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晚年決定傳位於子,李旦近水樓台,為何卻讓給三哥李顯?

熊魚自笑z 發佈 2020-01-06T17:04:28+00:00

武則天篡唐建周是大唐歷史中的一段插曲。大唐由高祖李淵開國,經太宗、高宗兩朝,統治已深入人心。武則天雖啟用酷吏,用高壓政策壓制住了反對的聲音,但那只是暫時的。其實,上到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思唐之心從未真正中止過。

武則天篡唐建周是大唐歷史中的一段插曲。大唐由高祖李淵開國,經太宗、高宗兩朝,統治已深入人心。武則天雖啟用酷吏,用高壓政策壓制住了反對的聲音,但那只是暫時的。其實,上到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思唐之心從未真正中止過。


武則天晚年逐漸明白人心思唐這一事實難以撼動,她從大處著眼,本著國泰民安的願望,以大政治家的胸懷,做出了還政於唐這一順應歷史潮流的決定。這一決定避免了矛盾的升級,避免了分裂與戰爭,贏得了後世一致的讚譽。

做出決定後,就面臨著立誰為太子的問題。武則天與高宗李治育有四子,長子李弘與次子李賢此時均已去世,只能在三子李顯與幼子李旦之間做出選擇,這可讓武則天犯了難。因為李顯與李旦在此之前都當過皇帝,都具備成為儲君的資格。

李治駕崩後,李顯登基。他上位之後勢頭很猛,急於培植自己的勢力,獨掌大權。這嚴重影響了武則天與首輔宰相裴炎的利益,只在位五十五天便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往均州、房州,過了十四年囚徒生活。


李顯被廢後,武則天立幼子李旦為帝,但他形同虛設,完全由武則天說了算。李旦當了六年傀儡皇帝後,識趣地將皇位讓給母親,自己被降為皇嗣,幽禁在宮中已有八年。

從李唐角度講,李顯占有優勢,但武則天廢除李顯,另立李旦時的身份是大唐皇太后,李旦也曾是法定的大唐帝王。而且武則天的皇位來自於李旦,如今他的身份還是皇嗣,從武則天的角度來說立李旦為太子也不無道理。

武則天左右為難,大臣們也不知如何是好。竭力促成還政李唐的大臣狄仁傑在勸說武皇時,只說啟用二子,並未偏向於誰;女皇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與宰相吉頊勸說時,也說「立廬陵王及皇嗣,以副生人之望」沒敢指名道姓;就連契丹發兵的檄文中也將兩位皇子並稱「還我廬陵相王來!」。


武則天將廬陵王李顯從房陵接回半年之後,都沒有確定下來立誰為太子,可見這個問題的棘手。在關鍵時刻,李旦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史載:「皇嗣稱疾不朝,固請讓位於廬陵。」態度十分堅決。

於是,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降皇嗣李旦為相王,解決了這一問題。那麼,武則天的皇位來自李旦,天下哪有不偏愛小兒子的母親!而且李旦常年在母親身邊,可謂近水樓台,他為何放棄這次機會,讓位於三哥李顯呢?

李旦一直母親身邊不假,但處在政治中心,他也經歷了無數險情,使他心有餘悸。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無時無刻不在盯著太子位置,他們視李旦為眼中釘,肉中刺。幾次陰謀暗害李旦,誣告他造反,並聯絡酷吏想置他於死地。


李旦的妃子劉氏、竇氏被誣陷使用厭勝之術詛咒女皇,被武則天處死,李旦強壓內心的悲痛,裝作若無其事。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日子著實難熬。

況且,當時武皇雖已七十多歲高齡,但身體依舊健朗。未來的局勢怎樣發展,將遭受怎樣的苦難,都不可預料。所以,李旦主動放棄了這一機會。

這與他的性格也頗為相似。縱觀李旦的一生,他經歷的重要時刻,都選擇了相讓,第一次將皇位讓給母親,第二次將太子讓給三哥,第三次將皇位讓給了兒子。然而,他卻得到了善終。這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他的廟號為睿宗,這個「睿」字,他當之無愧。


李唐王朝對老子李耳極為尊崇,追其為祖先。李旦的父親李治尤善道家思想,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李旦從小聰明好學,耳濡目染,深得道家思想的精髓。

老子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就像水一樣,看似柔弱謙卑,實則最為堅強。李旦讓出了萬人垂涎的皇位,也讓出了紛繁複雜的危局,李顯上位以後的日子並不好過。

在外人,甚至母親的眼中,李旦都是一個性格淡泊,沉溺於琴棋書畫的公子哥,但表象的背後卻體現出他的大智慧。

文:熊魚自笑z


淺見寡識,以就正於大方。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