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少聽說心臟得癌?原來有這4個因素,給予了特殊保護

健康湖北 發佈 2020-01-06T17:14:07+00:00

如今,癌症的高發率和死亡率,讓人「談癌色變」,唯恐避之不及。從上到下,由內至外,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膀胱癌……幾乎所有器官都有癌變風險,卻唯獨心臟仿佛是一塊「免癌區」。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從不會得癌的器官,生而為心臟,就是為了永不停歇地給你提供營養和氧氣的。

如今,癌症的高發率和死亡率,讓人「談癌色變」,唯恐避之不及。

從上到下,由內至外,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膀胱癌……幾乎所有器官都有癌變風險,卻唯獨心臟仿佛是一塊「免癌區」。

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從不會得癌的器官,生而為心臟,就是為了永不停歇地給你提供營養和氧氣的。



作為一個高度活躍的器官,心臟真的不會患癌嗎?假如心臟不怕患癌,那麼它最怕的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很少聽說心臟得癌?

其實,心臟從一「出生」就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腫瘤豁免權」,這一切要從腫瘤的起源和心臟的特殊性上說起。

1、人類細胞的代謝和增殖往往伴隨著基因的突變,而惡性腫瘤恰恰是基因突變不斷累積的結果。

基因突變尤其偏愛上皮組織,所以凡是含有上皮組織的器官都有患癌風險,如肝臟、腎臟、消化道、呼吸道、乳腺、攝護腺等等。

而沒有上皮組織中的器官,往往會長出良性腫瘤,心臟恰恰就沒有上皮組織。



2、心臟中最重要的是心肌細胞,從人出生到去世,很少進行增殖分裂,因此它含有的基因就沒有突變出錯的機會,這也保證了心臟很少患癌;

3、心臟和血管構成了一個獨特的密閉循環系統,不容易受外來有害物質的入侵干擾,尤其是致癌物質;

4、心臟運轉效率驚人,血流速度極快,使得很多誘變因素無法在心臟中停留,尤其是那些轉移而來準備在心臟中「落地生根」的癌細胞。

綜上,我們很少聽到心臟患癌,其實是由心臟的特殊構造決定的。


心臟真的完全不會患癌嗎?

當然不是。心臟並非完全不會得腫瘤,只是很少,而且大多是良性。

心臟中不僅包含肌肉,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血管,這些肌肉和血管都可能長出惡性腫瘤。

其中,血管肉瘤是心臟惡性腫瘤中的常見類型;橫紋肌肉瘤也會在心臟出現,但多發於嬰幼兒。



更常見的心臟腫瘤是良性的,比如心臟黏液瘤,發生在心臟瓣膜上的乳頭狀彈性纖維瘤等。


心臟得癌有什麼症狀?

心臟腫瘤患者通常會呼吸困難,心臟周圍出現區域性疼痛,易疲勞胸悶,噁心、發燒、體重減輕、盜汗等一系列非特異性症狀。

這些症狀和其他心臟疾病引發的症狀類似,因此,給心臟腫瘤的有效診斷帶來了困難。目前心臟腫瘤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病史,輔以超聲、CT或磁共振成像掃描技術。



受益一生的護心手冊

心臟雖然很少患癌,但卻會受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困擾。比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等等。

除了一些先天性心臟病外,很多心臟病都與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看起來老生常談,堅持下去心臟一定會感激你的。


1、每周做150分鐘運動

對大部分人來說,一般建議每周堅持運動3~5天,每天不少於30分鐘,每周運動時間至少達到150分鐘。

鍛鍊應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步行、騎車等。


2、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

  • 每人每天蔬菜攝入量為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二分之一。
  • 水果攝入量為每天200~350克,大概相當於一個蘋果,加上一個橘子。



3、體重指數控制在18~25

超重或肥胖至少誘發12種癌症,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超重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肌肥大,且肥胖越早出現,對心臟傷害越大。


4、戒菸並遠離二手菸

吸菸或二手菸,都與冠心病的誘發密不可分。長期吸菸者皮膚血管容易收縮、痙攣,心臟也容易出現痙攣,往往導致動脈硬化、心絞痛、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除自己吸菸影響健康,遭受二手菸的人也會深受其害。建議果斷戒菸並遠離二手菸。



5、少熬夜

無論是被迫還是自願,熬夜使人長期處於應激狀態,血管收縮異常,心臟負荷增加,容易引發房顫、冠心病、心律不齊,甚至心肌梗死。



所以

心臟並不是不會得癌

只是很少

而且多是良性

保護心臟

一定要堅持這些良好習慣


來源:科普中國

綜合央視財經、人民網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