嫁了多爾袞,故多爾袞由皂叔父攝政王,進為了皇父攝政王。且孝莊皇太后臨終遺言,沒有回盛京和皇太極合葬,卻孤零零留葬在了東陵的風水牆外。對孝莊皇太后下嫁這段公案《百家講壇》的紀連海認為,的確是下嫁了。但據滿學家閻崇年認為,她和多爾袞可能內心存在那麼一種情愫,但沒有下嫁。歷史就是這樣撲朔迷離,可見這件事至今仍是個謎案。人們歷來對孝莊皇太后下嫁,認為主要在於扼制多爾袞篡位,保全兒子的皇帝寶座,從這一點來說,她不失為一個偉大的女姓。

董鄂氏


這裡再說順治,他也堪說是清朝皇帝中有作為的一個,只不過是由於前期的幾位更為傑出,他在位的時間又不長,後期又一頭扎入佛教,因此形象難免有些暗淡。且說14歲的順治當政,那一顆揉碎了的心才得以復原。他首先急於把過去荒蕪了的時間補回來,因此在繁忙的政務之餘,起早貪黑,如饑似渴,奮發讀書,有時甚至還熬的咯血。這樣堅持學了9年,四書五經,秦漢文粹,唐詩宋詞,明人小說,佛典道藏,天文曆法,乃至丹青書法,無不涉獵。由初親政時看不懂奏章,成為一個通曉歷史,博古通今的飽學之君。他的字畫都不錯,尤其對儒家為首的漢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可謂是書畫雙妙,文史兼優的奇才。從而擺脫了先祖身上那種草莽習氣,轉而成為一個以文教治天下的皇帝。順治執政後,在軍事上採取以撫為主的懷柔政策,平定了海內,草創了大清基業。治國則注重民生,發展經濟,大膽革除多爾袞時期的弊政,廢除圈地政策(將圈占的土地全部歸還原主),限制了擴充"逃人法"的實施,努力消除多爾袞時期六大弊政的影響。與此同時,實行輕徭薄賦,鼓勵屯田開荒,從順治八年到十八年這10年時間,耕地面積將近增長了一倍。再是整頓吏治,懲治貪官,僅順治九年,就有200多名貪官污吏被革職。順治還特別重視滿漢關係,主張滿漢同心合作,用人唯才是舉,不避滿漢,這對消除民族間的矛盾,促進滿漢融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東台


順治皇帝的婚姻,一開始就弄得很糟。第一位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莊文皇太后侄女),因由多爾袞和母后指定,原本心存牴觸。再加上這位貴族習氣的蒙古女子,追求鋪張奢華,忌恨刻薄,這使秉性篤誠,崇尚簡樸的順治難以接受。最終惹得皇帝不惜花了很大力氣,才把她廢掉。第二位皇后14歲的博爾濟吉特氏,也是來自蒙古科爾沁草原同一家族,她是已廢皇后的侄女,孝莊皇太后的孫侄女。順治皇帝認為她"雖秉心淳樸,顧又乏長才",因此很不上心,從未關愛,雖然在眾人勸阻下,沒有廢掉。但可憐她自入宮起,就獨居西宮,一直熬到77歲(康熙五十六年)才死去。


順治皇帝本是一個頗有文氣的情種,董鄂氏的出現,使他枯萎的愛情之花,突然綻放出了異彩。這位董鄂氏是內閣大臣董鄂碩之女,15歲作為秀女被選人宮,16歲指配給了14歲的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福臨同父異母的十一弟)。據說董妃和尚武且經常出征的夫君性格不合,感情不好。那一次,董妃照例到太后那裡問安,順治見18歲的董妃一洗鉛華,那天然的高雅氣質,顧盼多姿的神采,使他的心靈得到了極大的震撼,對她的愛簡直到了瘋狂痴迷的地步,然後雙雙很快墜入愛河。博穆博果爾發覺後,嚴歷斥罵董鄂妃,順治知道後大怒,當即召來弟弟訓斥,並順手打了他一個耳光。博穆博果爾因羞憤自戕,順治十三年八,就在董鄂妃守喪27日後,順治即召董鄂妃入宮,立為賢妃。一個多月後,又晉為皇貴妃(原本要立皇后,因太后反對作罷)。順治自得董鄂氏後,居然格外勤政。

中台


聰穎敏慧,對文史、書畫、禪學、《易》書,均有較高造詣的董鄂氏,表現了一個傳統才女的優良品性。她稟賦善良,知書達禮,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她全身心地服侍皇太后,對皇帝更是關懷備至。每當順治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她總要出去迎接,噓寒問暖。每當順治深夜批閱奏章,她總要立於案旁。有時天降大雪,她就出宮望歸。夜晚睡覺,她每每幾次起來探視。看到一些例行報告擱置一旁,她就及時提醒皇帝。皇帝有時讓她共同批閱一些文件,她就婉言謝絕。讓她同桌共餐,她也往往藉故推辭。且她不用金玉,非常節儉。還時常提醒皇帝,要以天下臣民為己任,不可發布錯誤的政令,對刑事案件要格外慎重,分清"國事"與"私事"的界線等等。順治和這個冰雪透明的女子,感情自然日見深厚,一年頭上(順治十四年),董氏生下一子,順治立即定為皇位繼承人。正當兩人心花怒放之時,卻不料孩子僅活了106天就死了,嬌弱的董鄂妃經此打擊,病不起,於順治十七年(160)八月,也撒手塵寰。於是,沉浸在四年幸福愛情生活中的順治,突然心理失控,他痛不欲生,萬念俱灰,企圖躲進佛教的慰藉中,了此殘生。因此演繹出了一段五台山出家的故事,這件事還須從滿洲族崇奉喇嘛教的源頭說起。


原來,生活在長白山下的滿洲貴族,由於蒙古族的影響,早就和西藏喇嘛關係密切。清太祖努爾哈赤相信天命,也尊崇喇嘛,認為佛教有利於他開拓江山。天聰八年(1634),元朝後裔察哈爾國墨爾根喇嘛,向皇太極獻了一尊瑪哈嘎拉純金像,說這尊像是元朝帝師八思巴奉祀於五台山的,因這尊像是蒙古人非常崇奉的戰神大黑天,清太宗便在盛京故宮旁建廟供奉。以後皇太極掠地奪城,滿清入主中原,便認為是大黑天的神力相助。因此入關後,便在北京大建大黑天廟,直建到了多爾袞的私邸(後由康熙改為喇嘛廟)。

雷音寺


少年天子順治作了皇帝後,一開始熱衷於和儒臣們討論治國之道,其實並不崇信佛教。順治十年(1653)的正月,他曾對喇嘛教的驅鬼儀式進行了批判,說那只不過是用以迷惑人罷了。這期間,他雖然在皇宮以隆重的禮儀,接待了西藏長途跋涉而來的五世達賴喇嘛,但那只是為了聯絡蒙藏民族感情,利用冊封的歷世達賴掌管宗教事務,而實現對整個藏區的控制。但是在順治十四年(1657),他對佛教的態度突然轉變了。


那一次,順治到南苑狩獵,途經海會寺,忽聞鐘聲悠然入耳,好奇之心驅使他入寺觀看。他問該寺住持憨璞性聰(禪宗高僧)說:"從古治天下,皆以祖祖相傳,日理萬機,不得閒暇。如今好學佛法,從誰而傳?"憨璞性聰很善於辭令,他對皇帝說:"皇上即是金輪王轉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種性。故信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學而自明,所以天下至尊也。"幾句話說得少年天子大為高興,自此順治對佛教高僧,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憨璞性聰便將臨濟宗龍池派的高僧,為皇帝開列了一個名單,其中對順治影響最大的,當數玉林琇,木陳忞和茆溪森。

竹林寺


順治十五年九月,順治召聲名遠播的湖州報恩寺住持玉林琇入京,被這位高僧的奇才禪理所折服,當即拜玉林琇為師,封為大覺禪師,自稱弟子。他還請其給自己起個法名,還要用丑些的字眼。玉林起初不敢,後來只好寫了10餘個字,順治就選了其中的"痴"字,並按龍池派輩分(玉林琇下一輩的」行"字序),取法名"行痴",自此順治皇帝就多了個"痴道人"的字號。玉林琇在萬善殿講授佛法時,從不涉嫌古今政治人物,這使順治對玉林琇更為敬服,後來又封他為國師。


順治召請的另一位高僧,是年過花甲的木陳態。木陳忞出身科第,知識淵博,精於外學,和順治談禪論道,縱橫古今。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深的佛學造詣,打動著順治。皇帝對木陳忞的書法和切磋《西廂》等文學話題,也極感興趣,故他對木和尚非常敬服。還說:"希望老和尚不要把我當天子看待,只把我當成你的一般弟子"。少年天子似乎在禪僧這裡,找到了共同語言,他漸漸陶醉在了佛家的意境中,獲得了精神慰藉,甚至產生了出家的念頭。在順治的影響下,原本不信佛教的董鄂氏,也漸漸信了佛教。

普化寺


一次,順治對木陳忞說:"朕再不能與人同睡,凡是臨睡覺前,一切必離朕方能入睡。若是聽到一絲氣息,則通宵不能人睡。」木禪師便說:"皇上前世一定是僧人,所以習氣不忘。"順治說:"我想我的前身的確是僧,今每次到寺院,見到佛家窗明几淨,就流連徘徊不忍離去。"又說:"財寶妻孥,人是最貪戀擺脫不下的。朕於財寶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覺風雲聚散,沒甚關情。若非皇太后一人挂念,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木陳忞一聽這話,大吃一驚,趕忙勸解說:"剃髮染衣,乃聲聞緣覺羊鹿等機,大乘菩薩要且不然,或示作天王,人王,神王及諸宰輔,保持國士,護衛生民。不厭拖泥帶水,行諸大悲大願之行。如只圖清凈無為,自私自利,任他塵劫修行,也得不到諸佛田地。即今皇上不現身帝王,則此番召請耆年,光揚法化,誰行此事?故出家修行,願我皇萬勿萌此念頭。"木和尚一席大論,順治頗覺箇中道理,才將出家的念頭暫且放置一旁。


在失眠的極度煩躁和身體孱弱不堪的境遇下,在董鄂妃病逝的重大打擊下,順治精神徹底崩潰。他悲痛欲絕,在為愛妃寫下催人淚下的《董妃行狀》後,就頻繁地召見僧人,造訪和尚(達38次),最終由茆溪森剃了光頭。正是:


總怨春風不扶柳,勘破紅塵做閒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