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時節到,養生知識知多少?注意事項要記牢

基層醫生陳老師 發佈 2020-01-06T18:58:30+00:00

一、小寒季節,早睡晚起,「保藏」陽氣《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明確指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指出冬季養生的原則,要求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小動暢懷,微汗盡興則止,要以葆精全神為要旨,不要擾動陽氣。

一、小寒季節,早睡晚起,「保藏」陽氣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明確指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指出冬季養生的原則,要求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小動暢懷,微汗盡興則止,要以葆精全神為要旨,不要擾動陽氣。尤其到了小寒季節,更要遵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要求:「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晚起,順應日光的運行規律,達到葆養精神和陽氣,固護陰陽,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

而且,小寒季節,對於孩子和體弱,或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群,若能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促進陰陽氣化,達到促進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預防各種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病。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群或患者,習慣於早起晨練,小寒季節要適當推遲外出的時間,儘量避免太陽還沒有升起,就過早外出參加戶外晨練,經常會因為室外冷空氣刺激,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危及生命。

二、小寒季節,注意保暖,固護頭足

小寒季節是一年當中最冷的節氣之一。 因此,此時外出穿衣則應當以保暖為第一原則。關鍵是要注意保護頭頸、背、手腳等易受涼的部位。

對於晨起上學的孩子,包括一些老年人群或心腦血管病患者,冬季晨起過早外出或堅持室外運動的人,應做好禦寒保暖,注意戴帽子、手套等。

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提示我們尤其要注重頭部的保暖防寒。

推薦大家,每晚堅持用溫水或熱水泡腳,必要時用砭石按摩和刺激雙腳的湧泉穴、足三里穴位,可以達到既溫腎補陽,固護陽氣,促進脾胃功能,又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達到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減少心腦血管病和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三、小寒進補,重在溫補陽氣

小寒進補非常必要,飲食應以溫補為主,重在調補陽氣。《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中指出「陽氣則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強調冬季調補養生,注重保養陽氣的重要性。「寒為陰邪」, 小寒季節是一年中陰氣最盛的季節,也是最寒冷的季節。民間也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習慣。因此,小寒季節適當食用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或藥食兩用的補品,推薦適量食用如羊肉,生薑,桂圓,狗肉等,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溫陽補益,驅寒祛邪,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的作用。

但在這個進補的時節,還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飲食結構依然要合理,注意葷素搭配。既不宜過食生冷寒涼,也不宜太過於燥熱和油膩。過量進食熱量較高的羊肉、狗肉等食物,往往會產生內熱過多,所以小寒季節適當搭配蔬菜水果如大白菜、蘿蔔、香蕉、蘋果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小寒可以適當多吃哪些食物?

1.日常飲食可選用較高熱量、性偏溫的食物,如芝麻、栗子、牛奶等。

2.這個季節的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

3.可以經常煮蘿蔔水飲用(最好是白蘿蔔),可以理氣健脾、清熱利尿,同時有促進消化之功。

小寒季節禁忌吃什麼?

1.少食性質過於寒涼的中藥,如金銀花、薄荷、石膏、連翹等,以免傷脾胃陽氣。

2.切忌各種黏硬,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凍飲料等。

3.忌各種寒涼食物,如綠豆、綠豆芽、柿子等。

在此提醒大家,適宜的食物並不是天天吃、頓頓吃,不適宜的食物也並非一點兒也不吃,要掌握「適度」。

三、動靜結合,適度運動,調陰陽

民間有諺語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小寒節氣應適量運動,可增強免疫力,有效預防感冒,同時使人精力充沛。運動還能減輕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焦慮、抑鬱等狀態。

運動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運動方式,老年人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運動時務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陽氣外泄。

根據中醫學理論,腎主骨生髓,而寒易傷腎,冬季易出現骨關節疾病,運動同時應注意對骨關節的保護。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此時氣溫很低,肌肉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降低,極易發生運動損傷。另外,鍛鍊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較暖和時進行。

建議小寒季節,中老年人群和小朋友們,應該儘量到外面多曬太陽,多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注意動靜結合。動可健身,靜可養神,體健神旺,可一掃暮氣,振奮精神。


作者系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師,分享旨在傳播祖國傳統醫學文化。

關鍵字: